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脑蚓部下疝什么意思(视频)

    小脑蚓部下疝什么意思
    小脑蚓部下疝指小脑蚓部,尤其小脑扁桃体通过枕骨大孔疝入上颈椎管内,通常是由于脑部占位性病变引起,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1、先天性原因:由于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影响脑脊液循环流动,从而引起脊髓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空洞,使患者出现相应节段的痛觉、温度觉障碍,甚至肌肉萎缩、爪形手等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日趋加重。在诊断明确后,医生可通过手术切除患者的小脑扁桃体,并进行硬脊膜的扩大修补以及寰枕畸形减压,患者的症状即可得到明显改善;2、后天性原因:通常是由于小脑以及后颅窝部位存在占位性病变,导致小脑扁桃体进行性受压而从枕骨大孔疝出,或由于存在幕上的严重性病变,在出现小脑幕切迹疝后仍未得到及时治疗,进一步加重而引起小脑蚓部下疝,即小脑扁桃体的枕骨大孔疝。上述情况较为危急,在急性小脑扁桃体下疝发生后,患者常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而危及生命。
    2023-08-02
  • 脑疝形成的主要原因(视频)

    脑疝形成的主要原因
    脑疝是由于脑组织移位,导致脑干受压的严重神经系统危重症。所以引起脑组织移位最常见的原因是外伤,由于外伤引起,比如出血、血肿压迫或者脑水肿,压迫造成脑组织移位。此外,还包括颅内占位性病变,比如肿瘤或者颅内血管性疾病破裂出血,引起出血的血肿压迫,导致脑疝发生。所以此种脑疝的原因,均需要尽快去除,若未尽快采取急救措施,病人有生命危险。脑疝均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病变,比如清除血肿、切除肿瘤,或者通过去骨瓣减压,又称为外减压,去除骨瓣形成骨窗,使肿胀的脑组织膨出到颅骨外,达到缓解颅内压力的情况。此外部分药物治疗,控制颅压,降颅压的治疗,或者通过体位、体温等综合的治疗方式,均可以达到控制颅压的目的。
    2023-08-02
  • 小疝气怎么治疗(视频)

    小疝气怎么治疗
    对于小疝气,根据不同年龄、性别,治疗方法有所不同。对于刚出生婴儿,小疝气一般选择等待、观察。1岁以内婴儿疝气可能自愈,随着生长发育,可能腹股沟管未闭合部位,会长得强壮、闭合。1岁后出现疝气,一般较难愈合,可以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进行治疗。对于成年男性,非常小的疝气,若无任何症状,可以选择等待、观察。部分患者由于体力活动较多,高强度腹压增高,可以采用手术修补,进行治疗。部分患者疝气虽然小,但坠胀、牵拉、卡压感觉较明显,同样需要进行手术修补。对于女性患者,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女性腹股沟管狭窄,一般疝气较小,但一旦发生,不仅隐匿,且易出现急诊嵌顿情况,受到嵌顿,卡压组织,易出现坏死和缺血。因此女性疝气无论大小、有无症状,均建议一旦发现,尽快进行手术治疗。
    2023-08-02
  • 腹外疝最容易发生嵌顿的组织(视频)

    腹外疝最容易发生嵌顿的组织
    腹外疝最容易发生嵌顿的组织是肠管,肠管一旦嵌顿,后果最严重。因为肠管非常脆弱,是依靠肠系膜血供维持肠管生命力、正常功能及蠕动。一旦肠管卡死,血运受阻,持续卡压超过6个小时,肠管血运不足,会出现缺血、绞窄,甚至坏死。进一步肠管会出现穿孔,患者会出现感染、中毒、休克等症状。因此对于腹股沟疝,建议患者早治疗,避免出现急诊嵌顿症状时,再进行手术。因为急诊手术会增加手术风险,且术后伤口、补片感染几率增加。此外,腹外疝容易出现大网膜嵌顿,时间过长会出现坏死。对于疝包出现嵌顿,一般会表现为局部变硬,且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疼痛。建议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立即到医院急诊就诊。急诊速度快,检查速度快,不会耽误治疗。由医生明确判断,一旦出现嵌顿,需要行急诊手术治疗。
    2023-08-02
  • 女性腹股疝气早期症状(视频)

    女性腹股疝气早期症状
    腹股疝气通常指腹股沟疝气。女性腹股沟疝气在早期,可能不易发现,原因在于女性疝气一般较隐匿。在早期时,可能部分患者走路时间长、腹部用力,或进行体育运动时,会感觉有一个小包在大腿根上方。但当休息或睡觉后,包块可以消失。女性早期疝并非每天突出,因此为临床诊断和发现,造成一定难度。建议女性在发现剧烈运动,或腹压增高后,出现大腿根上方小包块,高度警惕是否患疝气。一般最好到普外科,或者专业组疝外科门诊,进行进一步诊治。若就诊时疝气并没有疝出,医生可以通过影像学方法,帮助进一步诊断。一般首选彩色超声检查,因为没有放射性,对身体没有任何伤害,B超准确率可以达到90%左右。对于较小疝,可能B超找不到疝环口,需要进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2023-08-02
  • 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区别(视频)

