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玮

  • 小儿尿路感染怎么治(视频)

    小儿尿路感染怎么治
    小儿尿路感染易反复迁延不愈,一旦发现尿路感染,首先应进行尿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明确此次尿路感染是何种病原菌所致、对哪类药物敏感,针对病原菌给予对应药物治疗,治疗效果相对较好。除药物治疗外,还需注意多饮水、多排尿,促进感染物质排出,同时注意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以免加重尿路感染的症状。日常生活中需注意小儿个人卫生,勤洗尿道口。
    2023-07-30
  • 什么是小儿抽动症(视频)

    什么是小儿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表现为不自主的面部或肢体肌肉快速抽动,诱发因素较多,如猩红热化脓性扁桃体炎病情好转后,忽然出现频繁的撇嘴、眨眼、面肌抽动;另外,心理、精神因素、休息时间较少,患儿思想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也易诱发抽动症的出现。建议带患儿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排除颅内感染、颈椎关节脱位等疾病,如无上述情况,单纯抽动症可以使用中医中药方法治疗,效果较好。
    2023-07-30
  • 抽动症有什么表现(视频)

    抽动症有什么表现
    抽动症表现为不自主眨眼、耸鼻、撇嘴、喉咙发声,个别患儿还会出现下肢、上臂、腹肌、眼睛的不自主抽动,不同患儿抽动症的表现不完全一致,可以表现为单一部位抽动或数个部位抽动,其中眨眼、撇嘴、耸鼻最多见,需与多动症相鉴别,抽动症是局部肌肉快速抽动,多动症无肌肉抽动,患儿表现为活泼好动、学习注意力不能集中,难以安静自处。
    2023-07-30
  • 小孩抽动症自己能好吗(视频)

    小孩抽动症自己能好吗
    抽动症能否自愈与疾病轻重有关,由心理、精神因素引起的轻症抽动症,在思想压力缓解后可自行缓解。其他原因,如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抽动症,建议口服中药、西药进行治疗,中医认为患儿处于肝气较旺阶段,肝郁气滞导致肝火旺,继而出现热肾精分的抽动症状,通过口服疏肝解郁药物可以缓解抽动症状,药物毒副作用小、治疗效果较好,临床推荐进行中医治疗。
    2023-07-30
  • 什么是小儿呕吐(视频)

    什么是小儿呕吐
    小儿呕吐属于儿科常见症状,其中胃肠道疾病相对多见。如饮食因素、肠道感染、肠梗阻、肠套叠、肠胀气均可引起小儿呕吐,家长需注意仔细观察是否存在饮食不当、腹部受冷等诱因。若患儿出现频繁呕吐、颜面苍白、精神欠佳,伴有发热等情况,需要及时就诊,查明具体病因后进行相应治疗。对于肠梗阻、肠套叠所致的呕吐,需要小儿外科进行协助诊治,必要时需要手术治疗;肠道感染者给予抗感染治疗,饮食不当者给予饮食调节,另外,还可进行中医中药、小儿推拿治疗。
    2023-07-30
  • 什么是小儿再发性呕吐(视频)

    什么是小儿再发性呕吐
    小儿再发性呕吐多为功能性病变,呕吐呈周期性发作,每隔一段时间会出现频繁呕吐,但相关检查项目如大便常规、血常规,甚至头颅CT均无异常,患儿仍表现为频繁呕吐、食欲欠佳,一段时间后自动缓解,缓解后小儿各方面均恢复正常。呕吐期间食欲欠佳,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建议进行中医中药调理,减少发病次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周期性呕吐患儿肠道无器质性病变,因此家长不必过分担心。
    2023-07-30
  • 小儿腹泻怎么调理(视频)

    小儿腹泻怎么调理
    小儿腹泻的常见病因为感染、喂养不当、脾胃虚弱、受凉。首先应明确腹泻的原因,如为感染性腹泻,首先建议抗感染治疗,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细菌感染首先给予抗细菌药物,感染去除后脾胃功能可逐渐恢复;如为饮食不当引起的腹泻,需调整饮食结构。感染性腹泻后期出现脾胃虚弱者建议使用中医中药进行调理,包括口服中药汤剂、中药贴敷以及小儿推拿,均有助于小儿脾胃气血畅通,恢复其正常的消化功能。
    2023-07-30
  • 小儿打呼噜怎么治(视频)

    小儿打呼噜怎么治
    小儿打鼾首先要明确原因,如鼻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所致,建议积极治疗炎症。鼻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引起后鼻道肥大会使气道狭窄,如为轻度梗阻,去除炎症即可;长期慢性打鼾者建议到耳鼻喉科就诊,必要时进行下鼻甲手术、腺样体手术或扁桃体手术,解除气道梗阻,减轻打鼾症状,缓解全身缺氧状态。如为睡眠姿势不正确所致,改善睡觉姿势即可缓解。
    2023-07-30
  • 小儿积食发热吃什么药(视频)

    小儿积食发热吃什么药
    小儿积食发热一般不会超过38.5℃,首先需解决小儿食积症状,积食解决后体温多可恢复正常,可通过消食导滞的中药汤剂、通便药膏贴敷肚脐,以及小儿推拿的方法,将肠道蓄积物及时排出后,低热者多可恢复正常体温。如患儿的体温超过38.5℃甚至达到39℃时,建议及时到医院检查,排除肠道感染所致的发热,以免单纯按积食处理,延误病情。
    2023-07-31
  • 鹅口疮该怎么治(音频)

    鹅口疮该怎么治
    讲解医师:潘玮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无锡市中医医院儿科
    鹅口疮主要是由于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来的口腔黏膜的病变,白色念珠菌是真菌的一种,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以及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的抗生素,应用糖皮质激素期间或者免疫抑制剂期间也容易出现鹅口疮。鹅口疮的表现主要就是口腔黏膜出现白色的乳凝样膜块,常常出现在颊黏膜、舌头、齿龈、上颚等的部位,一般不容易擦掉,如果强行擦去以后会露出鲜红色的黏膜。一般治疗方面主要就是可以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在清洁口腔以后,涂在白色的模块上面。另外,可以局部涂0.5%-1%的甲紫溶液,1天用1-2次。如果口腔里面病变的膜块比较多,比较广泛,可以用1:100000的制霉菌素甘油涂口腔黏膜的病变地方,1天涂3-4次。另外,要注意奶具、餐具的消毒,奶具和餐具也要用制霉菌素擦,擦好以后也要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浸泡清洗,防止再次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