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

  • 脂溢性皮炎能被根治吗(视频)

    脂溢性皮炎能被根治吗
    脂溢性皮炎不能完全根治,但可被有效控制。婴儿脂溢性皮炎症状相对较轻且均可自愈,有一定自限性,采用比较简单的皮肤护理措施即可得到满意效果。而成人脂溢皮炎治疗比较困难,目前可将抑制马拉色菌生长及抗炎治疗作为主要手段,如使用含有二硫化硒或酮康唑的药物性洗剂进行清洗,对于面积较大的皮损较方便。对于红斑、瘙痒比较重,即炎症反应比较重患者,也可外用非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吡美莫司或他克莫司。但患者需注意虽属于非激素类药物,但不宜过多使用,以免使皮疹扩散或产生药物依赖。通常导致脂溢性皮炎的原因尚不明确,因发生脂溢性皮炎均为较易出油部位,炎症反应可能与皮脂腺分泌增多或化学组分发生改变有关。人体皮肤上存在较多共生微生物包括马拉色菌,与脂溢性皮炎发病及加重有关,研究显示当人体皮肤表面脂质层改变时,不会致病的马拉色菌会转变成为有致病能力的有害微生物,代谢产物可穿透皮肤屏障,引发非特异性炎症与炎症反应。以上均为导致脂溢性皮炎的中间性原因,但并非根本性原因。
    2023-08-02
  • 999皮炎平可以涂耳朵里面吗(视频)

    999皮炎平可以涂耳朵里面吗
    999皮炎平(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可以用棉签薄薄地涂在耳道壁内,999皮炎平是一种含有激素类的乳膏,可以减轻局部皮肤的过敏或者是炎症反应。对于耳朵这个特殊的部位,因为耳道比较狭窄,所以在涂抹乳膏类的药品时应该注意,选用比较细长的棉签,将药膏薄薄地涂抹在耳道壁内,避免大量的药膏直接挤入到耳道内,把局部的耳道阻塞。这样有可能会引起患者耳道内堵塞的感觉,引起听力下降。对于外耳道湿疹,或者是一些炎症反应的患者,可以用999皮炎平来进行局部的涂抹,但是要注意涂抹方式。最好用细长的棉签,蘸取少量的乳膏,尽量薄地涂抹在外耳道的耳道壁上。除大量药膏可以阻塞耳道外,还由于外耳道皮肤较为菲薄,如果操作很粗暴,有可能会对外耳道的皮肤产生一定的损伤,这样不但不会减轻局部的炎症或者过敏反应,还会加重耳部的刺激症状。
    2023-08-02
  • 接触性皮炎和过敏性皮炎一样吗(视频)

    接触性皮炎和过敏性皮炎一样吗
    接触性皮炎和过敏性皮炎虽然临床表现差不多,均有红斑、风团、渗出、结痂、肥厚、脱屑等,但依旧存在区别,并不一样,常见分析如下:1、概念:接触性皮炎可以分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其中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物本身的刺激性,比如高浓度硫酸等,刺激皮肤引起的直接损害。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属于过敏性皮炎的常见类型,是由于接触物引起的过敏,属于过敏性皮炎的一种。过敏性皮炎是由于皮肤与过敏原接触,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总称,其中过敏原的接触方式,包括吸入性过敏、接触性过敏、注射性过敏,以及食入性过敏;2、临床表现:接触性皮炎主要的发病部位,局限在接触部位的急性皮肤炎症反应,而过敏性皮炎可以发病于全身。同时需要注意,由环境因素造成的系统性接触性皮炎,也可以发到全身,但其首发部位是在眼周、口周、颈部等皮肤皱褶部位,过几天后再发到全身;3、结局:接触性皮炎对致敏物通常比较清楚,一般不接触后不会复发。而过敏性皮炎的致敏原一般并不明确,经常找不到致敏原,无法完全隔离致敏原,便会经常复发;4、治疗:相同的地方是都需要全身使用抗组胺药物,进行对症止痒治疗,常用的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而外用的激素类药膏,包括有地塞米松乳膏等。不同在于其对因治疗不同,对于接触性皮炎的对因治疗,通常仅需避免接触致敏物质即可。而对于过敏性皮炎的对因治疗,通常只有在病因很明确的情况下,如明确为粉尘螨或户尘螨时,可以使用目前脱敏治疗的有效手段。但需要注意,脱敏治疗的疗程相对较长,可能需要2年以上。
    2023-08-02
  • 过敏性皮炎和神经性皮炎有什么区别(视频)

    过敏性皮炎和神经性皮炎有什么区别
    过敏性皮炎和神经性皮炎,常见的区别有以下几种:1、发病机制:过敏性皮炎是由于皮肤与过敏原接触,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发病通常与患者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饮食结构等密切相关,但主要是由过敏所引起。神经性皮炎的发病,通常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例如焦虑、熬夜等;2、皮损特征:过敏性皮炎患者主要表现为红斑、风团、丘疹、渗出、结痂等症状,并伴有瘙痒。而神经性皮炎是以皮肤肥厚、皮沟加深、苔藓样改变,以及阵发性剧烈瘙痒为特征的皮肤病;3、好发部位:过敏性皮炎通常是全身发病,而神经性皮炎的好发部位主要是颈项、眼睑、腰骶、四肢伸侧等部位;4、预防措施:过敏性皮炎患者通常离开过敏原后,复发率便会逐渐降低,而对于神经性皮炎,患者则需要严格控制情绪,例如避免焦虑、急躁等,才能有效预防复发。
    2023-08-02
  • 过敏性皮炎的症状及治疗(视频)

