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

  • 乙脑传播途径有哪些(视频)

    乙脑传播途径有哪些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RNA病毒感染,最常见的损害就是导致脑子基底节区丘脑坏死、脑核团坏死,小孩会出现高热、惊厥、昏迷,就算抢救回来很多人的预后也不太好,后遗症的症状比较突出。流行性乙型脑炎通过猪和蚊子传播,春秋季或者夏秋转换时候是高发期,猪身上携带病毒,蚊子叮咬可进行传播。注意事项如下: 1、小孩应该打乙脑疫苗,打了疫苗之后一般就不会得病; 2、在有蚊子的季节要注意灭蚊处理; 3、猪也要打疫苗,注意劳动防护和卫生防护。
    2023-08-01
  • 流行性乙型脑炎如何治疗(视频)

    流行性乙型脑炎如何治疗
    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方法如下: 1、控制体温: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同时降低室内温度;其中物理降温包括温水擦浴、冷盐水灌肠或者冰帽等; 2、减轻脑水肿:服用减轻脑水肿的药物,如甘露醇、安定、水合氯醛,也可采用冬眠疗法,减少惊厥和抽搐; 3、增加供氧:出现呼吸衰竭症状,需及早使用呼吸兴奋剂,严重患者需进行气管插管。 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2023-07-30
  • 婴儿脑炎能治好吗(视频)

    婴儿脑炎能治好吗
    无论是小婴儿还是儿童,脑炎的预后都与感染病原体、感染部位,是否存在并发症、是否合并其它部位感染、治疗是否及时以及患儿本身免疫状态等密切相关。病毒性脑炎相对治愈率较高,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相对治愈率不及病毒性脑炎。 部分脑炎可以遗留后遗症,如癫痫、视力损伤、听觉损伤,失语、肢体瘫痪、认知功能障碍、智力低下等。癫痫发作可以通过正规治疗控制症状,甚至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部分后遗症如肢体瘫痪、认知功能障碍,通过一定程度的训练、康复,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较少见的脑炎,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起病相对凶险,病死率较高,治愈率就相对更低。
    2023-07-31
  • 小儿惊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视频)

    小儿惊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小儿惊厥病因较多,危害各不相同,原因可以大致分为感染性病因和非感染性病因,具体如下: 1、感染性病因:包括颅内感染和颅外感染,颅内感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脑炎或脑膜脑炎,如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等。颅外感染包括非颅内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相关的抽搐,常见感染中毒性脑病,多并发于脓毒症、重症肺炎、细菌性痢疾等炎症的细菌性感染,以及小儿较常见的热性惊厥等; 2、非感染性病因:分为颅内病因和颅外病因,颅内病因包括癫痫,即羊癫疯,以及脑外伤、脑出血、脑发育畸形、脑肿瘤等。颅外疾病包括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代谢性疾病、低血糖、低血钙、严重高钠或低钠血症、肝肾功能衰竭、瑞氏综合征、中毒等都可以出现小儿惊厥。 总之,小儿惊厥原因较多,给患儿带来危害不同,主要明确原发病。患儿出现惊厥家长应给予足够重视,带患儿到医院检查和就诊,给予相应治疗。
    2023-08-02
  • 典型乙脑的临床表现(视频)

    典型乙脑的临床表现
    乙脑通常指流行性乙型脑炎,典型的流行性乙型脑炎通常有以下几种临床表现:1、感染中毒症状:比如发热、乏力、头痛等脑炎所共有的特征,流行性乙型脑炎也具备;2、意识障碍:由于流行性乙型脑炎较容易累及到丘脑,以及脑干的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而此系统与人体的觉醒密切相关,所以乙型脑炎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嗜睡、昏睡,重症患者甚至处在昏迷状态,和其他脑炎不同。因为其他脑炎不管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也有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但是发生率没有乙型脑炎高,所以乙型脑炎出现意识障碍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脑炎,是乙型脑炎较独特的临床表现;3、癫痫发作:由于脑炎的刺激、病毒继发的免疫反应,不少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患者都会出现癫痫发作,既可能是部分性发作,表现为一侧肢体抽搐,眼睛凝视,也有可能会出现全面性、强直阵挛大发作,表现为四肢强直阵挛、口吐白沫、意识不清,随即缓解,也可能会出现频繁发作;4、其他症状: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智能减退、记忆力障碍,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2023-08-01
  • 乙脑传播途径(视频)

