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

  • 肠息肉活检发现癌细胞怎么办(视频)

    肠息肉活检发现癌细胞怎么办
    患者在做结直肠镜检查过程中,会对结肠息肉进行切除或者对较大息肉取活检病理,当发现结直肠息肉存在癌细胞时,需要把诊断改为结直肠癌。如果医生诊断为结直肠癌时,要建议患者尽快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前需要做胸部、腹部、盆腔增强CT、腹部平扫、盆腔核磁共振,对结直肠癌进行TNM分期,从而决定手术方式。 有时需要做直肠、盆腔高分辨率核磁共振,及经直肠超声,此种情况相对比较少。如果患者把息肉完整切除,病理诊断为原位癌时可暂时不做外科手术,进行随访。因为原位癌息肉完整切除后,在内镜下或者病理下转移几率比较小,可密切随访。
    2023-08-02
  • 结肠息肉切除后还会癌变吗(视频)

    结肠息肉切除后还会癌变吗
    结肠息肉如果进行内镜下完整切除,几乎没有癌变可能,相当于根除。但是在国内外结肠镜筛查过程中,发现存在结肠直肠癌情况,是在筛查完后,进行下一次筛查时发现结肠直肠癌,研究发现并分析此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结肠检查过程中漏诊或内镜下切除不彻底。 预防漏诊或切除不彻底方法,包括充分肠道准备、切除过程中进行扩大切除面积。建议患者缩短随访时间,可预防此类情况发生。
    2023-08-02
  • 结肠多发息肉是癌吗(视频)

    结肠多发息肉是癌吗
    结肠多发息肉未必是癌,但是结肠多发息肉有可能转变为癌。肠息肉是指肠黏膜隆起性的病变,息肉长在结肠就是结肠息肉,息肉长在直肠就是直肠息肉,还有小肠息肉,相对于结肠息肉和直肠息肉而言,小肠息肉相对见得更少,经常所说是肠息肉一般指结直肠息肉统称大肠息肉,结肠息肉相对见的最多。 息肉可分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多数情况下生长比较缓慢,癌变的机会比较小。如果非肿瘤性息肉短期内长到了2cm以上,还是会有癌变的机会。 肿瘤性息肉,分为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的成分越多,癌变的机会相对越大,管状腺瘤癌变的机会相对来说比较小,绒毛状腺瘤癌变的机会相对比较大,管状绒毛状腺瘤介于两者之间。肿瘤性息肉超过2cm以后,腺瘤恶变的机会明显增大。
    2023-08-02
  • 结直肠多发息肉严重吗(视频)

    结直肠多发息肉严重吗
    结直肠多发息肉,主要是看息肉范围、程度以及个数。如果是结直肠弥漫性大小不等的息肉,数目多达100,可以诊断为结肠息肉病。结肠息肉病癌变率随着时间延长,甚至可以达到100%,是癌变率非常高的家族性息肉病,家族性息肉病人早期手术干预很有必要,可以做结直肠切除,做小肠和直肠吻合。如果是散在的较小息肉,数目不是很多,可以通过内镜下活检或者内镜下切除,进一步明确病理之后是良性病变,可以进行结肠镜定期复诊检查。
    2023-08-02
  • 结肠息肉切除的护理(视频)

    结肠息肉切除的护理
    内镜治疗后应卧床3天,因为肠管的厚度仅为几mm,卧床有利于黏膜创面修复,并防止出血,避免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息肉治疗后患者需要注意劳逸结合,并在1个月内避免进行剧烈活动、提举重物、长途外出等,以防息肉创面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小的息肉通常在内镜下切除,而带蒂的息肉、基底部比较小的息肉切除以后的风险比较小,通常不会导致出血等情况。 如果息肉的基底部比较宽或息肉比较大,则可能需行ESD切除,手术后创面可能会存在渗血以及穿孔的情况发生。因此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观察是否出现低血压、心率加快、便血以及是否出现腹部疼痛的情况。如果存在出血,则需要采取积极的止血措施,必要时需再次通过肠镜进行止血或手术。如果患者出现肠穿孔,腹腔内存在游离气体,则需要进行补救性手术治疗。
    2023-08-02
  • 结肠息肉是怎样引起的(视频)

