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晖

  • 全麻2天还没醒是什么情况(视频)

    全麻2天还没醒是什么情况
    全麻术后2天不清醒,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一、手术需要:主要是比较大的手术,如肝移植手术、神经外科手术,需要在镇静状态下,尽量减少手术操作带来的应激反应,等到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血压、心率都恢复正常,包括各项生命指征、指标,如贫血纠正、凝血机制纠正后,才会让病人逐渐清醒;二、并发症:1、手术并发症:手术并发症会引起术后2天,甚至时间更长醒不过来的状态。如手术中出现血栓、出血多,导致神经系统缺氧,血栓影响神经系统某个血管,导致某部分脑区发生改变。在做大血管手术或换瓣手术过程中,通常需要深低温体外循环,如果手术时间过长,低温脑保护中间环节出现异常,导致神经性损伤,可能会导致术后长时间不醒,但这种情况可以预防,几率很小,属于小概率事件;2、麻醉并发症:麻醉导致术中出现严重的缺氧事件,甚至造成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伤,导致术后长时间不醒。
    2023-07-30
  • 全麻术前禁食禁水时间是多久(视频)

    全麻术前禁食禁水时间是多久
    全麻术前禁食一般是6小时以上,禁水是4小时以上。如果要是喝清水,一般老年人或者儿童,可能和一般人的体质稍微有差别,可以只到2小时,但是前提条件是清水,2小时之内不能再喝任何水。要求全麻术前当晚要早吃、少餐、少纤维、少肉,如果能够做到,6小时禁食的时间就足够。喝牛奶和果汁的禁水时间不一样,比如喝牛奶要6小时、喝果汁4小时、喝清水禁食要2小时。若是早上8点手术,6点不能喝清水,可能到4点不能喝果汁,2点以后就不能喝牛奶。根据食物的种类和水的成分不同,规定不同的饮料或者水的禁食时间。而小儿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禁水时间相对时间要短,因为他的耐受程度比较差。具体情况要视年龄段,以及具体的个人体质,进行个体化的禁食水的时间规定。
    2023-07-30
  • 静脉麻醉和全麻的区别有哪些(视频)

    静脉麻醉和全麻的区别有哪些
    全麻即全身麻醉,静脉麻醉和全身麻醉主要有以下几点:1、静脉麻醉:用在比较短小的手术,主要用于检查类操作上,比如门诊无痛的胃肠道检查、门诊无痛的支气管镜检查、无痛的取卵、无痛的刮宫手术,这一类手术都用静脉麻醉进行。静脉麻醉的特点就是让病人保持一定的镇静程度,同时不抑制呼吸,在整个手术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有自主呼吸,手术、检查操作完了以后,很快会清醒,只需恢复10-20分钟就可以回家;2、全身麻醉:是正经在手术室进行的比较大的手术,比如腹腔镜手术,以及开胸、开腹的手术,时间比较长的手术用全身麻醉。因为这类手术通常对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较大,而且术中可能会有其他的脏器功能的影响,比如对心脏、呼吸的影响,所以这类手术考虑全身麻醉。总之,比较大的手术用全身麻醉,要用镇痛镇静药、上呼吸机,小的操作、小的检查采取静脉麻醉的方式,就是保留自主呼吸的一种麻醉专项手术,术后能很快清醒、恢复,达到回家的目的。
    2023-07-30
  • 全麻对大脑有影响吗(视频)

    全麻对大脑有影响吗
    全麻药对大脑肯定会有影响,但是几率很低,因为全麻药主要作用于神经中枢,作用于某个功能核团或者是传导通路。但是具体的全麻药机制现在还没有研究清楚,但是它的影响肯定是小概率事件。而且麻醉医生在术前要去病房访视病人,包括现在日间麻醉的评估门诊,对特殊人群包括儿童或者老年人这2类易感人群,一个是器官发育不完善,一个是器官在逐渐衰退,要根据病史采取特殊用药或者个体化的用药方案。比如某种药物用药剂量要减少,或者某种药物要提前询问是否有用药史,或者是否有严重的过敏史等。在这种前提下,能做到基本上将这些大脑的影响,或者大脑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几率降到最低。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过严重的麻醉药导致的,长久、长时间对学习记忆的损害。主要影响也就是学习记忆的障碍,短期之内肯定有。但是从长期角度,术后随访基本1-2个月以后,都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2023-07-30
  • 如何减轻麻药导致的恶心(视频)

    如何减轻麻药导致的恶心
    恶心、呕吐是麻醉药产生的主要、常见并发症,术前有一系列流程,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如术前常规给予恶心、呕吐的药物,另外要针对恶心、呕吐的原因,给予治疗或预防方法,具体如下:1、降低血压:硬膜外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如剖腹,恶心、呕吐是因为麻醉平面过高,血压降低,此时要对症治疗,尽量降低血压;2、减少或更换药物:如果对阿片类药物比较敏感,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则尽量少用阿片类药物。此外,在术后使用的镇痛泵药物成分中,尽量减少阿片类药物的浓度,或使用其他药物替代阿片类药物来进行镇痛治疗。通过以上有效措施,可尽量减少麻醉药导致的术后恶心、呕吐。
    2023-07-30
  • 全麻在什么情况下会醒不过来(视频)

