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状血管瘤

  • 儿童癫痫小发作应该怎么办(视频)

    儿童癫痫小发作应该怎么办
    小儿癫痫小发作必须到医院就诊,因为癫痫小发作通常表明患儿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需完善脑电图、核磁共振等检查,明确引起小发作的原因。另外,要积极治疗,尽早使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对小发作控制较好的药物。 癫痫较多时候只是一种表现形式,有些患儿可能会存在一些内在的原因,比如有海绵状血管瘤、脑皮层发育不良,甚至有低级别的肿瘤等。小发作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颅脑外伤,尤其是顶叶的一些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也是引起小发作的原因。针对病因对症治疗后能够控制整个疾病,继而防止复发,较有效。
    2023-08-02
  • 小儿癫痫部分性发作好控制吗(视频)

    小儿癫痫部分性发作好控制吗
    多数小儿癫痫部分性发作控制较好,得益于目前类型较多的抗癫痫药物,效果不好时可以更换种类,甚至多药联合使用。药物控制不好的患儿可以进一步检查,30%的药物难治性癫痫即使药物控制不好,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比如病灶切除。 部分性发作较常见的原因是海绵状血管瘤、低级别胶质瘤和皮层发育不良,将病灶进行切除之后,部分性发作能够得到控制。即使有部分患儿发作,还可以通过改变药物剂量和种类,使用多重药物以及神经调控等其他方法进行治疗。
    2023-08-02
  • 胎记有哪些(视频)

    胎记有哪些
    民间会把皮肤天生所带来的一种颜色改变叫做胎记。实际上这种记号细分起来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做鲜红斑痣,实质是血管瘤,平整的叫鲜红斑痣,鼓起的叫海绵状血管瘤,所以不同的血管瘤有不同治疗方法。还有一种胎记就是色素型的,最常见的色素性改变叫做太田氏痣,太田氏痣很少在生出来就有,生下来就有的是一些蒙古斑。蒙古斑一般在手背,还有屁股上青色的斑,在1岁以后会退掉。另外一些就是先天性的色素斑了,最常见太田氏痣其实不是生下来就有,一般是在青春发育期的时候才长出来,叫乌眼青,甚至长到眼睛巩膜里。所以胎记的诊断不是很精准,比如出生以后就带有的标记,其实多半是血管瘤,还是要诊断清楚,不同的胎记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2023-08-02
  • 椎管内肿瘤怎么治疗好发部位(视频)

    椎管内肿瘤怎么治疗好发部位
    椎管内肿瘤指生长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相邻近的组织结构,如神经根、硬脊膜、椎管内脂肪组织等原发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统称。临床上根据肿瘤与脊髓硬脊膜位置关系,通常将椎管内肿瘤分为髓内、髓外硬膜内和硬脊膜外三类。髓外硬膜内肿瘤较为多见,其次是硬脊膜外肿瘤,较少见的是脊髓内肿瘤。临床上常见的椎管内肿瘤有神经鞘瘤、脊膜瘤、神经胶质瘤、先天性肿瘤、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网织细胞瘤、转移瘤、肉芽肿等,多见于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但脊膜瘤多发于女性,成人脊髓全长约45cm,脊髓各阶段椎管内肿瘤发病率分别为颈段占22%,胸段占52%,腰骶段占27%。但不同类型肿瘤在各阶段分布并不遵循此规律,如室管膜瘤和先天性肿瘤即好发于脊髓末端。脊髓肿瘤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对于恶性椎管内肿瘤术后需行放化疗。
    2023-08-03
  • 什么是椎管内肿瘤(视频)

    什么是椎管内肿瘤
    椎管肿瘤是一个泛称,指椎管中的脊髓、神经根、脊膜或血管内出现肿瘤肿瘤,即椎管肿瘤。根据椎管肿瘤是哪一类组织、哪一类细胞形成的,可进行准确的命名,如脊髓内长出的肿瘤称为脊髓内肿瘤;如果从肿瘤的细胞学来说,是神经鞘长出来的叫神经鞘瘤,脊膜长出来的叫脊膜瘤,由血管长出来的,可能是血管母细胞瘤或是海绵状血管瘤。
    2023-08-03
  • 海绵状淋巴管瘤病因(视频)

    海绵状淋巴管瘤病因
    过去叫海绵状淋巴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其实现在从教科书上、正式的科普文章上,其实这种淋巴管瘤和血管瘤都是属于婴儿时期的一种发育的畸形。一般出生后的婴儿,在出生之后四周之内发现,才称为血管瘤或者是淋巴管瘤,这种淋巴管瘤是淋巴内皮细胞的扩张,形成了一个非常曲张的这种通道连接,它的孔隙就像海绵一样。它的发病原因就是内皮细胞的增长,所以淋巴管像海绵状,海绵管瘤就是一种真性的肿瘤,它是淋巴管内皮细胞增生造成的,其本身就是婴幼儿出现的一种淋巴管畸形。
    2023-08-03
  • 脑网膜出血能治好吗(视频)