    结肠息肉是怎样引起的
    目前结肠息肉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与结肠肿瘤发病率增高相关,70%结肠肿瘤都来自于结肠息肉。结肠息肉从西医角度而言,可能与遗传因素关系非常大,此外慢性炎症刺激也会引起结肠息肉的出现。对于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如果经常使用自己手的某部位,在该部位可能就会出现茧子,肠道中也是这样,如果长期炎症刺激,即可出现结肠息肉,类似于肿瘤出现。 而从中医角度而言,结肠息肉好发人群的特征是脾虚湿盛的人,如在临床中看到大便常年稀软情况的患者,是明确的脾虚湿盛体质,这种人群应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以除外结肠息肉的可能。
    2023-08-02
  • 1cm结肠息肉恶性概率(视频)

    1cm结肠息肉恶性概率
    1cm结肠息肉的恶性概率多高,无法确定。息肉或结肠息肉的恶性可能,或在结肠镜看到的恶性可能,与大小和性状等因素有关,具体如下:1、大小:一般超过0.5cm的息肉,建议尽早在结肠镜下切除,因为息肉逐渐越长越大,恶性的概率相对较高;2、性状:但不光是大小决定息肉是为恶性,还有比如息肉的性状,比如息肉是炎性息肉,基本其恶性概率非常低,即使体型稍大,可能恶性概率接近于0%。如果是腺瘤性息肉,此时恶性的概率相对较大,尤其是体型较大的腺瘤性息肉,恶性概率较高,可能10%,甚至更高。基底部比较宽的息肉,也有一定的恶性倾向。如果息肉带蒂,即使是1cm或更大的息肉,恶性概率也比较低。所以结肠息肉到底是否为恶性,是否需要尽早处理,一定要到专科医生处就诊,帮助判断是否为恶性息肉。
    2023-08-02
  • 结肠息肉手术后几天可以恢复饮食(视频)

    结肠息肉手术后几天可以恢复饮食
    结肠息肉手术后没有明显腹痛、穿孔以及出血等临床表现,术后6-8小时便可尝试摄入流质、半流质饮食。一般息肉较大>2cm或基底较广泛,存在一定恶性倾向需进行腹腔镜下肠管部分切除。此时出现明显排气、排便,并且没有明显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才可开始恢复饮食。腹腔镜肠道手术大多易在术后12小时,如出现结扎线不牢产生出血的情况,远期并发症,尤其对于主动排气、排便问题,肠功能明确恢复后,建议恢复饮食。结肠息肉术后注意事项与手术方式有一定关系,肠镜下切除术后患者恢复相对较快,术后注意事项根据手术操作方式以及患者具体状态决定。
    2023-08-02
  • 结肠多发息肉多大能手术(视频)

    结肠多发息肉多大能手术
    结肠多发息肉需结合数量判断是否需进行手术治疗,一般超过1个即可称为多发息肉。多发息肉应根据大小以及性质进行处理,0.5cm以下息肉建议暂时观察;0.5cm以上、1cm以下息肉建议于肠镜下切除;一般超过1cm息肉,需手术切除治疗。 肠镜或腹腔镜手术方式需结合结肠息肉性质决定,如息肉为1cm左右,但生长部位比较深或形似菜花样,需考虑肠镜下切掉息肉;如果属于恶性,可能追加腹腔镜切除肠管手术治疗。
    2023-08-02
  • 结肠多发息肉的治疗方法(视频)

    结肠多发息肉的治疗方法
    现在很多人都会出现结肠息肉,可能与西方饮食习惯有关,导致结肠息肉发病率比以前增加将近10倍不止,治疗如下: 1、首先要早期发现息肉,及早在内镜下摘除; 2、预防息肉再生,很多结肠息肉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在结肠息肉摘除后,可以服用肠道菌群药物,及时纠正便秘、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在结肠炎症控制后,结肠息肉发病率可减少很多。而且定期复查,发现癌变趋势,也非常重要。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