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

  • 呕吐吐出血怎么回事(视频)

    呕吐吐出血怎么回事
    呕吐出血提示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多见于消化性溃疡或糜烂性胃炎,可能和胃炎、食管炎症或者溃疡造成的黏膜破损有关。建议患者尽快到正规医院查血常规、便常规和胃镜检查,根据发现的问题,由医生指导用药,切勿在家拖延时间,导致严重后果。此外,吐血也可以见于支气管扩张引起的咳血。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主要有四种,常见胃十二指肠溃疡,50%以上的上消化道出血由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肝硬化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约占25%。大量喝酒或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强的松或阿司匹林等,可引起胃十二指肠黏膜糜烂,诱发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胃癌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疾病。对于有上消化道出血且年龄偏大的中老年人,特别是伴有慢性贫血的胃病患者,应警惕胃癌的可能性。青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多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中年人除溃疡之外,还应考虑胃癌因素,建议到医院检查确诊,对症治疗。
    2023-08-01
  • 隐血试验阳性是什么原因(视频)

    隐血试验阳性是什么原因
    上消化道有少量出血的时候,红细胞被分解破坏,由于显微镜下不能发现,故称为隐血。消化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药物作用,如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吲哚美辛对胃黏膜有损伤;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钩虫病、结肠息肉以及消化道肿瘤等,均可导致隐血试验阳性。 消化性溃疡治疗后,患者粪便颜色趋于正常,但隐血试验阳性仍可持续5-7天。粪便隐血试验可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一种筛查指标,连续检测对早期发现结肠癌、胃癌等恶性肿瘤有重要价值。因此,如果出现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要进行规范诊疗。
    2023-08-01
  • 消化道出血怎么引起的(视频)

    消化道出血怎么引起的
    消化道从口腔到肛门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整个长度加起来可能有4-5m,一般在长途径中分成三个部分。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和十二指肠。这一部分病人导致出血最多的原因是五大原因: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性溃疡,其中最多见的消化性溃疡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引起的出血;还有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由肝硬化引起;还有胃或者食管肿瘤表面破溃引起的出血;息肉引起的出血;食管贲门出现撕裂伤。 另外还有少见的原因,比如胃底动脉发育异常引起的出血,叫胃恒径动脉破裂出血。这种虽然发生率低,但因为是动脉出血,一旦出血,破口像喷泉一样喷射出来,所以出血量很大。如果患者不及时检查,不及时进行处理,死亡率很高。 下消化道实际指大肠出血,大多是是结肠出血。结肠出血最多见的原因是结肠息肉和结肠肿瘤。除这两个原因以外,还有结肠炎症引起的出血,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引起的出血。还有血管畸形的情况,特别是老年病人因黏膜表面萎缩,血管显露,慢慢破溃会引起出血。 中间这段出血叫中消化道出血,小肠出血最多见的原因是血管畸形、息肉,真正小肠肿瘤本身发生率很低,所以肿瘤引起出血的机会占的很少。
    2023-08-01
  • 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治疗(视频)

    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治疗
    对于消化道溃疡出血病人,使用止血药的实际意义并不大,更重要的要用抑制胃酸药物。一次出血以后,在局部的破口形成血栓,如果胃酸不控制,血栓在酸性环境下再次溶解则会再次出血。所以用强有力控制胃酸的药物可以把胃酸环境的pH值降下来,让血凝块不受胃酸的作用而溶解。 现在有急诊胃镜,通过急诊胃镜往往可以看到溃疡出血。对于溃疡面比较大、出血比较凶的情况,可以在局部通过喷洒缩血管药物,注射凝血酶,甚至用钛夹夹闭出血的血管,达到止血的目的。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作为溃疡的四大并发症,其中第一就是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非常高,可以达到25%,也就是1/4的病人都会发生出血。除了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以外,其它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90%的患者都可以自己止血。
    2023-08-01
  • 隐血阳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视频)

    隐血阳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造成大便隐血阳性的原因如下: 1、消化道出血属于大便隐血阳性最主要的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胃黏膜损伤、胃肠肿瘤、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2、受到饮食和药物影响:如食用动物内脏、鸡血、鸭血或很多菠菜时,会出现假阳性;服用铁剂、铋剂等,也可能会出现大便隐血阳性。 为保证检测准确性,建议在检测前避免干扰因素。对于大便隐血阳性患者,可反复进行大便隐血检查,若确实为阳性,需进行胃镜和肠镜等检查。 大便隐血阳性是指在肉眼或显微镜无法观察到大便中的血液或红细胞的情况下,通过隐血试验,检测到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亚铁血红素。此类情况可见于口腔、鼻、咽部、食管、胃、肠甚至肺等咳嗽反流上来的任何部位出血,出血量大于5ml时即可出现大便隐血阳性。
    2023-08-01
  • 用抗血栓药有什么副作用吗(视频)

