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分泌肿瘤

  • 胃泌素瘤如何治疗(视频)

    胃泌素瘤如何治疗
    胃泌素瘤是胃肠胰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大多胃泌素瘤于胰腺中生长,同时大量分泌胃泌素,间接引起机体胃酸大量分泌,从而造成胃、食道或肠道的多发性溃疡。患者在治疗上首先要明确病因,同时寻找位于胰腺或其它部位的胃泌素瘤。如果肿瘤可以完整切除,那么患者胃部不适症状或胃溃疡随之好转或消失。 胃泌素瘤可以多发且部位非常隐秘,所以对单发、多发的肿瘤部位锁定需依靠常规影像基础,包括核素和同位素技术进行相应病灶的确诊。此外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应用,对胃肠道溃疡有保守治疗作用。如果胃泌素瘤发生了癌变或远处转移,需进行综合性化疗及全身综合治疗。
    2023-08-02
  • 胰腺内分泌肿瘤如何去除(视频)

    胰腺内分泌肿瘤如何去除
    胰腺内分泌肿瘤实际学名叫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简称PNET,实际上恶性程度并不高,是交界性肿瘤或低度恶性肿瘤,比胰腺癌预后要好的多。首选手术,因为手术效果要比胰腺癌好的多。 根据位置,如果在胰头神经内分泌肿瘤,如果不能单独挖除,就要做比较大的手术,做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如果在胰体尾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比较小的可以直接挖出,只要不伤到主胰管,不引起胰瘘就可以。但是比较大的话,因为有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要做的比较根治,做胰体尾加脾切除,加部分淋巴结清扫。所以,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去除方法跟很多肿瘤的方式一样,手术为首选。
    2023-08-02
  • 胰岛素瘤是癌症吗(视频)

    胰岛素瘤是癌症吗
    大概有90%的胰岛素瘤为良性病变,可能有10%左右胰岛素瘤呈恶性病变。胰岛素瘤也属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一种,且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最为常见,因为主要出现在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表现出最为常见的症状为Whipple三联征,即病人可能不明原因地突然出现昏迷、出现低血糖,测血糖时可能血糖值低于2.2mmol/L或2.2mmol/L左右,但一直进食糖类食物后,症状可快速缓解。 胰岛素瘤虽然良性的较多,但可能出现胰岛素瘤相关症状,所以治疗上推荐进行手术治疗,才能把肿瘤切除并治愈。
    2023-08-02
  • 神经母细胞肿瘤能手术吗(视频)

    神经母细胞肿瘤能手术吗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颅外肿瘤,也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肿瘤,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任何神经及部位,最常见发生部位是肾上腺,但也可以发生在颈部、胸部、腹部及盆腔神经组织。不同神经母细胞瘤患者预后差别很大,即神经母细胞瘤存在广泛肿瘤抑制性。根据高危因素不同,神经母细胞瘤可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对于低危组的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最常见于婴幼儿,靠单纯观察和手术治疗往往可以取得很好效果,这是低危组。中危组手术切除并辅以化疗。但是高危组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即使综合各种强化治疗方案其预后仍然不理想。
    2023-08-02
  • 如何预防肺鳞癌(视频)

    如何预防肺鳞癌
    肺癌有很多不同病理类型,按照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的分类,肺癌根据组织学的不同,可以分为腺癌、鳞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大细胞癌、腺鳞癌和其它少见类型的肺癌,其中肺鳞癌占到30%左右。 目前而言,肺癌发生的确切病因不十分明确,但是认为有些因素跟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吸烟被认为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80%-90%的肺癌与吸烟有关,吸烟包括被动吸烟,而且吸烟的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多,患肺癌的风险就越高。如果戒烟以后,随着戒烟时间的延长,患肺癌的危险性会明显下降。研究表明,吸烟人群患肺鳞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人群的7-8倍。所以预防肺鳞癌发生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吸烟或者戒烟。当然,肺癌的发生还与其它因素有关,比如室内、室外空气污染,或者职业性危害。所以,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有害气体的吸入,从事相关职业人群应做好职业防护。
    2023-08-02
  • 胰腺尾部囊肿怎么办(视频)

