结肠息肉

  • 升结肠息肉怎么办(视频)

    升结肠息肉怎么办
    结肠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升结肠息肉和其它几段结肠部分息肉处理原则其实一样。不管在哪长的息肉,首先要根据病理分型确定处理方法。息肉一般分为两种,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包括像腺瘤性息肉这类的息肉。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类息肉,这类息肉其实是一种癌前病变,容易向腺癌方面转化。所以见到这个病理型,要积极治疗。而有一些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比如像炎症性息肉,要依靠治疗炎症来改善息肉状态,有时候个别息肉会消失,并不是说一定要马上去积极的处理息肉,针对疾病进行药物治疗或者继续观察。现在治疗息肉有结肠镜下的高频电切除、套扎、电凝,都是很成熟的方法。
    2023-08-02
  • 如何处理结肠息肉(视频)

    如何处理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发病率升高与高脂饮食有关,检查发现结肠息肉应取活检,确定性质,再行进一步治疗。若为恶性息肉,息肉周围肠管的切除范围无法准确定位,且较大的息肉在内镜下无法直接摘除,需要双镜联合下进行摘除,如在腹腔镜的直视下,采用肠镜摘除息肉,术中肠壁损伤,可在腹腔镜下修补;若无腹腔镜监视,肠管破坏未及时修补,可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术后并发严重腹膜炎,需行肠造瘘术。息肉摘除术后半年需复查肠镜,若无复发,1年后再次复查。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具有癌变倾向,患者直系亲属,如父亲、子女应进行肠镜检查,避免肿瘤的发生。
    2023-08-02
  • 腺瘤性结肠息肉怎么办(视频)

    腺瘤性结肠息肉怎么办
    腺瘤性结肠息肉体积较小者可通过内镜摘除,内镜下无法切除者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切除肠管再进行吻合。对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引起的腺瘤需要进行全结、直肠切除,并将小肠与肛管吻合。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患者需要早期治疗,在发育完全以后要将整个结肠切除,从而可以预防其发生癌变。 腺瘤性结肠息肉是一种良性肿瘤,属于腺瘤性息肉,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性绒毛管状腺瘤,三种腺瘤均属于癌前病变,一旦发现需要及时摘除。
    2023-08-02
  • 结肠多发息肉是癌症吗(视频)

    结肠多发息肉是癌症吗
    部分结肠息肉可能是腺瘤,而有的可能只是炎性息肉。但无论是何种情况,均认为息肉可能是癌前病变。 若存在炎性息肉,一段时间后如果炎症可以消退、吸收,所以无需立即切除。可以随访观察1-2年,明确是否发生变化;若为腺瘤,则可能会发生癌变。所以需要在和患者提前沟通的前提下,将腺瘤进行切除。从而避免再次进行肠镜检查,避免增加患者痛苦。
    2023-08-02
  • 结肠息肉癌变几率(视频)

    结肠息肉癌变几率
    结肠息肉癌变风险并不大。结肠息肉主要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增生性息肉,几乎无癌变可能,另一类是腺瘤性息肉,有癌变可能。 现在因为国家结直肠镜内窥镜普查的推广,以及患者自我保健、自己早期发现意识提高,所以发现腺瘤性息肉可以在内镜直视下做切除。门诊治疗可以完成手术,降低直肠癌发生风险。 如果直系亲属诊断有结直肠癌病史、家族史,是腺瘤性息肉,直径>1cm;甚至是直径大小和患癌发生风险直接相关;再者是患者有不良生活习惯,比如高脂高油饮食、运动减少、不注意身体锻炼等,可增加结肠息肉发展到结肠癌的风险。
    2023-08-02
  • 多发性结肠息肉严重吗(视频)