    过敏性皮炎的症状及治疗
    过敏皮炎需明确致敏物质,以接触过敏为例,当接触某种物质时患者会出现皮肤红斑、瘙痒,脱离物质后症状可消失,且上述现象会反复发生,说明该物质导致过敏性皮炎。例如使用某种品牌面膜后,患者会出现面部红斑、瘙痒,停止应用面膜后症状有可减轻、消退,但症状会反复发生认为属于特定面膜导致皮肤过敏,也可将该现象称为接触性皮炎。治疗皮肤过敏主要是避免接触导致过敏的物质,对于红肿、渗出、瘙痒剧烈的急性症状,应尽快时间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若患者症状比较轻,可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依巴斯汀、西替利嗪等,外用药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清凉止痒药膏等。待症状消退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干燥现象,此时需再使用修复皮肤屏障的药物或化妆品,经过2-4周恢复期,多数皮炎均可得到治愈。
    2023-08-02
  • 神经性皮炎用什么药膏(视频)

    神经性皮炎用什么药膏
    神经性皮炎是瘙痒性疾病,要用具有止痒作用的药物,一线选择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在四肢伸侧、骶尾部或颈项部等皮肤角质层相对厚的地方可能要用强效、中强效的制剂。在薄嫰部位,比如眼睑、外生殖器部位用弱效和中效制剂,有时也可以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本身也有止痒、抗炎作用,所以有时可作为激素减药和替代的药物,序贯疗法也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来替换激素。 还有一类是止痒剂,止痒剂也包括糖皮质激素、樟脑、薄荷,局部止痒剂或者中药止痒剂都可以应用。也要尽量帮助病人分析引起神经性皮炎的原因,比如有没有局部皮肤摩擦、精神紧张、压力大,要注意缓解焦虑、抑郁,通过规律、规范的治疗,神经性皮炎完全可以治愈。
    2023-08-02
  • 皮肤刺痒怎么回事(视频)

    皮肤刺痒怎么回事
    皮肤刺痒有很多原因,具体有以下几点: 1、清洗过度或皮肤干燥可以出现刺痒; 2、有些内科疾病也可出现皮肤刺痒,如肝脏病、肾脏病、糖尿病或有些恶性肿瘤会出现皮肤非常痒,应就近看医生,检查有无内科病; 3、皮肤病导致,大多数皮肤病均为刺痒,如真菌感染性、疥虫感染性或湿疹、皮炎、牛皮癣、荨麻疹等均有皮肤刺痒的感觉。所以希望病人就近看皮肤科医生明确诊断,给予相应治疗。且皮肤干燥的护理很重要,皮肤正常有毛囊皮脂腺分泌油脂在皮肤表面,保护皮肤,故需保护好油脂,经常用些润肤油洗澡,避免热水烫,避免香皂浴液洗澡。另外,全身痒可口服抗组胺药来止痒。
    2023-08-02
  • 身上痒痒预示什么病(视频)

    身上痒痒预示什么病
    身上的皮肤瘙痒是非常常见的皮肤症状。皮肤痒,也常作为皮肤病的常见或者首发症状出现在临床中,很多皮肤病都可以出现瘙痒。大家比较熟悉的有过敏性皮肤病,例如湿疹、荨麻疹、皮炎、结节性痒疹。其次,皮肤瘙痒症以及很多的皮肤病都可以出现瘙痒,同时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像银屑病、玫瑰糠疹等,可能也会伴有皮肤瘙痒。皮肤瘙痒的产生,除了皮肤病之外,可能还与身体的其它因素有关,例如常见的高胆脂血症、胆红素分泌多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及糖尿病、内分泌疾病、中枢性疾病等,都可出现皮肤瘙痒症状。所以出现皮肤瘙痒,必须去正规的医院,找专业的大夫做准确的判断。皮肤瘙痒非小事,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治。
    2023-08-02
  • 脚底下长水泡很痒的原因(视频)

    脚底下长水泡很痒的原因
    脚底出现水泡的原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足部真菌感染:称为足癣,可能会出现这种水泡的类型。通常足癣是单侧发病,局部出现红斑、水泡,单侧发病之后可能通过局部接触传染到双侧; 2、接触过敏物质导致接触性皮炎:也会出现逐步红斑、水泡现象,通常这种也伴有很明显的瘙痒感。接触性皮炎通常是境界清楚的红斑。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前几天接触某些特殊物质造成的皮肤瘙痒,或穿了新鞋,或用了新的用具; 3、原因不明的湿疹:天气炎热,或穿不透气的鞋子,也会出现足底水泡的表现。 如果是真菌感染的水泡,可以用抗真菌的药物来治疗。接触性皮炎的水泡,建议先远离过敏原,远离致敏的接触物,之后可以用炉甘石洗剂这类药物起到拔干止痒的作用。湿疹水泡也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来局部对症处理。
    2023-08-02
  • 脂溢性皮炎和脂溢性脱发的区别(视频)

    脂溢性皮炎和脂溢性脱发的区别
    脂溢性皮炎和脂溢性脱发在发病机理上有相同部分,但结果不同。脂溢性皮炎油性部位可造成皮肤炎症,出现头皮瘙痒、红斑、鳞屑,而脂溢性脱发表现为头发脱落,毛发稀少,两者并非毫无关系,可能在某个机理作用下,同时产生脂溢性皮炎表现及脂溢性脱发表现,所以同一患者可同时出现上述两种表现。男性与女性患者均可出现脂溢性脱发和脂溢性皮炎,可以明显看到患者头发脱落或头皮发红。 脂溢性皮炎和脂溢性脱发两者有共同机理,治疗同样有一定的联合性。若患者同时存在脂溢性皮炎和脂溢性脱发,需两者兼顾,控制好皮炎更有助于脱发的治疗。若仅进行生发治疗而未控制皮炎,患者会出现搔抓头发,进而影响生活,同时可导致脱发加重。所以两者之间存在区别,但也有共同点。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