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

  • 儿童患有精神分裂症能上学吗(视频)

    儿童患有精神分裂症能上学吗
    儿童分裂症确实是儿童精神科比较严重的一类疾病,很多孩子因为得疾病以后,社会功能,即孩子的自照料功能、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受到了很大影响。经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综合治疗后,绝大部分孩子的精神病性症状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精神病性症状控制以后,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也能够慢慢恢复,此后可以慢慢恢复学业。但这可能会是比较长的过程,作为家长不要过于焦急。至于学业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取决于疾病的稳定程度,如果疾病一直比较稳定,学业总体能够处于比较好的状态。所以疾病并不可怕,最主要的是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全病程治疗,可以慢慢恢复学业。
    2023-08-03
  • 儿童精神分裂症能活多久(视频)

    儿童精神分裂症能活多久
    儿童精神分裂症是儿童青少年比较重的精神障碍,很多家长可能会担心会不会影响寿命。目前对成人的精神分裂症研究比较多。因为分裂症患者要服用很多药物,并且分裂症的患者自身可能存在其它代谢问题、共患躯体疾病问题,可能会影响寿命。儿童青少年方面的研究比较少。针对成人分裂症的研究显示,分裂症的患者整体寿命可能比普通人群少5-10年,但是总体上该疾病本身并不会出现其它问题。除非在疾病急性期或发作期,有明显的自伤行为,甚至自杀行为,就会威胁到生命安全,一般情况下不会明显影响寿命。
    2023-08-03
  • 儿童自言自语是不是得了精神分裂症(视频)

    儿童自言自语是不是得了精神分裂症
    关于儿童自言自语确实有这种情况,经常有孩子的家长来咨询,没有带孩子过来咨询,说自己家孩子总是一个人自言自语,甚至自己笑,问是不是得了分裂症。关于自言自语这只是一个症状,在儿童青少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尤其是在小孩的发育过程当中,确实会有自言自语的现象。甚至小孩在咿呀学语时,会自言自语。自言自语的内容有可能是爸爸妈妈说的话,或爸爸妈妈讲的故事,或自己看的动画片,甚至就是自言自语,都不知道在说什么。 不能只凭现象判断疾病,自言自语不一定是分裂症,没有必然联系。很多孩子虽然有自言自语,但是整体的社会功能保持比较良好,这种情况可以观察一段时间,有时自言自语是一过性症状,可能慢慢自己会消失;如果自言自语非常严重,一个孩子一天到晚都在自言自语,而且有自笑的表现,甚至有其它情绪问题,如发脾气甚至有行为异常,如摔东西、打人。出现方方面面的异常,家长就要高度重视,需要去专业机构进行详细评估,判断到底有没有出现精神和心理问题。
    2023-08-03
  • 儿童精神分裂如何治疗(视频)

    儿童精神分裂如何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根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精神分裂治疗指南,没有专门针对儿童精神分裂病治疗的指南,但总体上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原则和成人精神分裂症治疗原则一致。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综合治疗的模式,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 关于药物治疗也分为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如果孩子是首次发病,治疗周期可能是2-3年左右,如果是第二次复发,可能是5年左右,如果是3次以上,可能推荐长期服药,会有较好的预后;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也非常有必要。药物只是控制症状,通过心理治疗康复训练可以逐渐恢复孩子的社会功能、恢复学业、恢复人际交往,慢慢的也可以达到比较好的预后。但是前提条件是必须去重视该疾病,必须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全面治疗。
    2023-08-03
  • 儿童初期精神分裂不吃药能治愈吗(视频)

    儿童初期精神分裂不吃药能治愈吗
    儿童初期精神分裂症理解为精神分裂症早期,或早期出现认知情感、行为异常。通常情况下,精神分裂症是比较严重的疾病,如果不积极干预和治疗,预后不太好。目前认为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才能保持比较好的预后,所以并不是早期分裂症不需要治疗,反而需要积极干预和治疗。 首先要评估是不是分裂症,甚至在早期可能没有达到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但是有精神病性症状。这些精神病性症状如果确实对社会功能造成了一定影响,也需要去积极干预。可能有的家长会担心吃药对孩子会不会有副作用、会不会影响发育、会不会影响身高。如果在疾病早期,可以进行小剂量药物治疗,或首先用心理行为的干预治疗,心理行为干预治疗一段时间以后,如果能够起到明显效果,可以不选用药物治疗;但如果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必须进行积极药物干预治疗。
    2023-08-03
  • 儿童精神分裂症是遗传的吗(视频)