    乙脑传播途径
    乙脑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是通过蚊子、蚊虫进行传播,蚊虫主要在夏季、秋季多见,因此在夏、秋季节是乙脑的高发季节。蚊虫冬天时可能叮咬蝙蝠、蜥蜴、蛇等动物,动物会在冬天携带病毒,夏天时蚊虫重新叮咬这些动物后,重新携带病毒,同时再叮咬如猪、牛等家畜,使猪、牛出现一过性病毒血液症,出现隐性感染。如果更多蚊虫再去叮咬人类,就会传播乙型性脑炎。在疾病高发地区,对蚊虫进行消灭,以及对猪、牛进行防疫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乙脑的流行程度。
    2023-08-01
  • 脑炎潜伏期多长时间(视频)

    脑炎潜伏期多长时间
    潜伏期不同于前驱期,每个人脑炎潜伏期均不同,主要是因为脑炎患者主要病原体有差异,脑炎潜伏期时间具体如下: 1、夏季流行性乙型脑炎,潜伏期通常为6-16天; 2、春季流脑,潜伏期通常为2-7天,短者流脑潜伏期可为2天,长者流脑潜伏期可为7天左右; 3、冬天常见流感,同样可引起脑炎,潜伏期相对更短,通常为1-2天。部分流感潜伏期更短,患者从发病到出现异常不到24小时。 脑炎潜伏期时长需先明确潜伏期定义,潜伏期不同于前驱期,前驱期指生病从有症状到有明显症状时间,如肺炎,早期可出现感冒症状,至出现咳嗽、肺部啰音等明显症状时期,属于前驱期。而潜伏期是指在前驱期前期,从病原体进入人体,再到人体有症状的时间段。如何判断病情进入人体时间段,主要需看暴露于病情时间点。
    2023-08-02
  • 脑炎疫苗是什么(视频)

    脑炎疫苗是什么
    目前国内使用的有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两种。乙脑减毒活疫苗是为了防止乙脑病毒相关性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最早在日本发现并被分离出来,故又称日本脑炎,是经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乙脑多发生在夏秋季,在大部分东南亚国家都有流行,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一旦发病,患儿可出现高热、频繁抽搐、呼吸衰竭等表现,死亡率大约为30%,存活者易遗留智力运动障碍、认知行为障碍、癫痫等。将乙脑疫苗列为计划免疫后,我国乙型脑炎发病率由20/10万降低到小于1/10万。 A群流脑疫苗是为了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冬春季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呈散发、流行及大流行。流脑临床表现为突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颈强直、败血症以及脑膜刺激症状,病死率高,经正规治疗后仍有10%-20%存活者将留有长期、较为严重的后遗症,包括耳聋、失明、动眼神经麻痹、癫痫、智力或性情改变、精神异常等。我国自1982年开始应用A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后,流脑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近20年来未出现全国范围内流行,近5年我国流脑平均发病率仅为0.0078/10万。以上两种脑炎一旦患病,将会给患儿或家庭带来灾难性影响,因此建议无接种禁忌证的适龄儿童在健康状态下按时接种。
    2023-07-31
  • 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哪类传染病(视频)

    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哪类传染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属于乙类传染病,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和动物感染乙脑病毒后均可成为传染源。猪是乙脑主要的传染源和中间宿主,蚊虫是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带有乙型脑炎病毒的蚊虫叮咬人时,病毒即经皮肤进入人体,病毒进入血液循环即可引起病毒血症。 病毒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在神经细胞内繁殖,即可引起脑炎,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等,是乙脑常见的临床表现。该病病情进展快,目前临床无特效治疗,具有极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因此预防乙脑尤为重要。为了控制流行性乙型脑炎,需要控制传染源,防蚊、灭蚊是根本措施。另外需要保护易感人群,方法是预防接种乙型脑炎疫苗。
    2023-08-01
  • 流行性乙型脑炎怎么治疗(视频)

    流行性乙型脑炎怎么治疗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经蚊虫传播的疾病,由于蚊虫传播乙脑病毒引起颅内感染,大多数发生在夏秋季节,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脱水降颅压:可在急性期时根据患者颅压情况给予甘露醇,进行脱水降颅内压治疗; 2、抗癫痫治疗:可给予丙戊酸钠等控制癫痫发作的药物; 3、治疗高热:因乙脑患者通常体温较高,可给予物理治疗降温; 4、对症支持治疗:如患者呼吸不畅,可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经过治疗部分患者可出现好转的迹象。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