    胰腺尾部囊肿怎么办
    如果胰腺尾部的假性囊肿或真性囊肿比较小,可以定期随访进行B超检查,如发现没有明显增大,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定期复查。如果囊肿逐渐增大,或囊肿压迫到周围组织,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可能需要微创引流治疗,或进行清除手术。 胰腺尾部囊肿还有一个特殊类型,就是胰腺囊性肿瘤。胰腺囊性肿瘤分为很多类型,如浆液性囊腺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除浆液性肿瘤很少恶变外,其它类型都会有低度恶性或潜在恶变可能性,所以一旦发现胰腺尾部囊肿,首先应该明确胰腺囊肿的性质,通过囊液分析或随访过程中有没有增大,判断生物学行为,再决定下一步治疗。
    2023-08-02
  • 胃占位性病变是什么意思(视频)

    胃占位性病变是什么意思
    胃占位性病变一般是指胃的肿瘤性病变,通常将实质性肿瘤称为占位性病变,如果出现胃占位性病变,通常考虑胃癌。胃癌属于较为常见的胃占位性病变,还包括胃间质瘤等。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的肿块,胃间质瘤是起源于黏膜下的肌层组织,通过胃镜或者CT,可以明确胃腔或者胃体内存在明显肿块,称为占位性病变。胃的占位性病变常见胃癌和胃间质瘤,还包括较少见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等,胃部良性肿瘤较少,可能存在息肉,部分息肉在没有变成胃癌之前,也可以称作胃占位性病变。如果诊断为胃占位性病变,通常是指胃癌、胃间质瘤,或胃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疾病,而胃息肉一般不会诊断为胃占位性疾病,通常会直接诊断为胃息肉。
    2023-08-02
  •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症状有哪些(视频)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症状有哪些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起病比较隐匿,但病情又进展比较迅速,因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有以下几种:1、与肿瘤生长位置、转移情况、瘤体大小有关,如腹膜后肾上腺肿瘤,表现为腹部包块,但难以发现,通常包块比较大时才就诊。在纵隔的神经母细胞瘤,因受到压迫会引起呼吸困难,有骨和骨髓转移的神经母细胞瘤会有骨头疼痛,或者眼眶如熊猫眼的表现;2、神经母细胞瘤是神经内分泌肿瘤,会出现副肿瘤综合征,患儿会表现为长期腹泻、小脑失衡、眼睛阵挛等情况,需引起警惕。如果儿童有上述神经母细胞瘤症状,需早期到小儿肿瘤外科专科就诊,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2023-08-02
  • 贲门息肉0.6×0.6cm严重吗(视频)

    贲门息肉0.6×0.6cm严重吗
    贲门息肉为0.6×0.6cm不属于严重疾病,但仍建议患者行内镜切除。因为考虑除常见的良性息肉外,也可能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异位胰腺,且在极少数的情况下病理诊断为胃癌,需尽早在内镜下切除。 位于贲门胃底的息肉根据病理类型,可以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较常见,多由慢性炎症刺激引起,极少会发生癌变。并且部分炎性息肉在治疗炎症后会变小,甚至消失。其它类型的息肉若未经过内镜治疗一般不会消失,且通常会逐渐增大。 对于贲门息肉超过1cm的患者,即便是良性,仍建议进行内镜切除。不仅可以根治息肉,还可通过切除的完整息肉标本获得一个较完美的病理诊断。
    2023-08-03
  • 小细胞肺癌的化疗周期是几天(视频)

    小细胞肺癌的化疗周期是几天
    小细胞肺癌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常常发生于大气道,容易引起大气道梗阻、阻塞性肺炎的相应症状,生物学特点行为是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对化疗相对敏感,所以小细胞肺癌是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临床上对于小细胞肺癌,化疗一般选的是4-6个周期,对于局限性小细胞肺癌,在化疗1-2个周期以后,根据患者的控制情况,尽早介入放射治疗,加强局控,放疗结束以后再给予四个周期的化疗。如果病情控制好,再给予头颅预防性照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以化疗为主,通常做4-6个周期,病情控制较好时可以临床随诊观察。如果4-6个周期化疗控制不好,由于化疗骨髓抑制毒性累积,常常会有不可逆或严重的骨髓抑制,所以这时最好选择更改别的治疗方案,避免对骨髓有抑制的药物。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