    脑网膜出血能治好吗
    医疗之称上没有脑网膜名词,严格讲脑子里面分三层,第一层是硬脑膜,第二层是软脑膜,第三层是蛛网膜,也就是说这三层结构是逐层往里面进去的。脑网膜出血严格讲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分自发性和外伤性,一般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有其它的脑挫裂伤,合并有其它的脑内血肿,脑浆里的血破入了蛛网膜下腔。这种情况下只要把原发病治好,原发挫裂伤治好,蛛网膜下腔出血往往都能够吸收,慢慢康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大的出血原因是动脉瘤破裂出血。其次是一些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畸形引起的出血。这种情况下必须首先要明确否是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只有靠CT检查,CT检查比其它检查更明确、更清晰。有的老百姓一来就医就要做磁共振检查,因为磁共振对人的损伤小,没影响,但是CT才是真正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最明确的方法。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后,还必须再做一个血管造影检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头颅血管造影。最简单的分三种,第一种是磁共振血管造影,第二种是CT血管造影,第三种是DSA血管造影。最好的一个检查方法是DSA血管造影,明确出血原因之后,再针对原因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对来说对人体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因如果是动脉瘤引来,或者血管畸形引起,有可能出血之后还有下一次,一般动脉瘤造成的出血不会超过三次。所以一旦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要积极查找原因,找到原因之后,针对这个病因去处理,防止再次出血。
    2023-08-03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视频)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如下:一、条件允许:建议及时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尽早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同时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可以帮助排除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脑肿瘤等疾病;二、没有核磁共振或者病情较急:1、可以选择脑CT检查,CT检查操作简单,结果较快。2、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动脉瘤尺寸、部位,也可以明确是单发还是多发,同时明确有无血管痉挛情况、检查动静脉畸形的供应动脉和引流静脉、观察侧支循环情况。3、腰椎穿刺,通过腰椎穿刺获得脑脊液进行化验,帮助诊断,但进行腰椎穿刺一定要在专科医院在专科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2023-08-03
  • 椎管内占位鉴别诊断(视频)

    椎管内占位鉴别诊断
    椎管内占位首先表现的症状是下肢的麻木、无力、或者有半切综合征等。当椎管内生长肿瘤的时候会有几大类的表现,比如髓内肿瘤会出现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当然髓内肿瘤也可以出现一些变性,比如血管畸形等。另外一类是髓外硬膜下的肿瘤,比如脊膜瘤、神经鞘瘤等。还有一些硬膜外的肿瘤,比如血管脂肪瘤或者是转移瘤,所有的肿瘤表现都是以影响下肢的活动为主,可以出现麻木、无力,也可以出现局部的疼痛。 对于椎管内占位鉴别诊断,首先要根据病史和表现,比如病史较快,往往会想到是否海绵状血管瘤,突然出血会想到一些急性的疾病。如果是缓慢生长的多年病史,就需考虑一些良性肿瘤。当然由于现在诊疗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如果查体有阳性表现,且具有病史,就会选择增强核磁。基本上针对髓内肿瘤的判别,可以做到一目了然,明确清楚属于是脊髓内或者脊髓外,是硬膜下、硬膜外,或者是连接椎体。所以通过核磁可以达到90%以上的诊断。
    2023-08-03
  •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后注意事项(视频)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后注意事项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是眼科常见的眼眶部良性肿瘤。通常术后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术后什么时间拆线,术后红肿大概什么时候消退,需要医生在术前告诉病人,这样病人在术后心里就会比较踏实。通常眼眶开眶手术在眼科是一个很大的手术,组织损伤相对比较多,术中可能会锯开眼眶的眶骨,如果锯开眼眶的眶骨,术中还要把骨瓣还纳回去,同时要用钛金属的钛板、螺钉重新固定,损伤比较大,术后的红肿一定会非常明显,而且持续时间会比较长。如果术中放引流条,通常术后2-3天拔除,还会做相应的绷带加压包扎;有的病人如果术中切除的肿瘤相对比较大,术后会出现明显的眼窝凹陷,可能会在术后2-3周才开始逐渐出现,病人会感觉看东西有双影、有复视,需要病人逐渐适应,不用过于紧张,通常慢慢适应会逐渐缓解。但是极个别比较敏感的病人,双影可能比较严重。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