    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区别
    嵌顿性疝是指疝掉出后不能还纳到腹腔,且压迫肠管,导致梗阻症状。相对于嵌顿性疝而言,还有另外一种疝称为可复性疝,即患者站起时疝掉出,平躺揉搓后疝可以回纳。而绞窄性疝是在嵌顿性疝的基础上继续向下发展,随着嵌顿加重,疝环不仅压迫肠管,还压迫供应肠管的血管。通常人体动脉压力高、静脉压力低,而疝先压迫的是静脉,导致血液回流变差。而动脉能继续向肠管供血,这时血液不能回流,就会导致肠管水肿、嵌顿加重、压力继续增加。肠管水肿、嵌顿逐渐增大,若在某个瞬间腹腔内压力大于动脉压力,就会使整个肠管发生缺血性改变,导致肠管缺血、坏死,形成绞窄性疝。如果发生到绞窄性疝,这时就有生命危险,如果有肠管坏死就要切除肠管。
    2023-08-02
  • 食道裂孔疝有生命危险吗(视频)

    食道裂孔疝有生命危险吗
    食道裂孔疝通常指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是消化科比较常见的现象,食管裂孔疝没有生命危险,不要过度担心。食管裂孔疝主要是指患者的食管与胃的交界处,即贲门松弛,膈肌孔松弛后部分胃可以疝到胸腔,有时还能回到腹腔,这就是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结构性原因,较多食管裂孔疝的病人可以表现为反酸、烧心,还可能会有食物反流、打嗝、嗳气等,通常可以通过胃镜以及上消化道造影,来较好的判断是否有食管裂孔疝。如果病人的食管裂孔疝比较严重,胃组织疝到胸腔里可能会引起胸闷、憋气症状,此时可以通过上消化道造影判断是否有这种情况。一般如果有食管裂孔疝,可以按照胃食管反流来治疗,建议病人避免辛辣、刺激、较甜的食物,而且不要吃太饱,避免吃完饭后立刻平卧,这样都容易加重反流。
    2023-08-02
  • 滑动性食管裂孔疝危害(视频)

    滑动性食管裂孔疝危害
    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危害,主要是胃食管的抗反流机制遭到破坏,遭到破坏以后引起胃食管反流;另外进食后发生呕吐,严重的甚至可以发生反流引起窒息,引起呕吐物、胃酸进入到气管,引起肺炎、反复肺炎,部分孩子还是有比较大的危险。所以,建议在滑动性食管裂孔疝,采取保守治疗期间,一是少食多餐,不要过饱的喂,避免引起呕吐;二是进食之后可以改变体位,使其处于竖立位的状态,可以拍背促使食物从胃进入到小肠,避免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道、气道。如果反流特别严重的滑动性食管裂孔疝,建议早期手术,避免导致严重的后果。
    2023-08-02
  • 食管裂孔疝会自愈吗(视频)

    食管裂孔疝会自愈吗
    食管裂孔疝可以分3型或者4型,食管裂孔疝主要有滑疝、旁疝、混合型疝。也有的分4型,还包括巨大型食管裂孔疝。旁疝、混合型疝和巨大型食管裂孔疝,几乎没有自愈的可能性,都需要手术处理。一部分滑疝的患者存在有自愈的可能性,但有相当一部分的新生儿,因为食道下端的发育不完善,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轻的滑疝。随着生长发育可能得到改善,会有自愈的机会。所以,对于滑疝的新生儿,如果临床上不是特别严重,能够进行正常的喂养,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大部分能得到自愈。但严重的滑疝,如果影响到生长发育,出现严重的食管炎、反复肺炎、体重不升,建议尽早手术。
    2023-08-02
  • 脑疝的特点(视频)

    脑疝的特点
    脑疝根据类型不同,特点也各有差异,严重程度也各不相同,具体如下:1、大脑镰下疝:为最轻度脑疝,主要由于一侧的占位性病变,使得大脑半球组织通过大脑镰下移动到对侧,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力弱、偏瘫,以及偏身感觉障碍等。如果及时进行处理,患者有希望获得完全恢复;2、小脑幕切迹疝:如果大脑镰下疝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则可能发生小脑幕切迹疝,主要由于颞叶组织通过小脑幕的部分介入到幕下。此时由于患者的动眼神经受到刺激,在初期先出现同侧的瞳孔缩小,随后出现同侧的瞳孔散大。如果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处理,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出现对侧的瞳孔散大,过程中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加重意识障碍;3、枕骨大孔疝:主要由于幕上的占位性病变未得到及时控制,从而在小脑幕切迹疝的基础上,继续向下压迫而形成。这类脑疝常在发生的短时间内,引起患者的呼吸和血压不稳定,严重时会突发心跳、呼吸停止,是临床上最严重的一类脑疝。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