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悦

  • 胆囊息肉8mm×7mm,要不要切除(视频)

    胆囊息肉8mm×7mm,要不要切除
    胆囊息肉达到8mm×7mm,通常处于是否需要手术的临界情况,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史情况,以及胆囊息肉发展的情况判断。如果发现胆囊息肉的时间较长,息肉逐渐长到8mm×7mm,通常无需尽早手术。如果患者1年前发现胆囊息肉在5mm以下,今年达到8mm,说明胆囊息肉生长较快,应该考虑手术切除。通常如果胆囊息肉<8mm,通常无需过于积极进行手术,如果胆囊息肉达到8mm以上,在8-10mm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果胆囊息肉达到10mm以上,需要积极进行手术。
    2023-08-02
  • 胆囊息肉1.1cm可以不做手术吗(视频)

    胆囊息肉1.1cm可以不做手术吗
    胆囊息肉大小为1.1cm,虽建议进行手术治疗,但并非必须进行手术。临床研究发现,胆囊息肉如果达到1.0cm,癌变率达到1%。如果胆囊息肉不断增加,达到2.0cm,癌变率会达到20%以上。胆囊息肉对人体健康影响并不大,但如果发生癌变,则对人体的影响较大,所以胆囊息肉大小在1.0cm以上时,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如果不进行手术治疗,胆囊息肉可能会逐渐增长,癌变率也会随之增加,危险性会增加。如果患者不愿进行手术,也建议患者密切观察胆囊息肉的变化,应6个月甚至3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如果胆囊息肉持续增长,需尽快手术,避免耽误病情。
    2023-08-02
  • 胆囊息肉0.6×0.4cm严重吗(视频)

    胆囊息肉0.6×0.4cm严重吗
    当胆囊息肉大小为0.6×0.4cm时,不是严重情况。胆囊息肉通常是通过超声检查发现,一般发现的最小的也是2-3mm大小,0.6×0.4cm的胆囊息肉属于中等体积,不是较为严重的情况。如果患者首次发现胆囊息肉,建议在半年内复查超声,观察息肉的生长速度。如果患者通过复查,发现胆囊息肉的体积没有改变,或增长速度较慢,可以每年复查一次。如果患者发现胆囊息肉的体积突然变大或生长速度加快,比如每年增加3mm,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总之,患者如果是首次发现0.6×0.4cm的胆囊息肉,不要着急、惊慌,随诊即可。
    2023-08-02
  • 远端胆管癌分期预后(视频)

    远端胆管癌分期预后
    远端胆管癌是指胆管中下段的胆管癌,分期要根据胆管癌本身的大小、生长情况,以及周围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情况进行判断,预后情况主要如下:1、Ⅰ期:胆管癌仅局限于胆管内部,通常可以获得根治性切除,远期治疗效果较好,5年生存期可以超过50%,有比较好的预后;2、Ⅱ期:胆管癌侵犯到胆管外,也可能有紧邻的淋巴结转移,这时也可以手术切除以获得相当于根治切除的效果。但由于有淋巴转移,后期可出现转移、复发,预后相对较差,术后1-2年出现复发转移的情况较多;3、Ⅲ期:肿瘤已侵犯到胆管外,侵犯到胆管周边器官如胰腺、十二指肠、肝动脉、门静脉等。此时手术相对于是进行姑息性切除,术后0.5-1年复发率较高,预后相对差,长期生存超过3年的情况较少,也较困难;4、Ⅳ期:胆管癌已侵犯到胆管周边主要血管,除肝动脉、门静脉,可能侵犯腹主动脉或腹腔动脉干等器官,甚至出现远处转移。此时手术较难将胆管癌切除,治疗上主要是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在胆管放支架,进行胆肠引流以进行姑息性治疗。患者预后较差,较少能生存超过1年。
    2023-08-02
  • 脾脏囊肿如何确诊(视频)

    脾脏囊肿如何确诊
    在脾脏上的疾病,如果是长东西类疾病,像脾脏囊肿确诊方法如下。首先说小的脾脏囊性病变,一般没有症状,往往都是在健康查体的时候发现,一般做B超就能发现,脾脏上发现有囊性病变,是通过B超,但是往往不能确诊是单纯的真性脾脏囊肿,还是寄生虫性的、还是脾脏的假性囊肿。要确诊,最好做一个增强CT扫描,看到脾脏上具体囊肿的大小、位置、血供特点,综合起来,或者做核磁共振,增强核磁共振,也把脾脏的囊性病变看得很清楚。真性囊性通过CT、核磁都可以确诊。怀疑是寄生虫性脾脏囊肿的时候,还有一个实验,叫做卡松尼试验,就是通过身体的皮试,来测试脾脏囊肿的液体对人体造成的一个免疫反应。这是确诊寄生虫性脾脏囊肿的一个方法。
    2023-08-02
  • 脾脏囊肿症状有哪些(视频)

