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分泌肿瘤

  • 神经母细胞瘤的前兆(视频)

    神经母细胞瘤的前兆
    神经母细胞瘤的前兆症状比较复杂,发生在身体不同部位的神经母细胞瘤所引起的前兆表现有明显不同。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类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发生在交感神经链的任何部位。神经母细胞瘤有以下前兆表现:1、肿瘤起源于腹部交感神经节:可出现腹胀、腹痛、腹部肿块等表现;2、肿瘤压迫肠道:可出现排便习惯的变化,比如出现腹泻或者便秘现象;3、肿瘤发生在胸部的交感神经节:病人可以出现咳嗽、咳痰、气短、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4、肿瘤位于胸腹部的脊髓旁:对脊髓造成压迫,病人可以出现运动、感觉等障碍;5、肿瘤发生在肾上腺髓质:可以出现心率加快、焦虑、烦躁、低钠血症等电解质平衡紊乱的表现。
    2023-08-02
  • 后纵隔肿瘤分类(视频)

    后纵隔肿瘤分类
    后纵隔肿瘤主要是指位于心包后方的纵隔肿瘤,分为神经源性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和囊肿。囊肿以支气管囊肿和肠源性囊肿最常见;神经源性肿瘤以神经纤维瘤以及神经节细胞瘤最多见,神经纤维瘤发病率排在第一位,神经节细胞瘤发病率排在第二位。 后纵隔肿瘤临床上以神经源性的肿瘤为主,治疗上不仅涉及到胸外科的内容,有时候还需要和神经外科或骨科医生一起来治疗后纵隔疾病。
    2023-08-03
  • NSE是什么肿瘤的指标(视频)

    NSE是什么肿瘤的指标
    NSE是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英文简称,是神经元与神经内分泌细胞所特有的酸性蛋白酶,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异性标志。高浓度存在于神经细胞与神经内分泌细胞,以及此类细胞所引发的肿瘤细胞中,通常正常人血清NSE水平<12.5U/L。NSE升高常见于以下原因:1、小细胞肺癌:NSE水平明显升高,可用于鉴别诊断,以及监测小细胞肺癌放化疗治疗的结果。治疗有效时NSE浓度逐渐降低,可达到正常水平,复发时血清NSE显示升高,还可监测小细胞肺癌复发,比临床确定复发早4-12周;2、神经母细胞瘤:NSE可用于神经母细胞瘤与肾母细胞瘤鉴别诊断,因神经母细胞瘤NSE异常增高,肾母细胞瘤增高不明显,对神经母细胞瘤的早期诊断,亦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监测神经母细胞瘤的病情变化,疗效评价与预报复发;3、神经内分泌细胞肿瘤:如嗜铬细胞瘤、胰岛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黑色素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患者血清中NSE可出现升高。
    2023-08-03
  • 胰腺瘤有良性的吗(视频)

    胰腺瘤有良性的吗
    多数病人门诊体检发现胰腺有少许小囊性病灶而紧张,但并非均为恶性肿瘤,亦有多种类型良性肿瘤,如常见的胰腺囊肿,其中浆液性囊腺瘤基本为良性,该肿瘤较小时无需手术治疗,因为胰腺手术往往创伤大。而肿瘤增大一定程度,压迫周围消化道,才需手术切除。另外,胰腺还有良性恶性交界肿瘤,早期为良性,随疾病发展可变成恶性肿瘤。部分病人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随访原则,定期复查。当医生认为有手术指征时,需积极手术,在恶变前及时将其处理。这部分肿瘤,包括常见的黏液性囊腺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实性假乳头状瘤、乳头状黏液性导管内瘤等,恶变前均为良性肿瘤。极少病人术后可出现复发迹象,而大部分病人术后均可达到长期生存。一旦体检发现胰腺不正常,应积极去正规大医院进行增强CT、增强磁共振的检查,从而详细评估胰腺具体问题,请医生给出专业治疗意见。
    2023-08-03
  • 慢性腹泻的病因有哪些(视频)

    慢性腹泻的病因有哪些
    慢性腹泻主要是指大便次数增多或伴有大便不成形且持续时间超过四周以上。具体病因包括以下方面: 1、胃肠道疾病:胃肠道疾病可引起慢性腹泻,比如肠结核、炎症性肠病、结肠的肿瘤、肠道寄生虫、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2、全身性疾病:比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糖尿病、肝胆疾病等,胃肠道外疾病通过体内激素或内环境改变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导致慢性腹泻。
    2023-07-31
  • 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视频)