    用抗血栓药有什么副作用吗
    抗血栓药物副作用主要体现在消化道损伤,而抗血栓药物获益点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缓解管腔狭窄,减少脂质、胆固醇类堆积。 服用抗血栓药物可能会引起消化道黏膜损伤,因为胃酸作用,患者可能会发生黏膜病变且迁延不愈,譬如小糜烂变成大糜烂,并且融合变成溃疡等。消化性溃疡并发症主要是消化道出血,而抗血栓药物作用主要是使血流不凝,故发生消化道出血比较危险。所以,服用抗血栓药物后需要做好相应平衡处理,需要由专科医生做出评估,加用保护胃黏膜药物。
    2023-08-01
  • 消化道出血会不会自己好(视频)

    消化道出血会不会自己好
    部分消化道出血患者可以自愈。需找出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如情绪波动之后,黏膜缺血、坏死出现出血。出血量不太大时,黏膜修复能力较强,此时可以自愈;但如果出血较严重,需及时就医,不能延误,否则可能会出现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消化道出血能否自愈,取决于出血的程度及病因。急性糜烂性胃炎的出血量如果不太大,可以自愈;而消化性溃疡如无明显诱因,仅是某段时间饮食不规律,或吃辛辣食物出现的黏膜损伤,通过饮食调节,可以自愈;如果消化性溃疡存在明显诱因或溃疡较重,甚至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肿瘤出血,不治疗则不会自愈。 因此,消化道出血能否自愈与病因及程度有关,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急症、重症,因此一定要及时处理、引起重视。
    2023-08-01
  • 十二指肠痛是什么原因(视频)

    十二指肠痛是什么原因
    十二指肠痛的原因如下: 1、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痛通过胃镜可以很明确的诊断,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2、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疼痛较剧烈,可产生腹膜炎症状,有全身症状的患者需手术干预做十二指肠的修补。部分十二指肠穿孔的患者通过保守治疗也能够治愈; 3、十二指肠多发息肉:少量的息肉在内镜下可以治疗,大量的息肉可能需做肠道切除; 4、肿瘤:肿瘤的梗阻、局部浸润也会造成十二指肠的疼痛。肿瘤的患者需做更多的检查,如上腹部的CT、磁共振等以明确周边有无浸润,从而判断患者能否手术。
    2023-08-01
  • 幽门螺杆菌感染了怎么治(视频)

    幽门螺杆菌感染了怎么治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根据不同人群,建议有所区别。目前国内推荐四联疗法,即使用四种药物治疗,包括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甲硝唑、喹诺酮类以及四环素、呋喃唑酮等药物中选择。对于没有青霉素过敏的患者,首推阿莫西林加另外一种抗生素,根除率较高,另两种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和铋剂,通常疗程为10-14天。如果患者只是体检发现幽门螺杆菌但并无任何相关症状,并非一定要行根除性治疗。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如果盲目根除,将来可能无药可施。但对于有胃癌家族史、消化性溃疡、胃淋巴瘤以及严重糜烂性胃炎、胃萎缩者,建议积极进行根除治疗。
    2023-08-01
  • 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视频)

    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
    慢性胰腺炎主要需要与下列几种病变鉴别: 1、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急性复发性胰腺炎在发作期,血淀粉酶显著增高,胰腺分泌功能试验多为正常。缓解期后,不遗留组织学或胰腺功能上的改变,预后良好。而慢性胰腺炎最终可发展为胰腺功能不全,预后较差; 2、壶腹部及其周围病变:慢性胰腺炎压迫胆总管出现梗阻性黄疸时,常与胰头癌、壶腹部肿瘤、胆总管结石等相混淆。逆行胰胆管造影、B超、CT等检查有助于鉴别,但有时需剖腹探查才能明确诊断; 3、消化性溃疡:慢性胰腺炎反复上腹痛,与消化病的鉴别有赖于病史、胃肠钡透及胃镜检查等。 此外,胰源性腹泻需和小肠性吸收不良综合征相鉴别。D-木糖试验慢性胰腺炎结果正常,小肠性吸收不良综合征则吸收障碍。胰外分泌功能试验也有助于鉴别。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