    儿童精神分裂症是遗传的吗
    关于儿童精神分裂症这个疾病,确切病因并不清楚。现在精神科大部分疾病跟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系,儿童精神分裂症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两系三代家族里面有精神异常的亲属,子代出现精神异常的风险可能要比普通人群要高,但并不代表一定有遗传,所以不用过度恐慌;另外一个因素是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很多方面,所谓的环境因素包括小环境也包括大环境。大环境可能会有很多空气污染等因素,空气的污染可能在母孕期会导致母孕期的其它问题,如母孕期感染问题,妊高症问题,糖尿病导致母孕期胎儿缺氧的问题,或者出生时产程过长、脐带绕颈等原因导致的缺氧状况,都有可能影响神经发育。 现在有一个观点认为儿童精神分裂症是神经发育疾病,常常也会说是退行性神经退行性病变的一类疾病,所以这些环境危险因素可以避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然后导致疾病发生和发展。如果一旦诊断是该疾病,必须积极干预,对症处理,进行心理上的支持,让孩子保持比较好的预后。
    2023-08-03
  • 三四岁孩子会得精神分裂症吗(视频)

    三四岁孩子会得精神分裂症吗
    通常精神分裂症常见的起病年龄是青壮年,所谓青壮年通常指25-35岁,但是有一部分起病于儿童青少年,甚至早发在3-4岁。曾经有住院的4岁小孩,经过病史采集,精神检查,各种辅助检查,最后明确诊断是精神分裂症。经过恰当药物治疗心理干预以后,有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所以3岁的孩子有可能出现该疾病,但是相对非常少。通过积极干预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通常情况下,如果是3岁的孩子出现行为言语异常,需要鉴别很多其他疾病。包括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即智力发育障碍,有孤独谱系障碍,也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等。3-4岁的孩子得分裂症比较少见。所以当孩子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家长不要过度担忧。可以详细观察和记录,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2023-08-03
  •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依据(视频)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依据
    儿童精神分裂症是儿童精神障碍里面最严重的类型。通常起病年龄是青壮年,但是也有一部分是在儿童青少年起病,称为早发精神分裂症。关于其诊断,其实没有特殊的诊断,所用的诊断标准和成人诊断标准一样,主要包括知、情、意三方面。所谓的知就是认知,包括感知觉、思维,思维包括思维内容和思维形式,包括智力、自制力等评估;情是情感,情感反应协调不协调,情感反应是否一致,情感反应的各个方面,有没有情感反应的平淡等;意是意志行为活动。有没有意志行为活动的明显变化,或意志的明显减退,或行为异常等。 有一套ICD-10(国际疾病分类),是一套详细的诊断标准和手段,如果符合该症状标准,同时又达到了时间标准,如一个月、三个月,同时可以排除其它疾病,另外这些症状影响到了孩子的社会功能,让孩子不愿意上学,人际交往变差等。如果达到这些条目,就可以做出儿童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如果孩子诊断为儿童精神分裂症,必须积极干预和治疗。
    2023-08-03
  • 精神分裂症和多重人格的区别(视频)

    精神分裂症和多重人格的区别
    精神分裂症与多重人格完全不同,因为精神分裂症与多重人格属于不同类型的疾病。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种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一般表现为情感、思维活动的分裂,通常指患者伴有一些不协调的行为,以及思维内容,比如患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甚至会无缘无故地出现发笑、自言自语等怪异行为。多重人格通常指一种严重的人格障碍,多重人格患者于无意识的情况下,可出现多重人格之间的转换,但是患者并不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表现。 相对于多重人格患者而言,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系统、专业的抗精神病治疗之后,其症状可以得到临床缓解,甚至可以恢复到病前的正常状态。但是多重人格患者,其治疗相对比较困难,患者可能无法得到较佳的治疗效果,大部分患者仍会保持原状。
    2023-08-03
  • 精神分裂症强迫思维是怎么回事(视频)

    精神分裂症强迫思维是怎么回事
    精神分裂症的强迫思维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早期。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会反复地在脑海中思考一些问题,或者某些思维内容会于患者的脑海中反复出现,患者亦感觉这些内容没有必要,甚至觉得这些内容比较荒谬、离奇,但是患者无法控制这些内容的出现,亦因此感到烦恼,临床上称之为精神分裂症的强迫思维。 一般情况下,精神分裂症的强迫思维出现于患者发病早期,而患者于发病后期可能会出现强制性思维。强制性思维与强迫思维具有不同之处,强制性思维可能为外界干扰所引起的不寻常的思维内容,因此其治疗,可能在于早期。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强迫思维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选用一些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进行改善。出现强制性思维的患者可能需要运用抗精神病药物,以阻断自身的异常思维。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会反复觉得自己身体中生长有肿瘤,或者脑袋中出现炎症,但是较多检查均未发现患者想象中异常,患者亦清楚自己的想象可能多余,但是患者无法控制,而且每当患者出现此类异常思维,则可能会感到很痛苦、烦恼。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