    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
    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可能90%及以上是十二指肠球部。消化道解剖为食管下方是胃,胃下方是幽门,幽门紧邻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球部与降部间的拐角称为球降交界,之后便是降部,降部旁是十二指肠水平段,由于球部的解剖位置,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可能表现在剑突下,或剑突下偏右部位。若内镜发现十二指肠溃疡位于球降交界处、降部或水平段,需警惕有无特殊原因引起,如可能存在胰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引起十二指肠溃疡。而80%十二指肠溃疡均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基础之上发生,且多位于球部。
    2023-07-31
  • 十二指肠类癌可以治好吗(视频)

    十二指肠类癌可以治好吗
    十二指肠类癌即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大部分人较关注此类恶性肿瘤能否治愈。如果神经内分泌肿瘤早期且无多发及转移,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内镜或外科手术获得治愈。对于G2和G3期神经内分泌肿瘤,侵袭性较高,容易发生早期转移,即使外科手术治疗,可能也只能进行局部减负,改善临床症状,预后相对较差。 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手段包括内镜手术和外科手术、放射介入、放射性核素、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选择何种治疗手段取决于肿瘤分级、分期、发生部位以及是否具有分泌激素功能。
    2023-08-01
  • 消化性溃疡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视频)

    消化性溃疡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首先需要鉴别的就是胃癌,胃癌有显著的特点,在短时间内身体消瘦,半个月、一个月减重十斤左右,就要引起重视,而且胃癌经过治疗之后是没有效果的,疼痛还持续存在,这个时候需要做一些辅助的检查。另外,消化性溃疡还需要与慢性胃炎做鉴别。另外,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个不太常见的原因是胃黏膜脱垂,胃黏膜脱垂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在体位改变的时候会出现,尤其是在卧位的时候不适会加重,这个就可以进行鉴别。还有一个就是胃泌素瘤,胃泌素瘤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胃泌素瘤除了有癌症常见的恶液质以外,还可能会出现溃疡、异位或者手术之后的再次发作,还需要鉴别的就是胰腺肿瘤,以上这些鉴别都可以通过X线钡餐、造影和B超。与胆囊炎、胆结石区别,可以通过B超,还有就是内窥镜,下胃镜以后做病理进行鉴别诊断。所有的治疗都要到正规的医院去找专科医生治疗。
    2023-08-01
  • 胃体大弯息肉怎么处理(视频)

    胃体大弯息肉怎么处理
    胃体大弯息肉的处理取决于息肉大小、多少、病理性质及患者的一般情况。在胃镜下发现息肉后,患者需常规进行钳夹活检,将组织送至病理科检查,从而确定病理类型。 胃息肉常见的病理类型主要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胃底腺息肉较为常见,几乎不会发生恶变;而增生性息肉也极少发生恶变;只有腺瘤性息肉是癌前病变。对于上述病理类型,内镜治疗即可达到根治效果。常见内镜方式有内镜下钳除术、氩气高频电凝、圈套器切除以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一般无需外科手术。 除常见息肉外,也可能是神经内分泌肿瘤和异位胰腺。在极少数情况下,病理回报为胃癌。若确定为癌变,患者需进行全面评估以决定是否追加外科手术。
    2023-08-01
  • 胃息肉两年会癌变吗(视频)

    胃息肉两年会癌变吗
    如果是胃息肉,2年通常不会恶变。但胃息肉分很多种,如果胃息肉已经出现不典型增生癌前变化,2年内一定会恶变。但大部分胃息肉都是胃底腺息肉或增生性息肉,大部分不会恶变,但与大小有关,通常超过3-4cm有恶变的可能。但胃息肉长到3-4cm,多数需要数年或5-10年。如果是特殊意义的胃底泌酸腺,或神经内分泌肿瘤,形态类似于息肉,或幼稚息肉、家族性息肉病,恶变机会比一般息肉高,通常2年发生癌变的几率较少,主要与胃息肉的大小、特殊性质有关。如果胃息肉已经发生癌前病变或不典型增生,2年的癌变率会很高。一旦发生不典型增生,尤其是重度病人发生增生或高级别瘤变,按照日本的标准是早癌,按照欧洲的标准是癌前。不要超过1个月处理,如果超过1个月,恶变或转移的机会会增加。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