    全麻在什么情况下会醒不过来
    全麻一般是指全身麻醉,是比较安全的一种麻醉方式,基本都能清醒,除非在术中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具体如下:1、术中大出血:长时间处在低血压或低灌注状态,神经系统产生损伤,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可能会保持睡眠状态,无法清醒过来;2、血栓脱落:手术过程中血栓脱落,造成脑梗死,这种情况属于神经系统损伤,可能很长时间才会清醒过来;3、深低温停循环:在特定手术过程中,如肺动脉取栓手术,需要深低温停循环,术中要进行脑保护措施。如果病人高龄,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比较长,脑保护做得不到位,术后病人可能会延迟苏醒,很长时间都不会醒过来;4、术中缺氧:还有极特殊情况,如术中缺氧。由于各种原因,呼吸机未确保氧气100%进入病人体内,或术中出现脱管现象,即气管插管与呼吸机连接管路脱节,没有及时发现。脑缺氧时间过长,造成神经出现严重的不可逆损伤,则病人会终身处于植物人状态。但是这种情况的发生率非常低。目前监测很全面,基本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2023-07-30
  • 剖腹产麻药处脊椎疼如何缓解(视频)

    剖腹产麻药处脊椎疼如何缓解
    剖腹产即剖宫产麻醉以后的脊椎疼痛,原因就是在进行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阻滞时,针损伤了皮肤、皮下组织,包括韧带,属于肌肉软组织损伤导致的疼痛,一般不用处理,1-2周可以恢复。但是有的人可能恢复较慢,可能2-3周,甚至1-2个月、半年还会觉得有点疼痛。1、疼痛轻微:基本上不用特殊处理,等待自然愈合即可;2、疼痛较重:影响了日常行动或者影响生活质量,局部需要治疗,如吃营养神经的药物、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同时如果有条件,可以做理疗或者磁疗,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肌肉软组织早期恢复,术后建议卧床休息1-2天;3、疼痛严重:可以到医院就诊,麻醉科的门诊叫评估门诊。麻醉医生会给适当的建议,尽量从麻醉的角度给出解释或者介绍,消除掉心理上的恐惧状态。其实皮损导致的脊椎疼痛,相当于静脉点滴,拔针后局部针眼需要时间恢复,与此道理相同。
    2023-07-30
  • 全麻从哪里注射(视频)

    全麻从哪里注射
    全麻主要有三种方式,包括吸入全麻、全静脉全麻、吸入复合静脉全麻等,不都是静脉注射麻醉。1、吸入全麻:纯吸入式全麻主要通过面罩、氧气,将具有麻醉作用的气体通过气道带到肺里进行血气交换,到达大脑特定区域,达到全身麻醉的效果和作用;2、全静脉全麻: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通过血流将药物带到大脑特定的区域,产生全麻的作用和效果;3、吸入复合静脉全麻:通过吸入同时复合静脉注射麻醉药物,同时作用于大脑的特定区域,产生全身的麻醉效果。具体采取哪种麻醉方式,会根据当时手术情况、手术种类、手术时间、手术医生,以及手术对病人术后要求等来决定到底采取吸入麻醉,还是全静脉麻醉,还是吸入复合静脉麻醉。不管采取哪种麻醉方式,手术的过程中麻醉医生都会根据当时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如静脉麻醉,可能根据手术需要加吸入麻醉,如吸入麻醉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地加入静脉麻醉药物。所以麻醉方式很灵活,但是安全是首要。
    2023-07-30
  • 全麻多久可以完全代谢(视频)

    全麻多久可以完全代谢
    在手术和检查的合理范围之内,会尽量让病人尽快地把药物代谢掉,尽快地返回到清醒状态,如在门诊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就要求术后病人在1-2分钟之内清醒过来,再观察10-20分钟就可以在家人的陪同下回家。其他短小手术,如腹腔镜胆囊手术、腹腔镜疝气手术等,以前都是常规住院1-2天以后才能出院。现在在病人条件和手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全身麻醉,保证手术以及术后恢复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量让病人早期苏醒,早期下地,甚至当天就可以达到出院的过程。所以全麻基本上术后病人可以清醒,下午离院时基本上全麻药已经代谢90%以上,甚至95%以上。所以现在提倡全麻术后,要快速地苏醒,快速地代谢。
    2023-07-30
  • 全麻检查有什么副作用(视频)

    全麻检查有什么副作用
    临床上全麻检查,常见的有无痛的气管镜检查、无痛的胃肠镜检查。1、气管镜检查副作用:全麻后,因为纤支镜要通过鼻腔、气道进入到气管里检查相应的部位,加上麻醉药,所以纤支镜和麻药共用口腔和气道。麻醉药本身涉及到气道问题,所以在此类病人进行检查时,一定要注意时刻保证气道的通畅度。因为气道对外界异物刺激会引起反射性气管收缩,加上麻醉药对呼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术中会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要时刻警惕不要因为长期缺氧导致神经系统缺氧,从而导致严重的术后并发症;2、胃肠镜检查副作用:麻醉药本身对呼吸有抑制作用,同时全麻药对血管有扩张作用,可能术中会出现血压的一过性下降,加上呼吸的影响,所以术中要有一定的呼吸的监测和血液动力的监测。上述都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基本临床上不会发生此种严重情况,因为始终会有麻醉医生在旁边进行监护,保证病人安全。如果出现上述情况,也会有应对的措施,尽量保证不产生严重的后遗症和不可逆的并发症。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