    脾脏囊肿症状有哪些
    脾脏在身体的左上腹后面,脾脏如果上面长一个囊性病变,可能会有一些症状。脾脏上的囊性病变,病变如果比较小,5cm以下的病变一般不会引起症状,自身没有任何感觉,往往都是在健康查体,做B超就可能发现。 按着囊性病变使劲往大长,长得很大的时候就可能出现一些症状,首先出现的症状就是饱胀的感觉,如果更大可能会有胀痛感觉。 另外也与囊肿的病因有关,比方寄生虫性的囊肿,可能刺激性比较多,而真性囊肿一开始没出现症状,长得很大就会出现饱胀感,假性脾脏囊肿,可能与原来疾病有关系,周边有炎症,可能有症状就比较多。脾脏囊肿的表现就这几种情况。
    2023-08-02
  • 脾脏囊肿如何治疗(视频)

    脾脏囊肿如何治疗
    在脾脏上长囊肿,囊性病变往往有三种类型,寄生虫性的脾脏囊性病变、真性囊肿、假性脾囊肿: 1、寄生虫性脾脏囊肿,治疗一般建议把整个脾脏摘除,包括寄生虫性的脾囊囊性病变。因为它本身部分切除很难,由于残留的还可以生长; 2、真性脾囊肿,治疗有多种选择,如果<5cm,一般不需治疗,因为它对人体没太多影响,如果它长得特别大有症状,可以选择开窗引流,在脾脏囊肿开一个窗户,然后里头囊液流出来,自体就可以吸收,不用切脾,如果脾脏上是多发囊肿,有很多又特别大,要把整个脾脏加囊肿全部摘除; 3、假性囊肿,要看具体其他的疾病情况,是做切除还是做引流,或是穿刺引流等多种方法。现在做脾脏手术,以前是开刀做手术摘脾,现在发展是做微创脾脏摘除,就是通过腹腔镜,肚子上打几个小孔,就可以把脾脏摘除。做腹腔镜微创脾脏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
    2023-08-02
  •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视频)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
    肝脏手术最大的就是换肝,整个肝脏都换。肝移植手术以后可能会出现很多并发症,肝移植早期并发症,换肝时里面有很多接口,如接血管、接胆管,如果接的血管比较细小,可能会造成狭窄,造成肝血供不足,或肝胆管狭窄,这些都可能会造成近期并发症,还会有出血。 远期并发症是移植的肝可能不成功,虽然肝移植成功,但是没有功能,也可能是因为缺血原因造成。还有重要的并发症就是免疫排斥反应,即移植的肝和原来很多免疫指标,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现在已经有很多药可以调整免疫功能,抑制免疫排斥反应,多数可以控制,但是有少数会造成肝没有功能。如原来是肝癌患者,移植以后过几年,特别容易再长肝癌,也算是远期的一种并发症。
    2023-08-02
  • 胆总管下段结石严重吗(视频)

    胆总管下段结石严重吗
    胆总管下段结石是比较重的疾病,胆总管结石最多的还是继发性,就是由胆囊结石掉到胆管里,也有原发长到胆管里面,由肝内胆管掉到胆总管里。胆总管下段结石就是结石掉入胆管里边,从胆管又掉到下端。胆总管下段结石是很复杂的疾病,胆总管下段结石可以造成胆管梗阻,胆汁无法排出或下端梗阻以后,胆汁还可以流入到胰管里去,胆管和胰管下端往往是汇合在一起,有时会引起胆汁反流到胰管里边去,就会造成胰腺炎。 因为结石在胆总管下端,实际上可以引起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这些炎症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加重都可以引起很多细菌生长、化脓,可以造成休克、死亡。所以胆总管结石是非常重的疾病,需要及时治疗。
    2023-08-02
  • 如何预防胆总管结石(视频)

    如何预防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有以下2种情况: 1、原发性胆总管结石:一般都是胆道系统感染,形成肝内外胆管结石,并掉入胆总管里边,这是原发胆道系统胆管里边长的结石; 2、胆囊结石结石顺着胆囊管掉到胆总管里面就形成胆管结石。要预防胆总管结石就是从这2方面。预防胆管里的结石,就是预防胆道感染。最多见的感染如蛔虫,蛔虫在肠道里乱爬,就可能顺着胆管下段开口,爬到胆道里边。 蛔虫分泌虫卵在胆道里边,将来就会形成胆道结石,甚至有的蛔虫到胆道里出不来了,用药治疗时蛔虫会死到胆道里面,从而断成很多节,长成很多结石。 胆囊结石会掉到胆管里面,所以有胆囊结石时还是应该积极治疗。 患者需减少抽烟,喝酒,吃肉,因为这些会促进胆囊收缩,导致结石掉到胆管里,所以要控制饮食,减少结石掉下来的可能性。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