    多发性结肠息肉严重吗
    多发性结肠息肉的病理诊断如果是良性,并不严重,但是由于结肠息肉有一定的恶变倾向,还是应积极地进行镜下或手术切除,以减少其出血、恶变的可能。结肠息肉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其主要的症状是不明原因的便血,由于息肉本身相对较小,对肠道功能一般不会造成直接的影响,但是由于息肉表面容易被大便划伤,而产生局部的出血,如果距离肛门较近,会产生便血的表现。当出现结肠息肉的时候,可以通过肠镜对息肉的部位、多少及大致的性质进行判断,如果位置相对表浅或有较长的蒂,大多数情况可以通过肠镜将息肉切除,如果息肉基底较宽或侵犯较深,需要积极地进行手术切除,才能减少因息肉引起的出血、癌变等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患者在45岁以上,尤其是家族中有肠道肿瘤的患者,也应积极进行定期肠镜检查,一旦出现息肉,更应提高警惕,防止其恶变的可能。
    2023-08-02
  • 结肠息肉3cm算大吗(视频)

    结肠息肉3cm算大吗
    临床有大小息肉,一般测量出大于1cm的息肉叫大息肉,直径大于2cm的息肉叫做巨大息肉,如果直径在0.5-1cm,叫小息肉,小于0.5cm叫微小息肉。 理论上越大的息肉越容易发生并发症,也就是出现症状的机会越大。息肉越大血管越丰富,容易发生出血,相对也容易发生癌变。巨大息肉有时会堵塞肠腔,引起肠梗阻,肠梗阻就是大便排不出来,不能排气就是肠梗阻,是危及生命的重症疾病。所以如果做肠镜发现直径大于3cm的息肉,要进行内镜下治疗。如已经发生癌变,内镜下无法解决,需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2023-08-02
  • 结肠息肉必须做手术吗(视频)

    结肠息肉必须做手术吗
    结肠息肉患者不一定必须做手术,息肉有较多切除方式,一般内镜治疗即可达到根除效果。而对于引起肠套叠或癌变的较大息肉,可能还需外科手术治疗。 结肠息肉发病率较高,除饮食因素和遗传因素外,主要与年龄有关。有数据显示,总患病率在30%以上,其中50岁以上患病率达25%,而70岁以上患病率高达40%。 由于结肠息肉腺瘤较常见,有癌变可能,早期发现很有必要。比较小、数目少的结肠息肉一般无症状,因此无严重后果。对于结肠息肉若不治疗,任其发展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息肉出血;较大息肉可引起肠梗阻、肠套叠、息肉癌变等。因此,一旦发现要尽早治疗。 家族性息肉病患者的息肉数量较多,无论大小均易癌变,并且需严密监测。
    2023-08-02
  • 乙状结肠息肉的症状(视频)

    乙状结肠息肉的症状
    乙状结肠息肉与其它肠道息肉表现相似,较小、数目少的结肠息肉,一般并无症状,患者可能会有大便习惯改变,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多数于体检时发现。对于结肠息肉若不治疗,任其发展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息肉出血;较大的息肉会引起肠梗阻、肠套叠、息肉癌变等。因此,患者一旦发现结肠息肉,无论大小,均建议早期内镜治疗。 人体肠道黏膜表面经常会出现突出到肠腔的局限性隆起,这些隆起在未明确性质前统称为大肠息肉。根据病理可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主要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非腺瘤性息肉主要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
    2023-08-02
  • 多大的肠息肉容易癌变(视频)

    多大的肠息肉容易癌变
    结肠癌70%由结肠息肉癌变导致,但并非所有结肠息肉都会发生癌变。但对于超过2cm的较大绒毛状腺瘤,或是绒毛状息肉,其基底比较宽,形状不规则,并且患者存在家族遗传性倾向,则其癌变可能性相对较高。如果是单纯的炎症性息肉或增生性息肉,通过早期发现后,在肠镜下进行处理即可,一般不导致癌变。 一般情况下,通过肠镜检查,有经验的医生可初步判定息肉有无癌变可能。若无癌变可能,建议在肠镜下进行ESD或EMR将其处理,如果肠镜下面发觉其表面情况较差,基底比较宽,可能存在癌变倾向,则建议采取手术处理。通常在肠镜下取活检,如发现病理存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存在癌变倾向,则以手术微创治疗为主。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