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帅

  • 胆囊息肉会腹泻吗(视频)

    胆囊息肉会腹泻吗
    胆囊息肉不会引起腹泻,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胆囊腔内局限性隆起病变,多数表现为胆固醇性息肉。由于患者血脂中胆固醇含量增高,导致胆囊壁发生病理或生理性变化。如果胆囊息肉<1cm,通常不会引起临床症状,患者可能没有异常感觉,可以采取动态观察方式,经过0.5-1年B超观察以便把握大小变化。如果息肉>1cm则可能诱发胆囊炎,患者表现为右上腹胀痛、隐痛甚至发烧等,可能需要通过手术切除病变胆囊。如果患者存在胆囊息肉同时又出现腹泻,通常需要考虑是否为其他因素导致,如饮食不洁引起胃肠炎、胃肠道内出现肿瘤、息肉或溃疡等导致腹泻。建议患者进行肠镜检查,观察结肠内是否出现上述情况,也可进行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观察胃肠道功能状况。此类腹泻通常与胆囊息肉无关,患者需要通过检查明确腹泻原因,从根本上治疗以便消除症状。
    2023-08-02
  • 患胆囊息肉后饮食应注意什么(视频)

    患胆囊息肉后饮食应注意什么
    对于胆囊息肉的患者,应进食以蔬菜、水果为主的清淡饮食,减少高脂肪、高代谢、酒精类食物的摄入,常见如下:1、清淡饮食:对于胆囊息肉的患者,由于血中胆固醇含量超标,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容易结晶,并且沉积于胆囊壁。因此建议患者以清淡饮食为主,可以进食蔬菜,如包菜、韭菜、芽白等,以及水果,如苹果、香蕉、梨子等。清淡的饮食结构,便于患者吸收、消化,同时可减轻患者胃肠道的负担,减少肝脏中胆汁分泌。由于脂肪含量较少,导致患者不需要肝脏提供胆汁参与食物消化;2、避免高脂肪、高代谢饮食:患者需要尽量避免高脂肪、高代谢的食物,如肥肉、扣肉、动物内脏等,否则会加重胆汁的排放和合成,从而诱发、刺激胆囊息肉增大,甚至形成胆囊炎。因此,通过合理的饮食调节,患者的胆囊炎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若想从根本上解决胆囊息肉,需要采取手术摘除胆囊息肉的方法进行治疗。
    2023-08-02
  • 胆囊息肉伴有泥沙样结石需要切除胆囊吗(视频)

    胆囊息肉伴有泥沙样结石需要切除胆囊吗
    胆囊息肉患者伴有泥沙样结石,无论息肉和结石的大小,均建议摘除病变胆囊,降低胆囊炎的发病频率。因为如果胆囊炎反复发作,可能会诱发胆囊癌变,而如果发生癌变,患者的预后较差。胆囊息肉是胆囊壁向胆囊腔局限性的隆起性病变,如果息肉的直径<1cm,可以动态观察。而如果患者出现胆囊结石,但直径<1cm,并无临床症状,也可以进行动态观察。但如果患者的息肉、结石直径>1cm,可能会引发临床症状,如右上腹压痛、隐痛,甚至出现反复炎症,可导致背部、右肩部的疼痛,也可伴有发烧,此时则需要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的胆囊。
    2023-08-02
  • 胆囊息肉2毫米怎么办(视频)

    胆囊息肉2毫米怎么办
    如果胆囊息肉的直径为2mm,通常无需采取特殊治疗。胆囊息肉指胆囊壁向胆囊腔局限性的隆起性病变,统称为胆囊息肉。胆囊息肉包括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症等,并非所有的胆囊息肉患者都需急于进行手术切除或服用药物、输液治疗。直径在1cm以下的胆囊息肉癌变几率较低,通常≤5%,此类患者可以采取观察的方法。所以对于直径为2mm的胆囊息肉,进行动态观察即可,可以0.5-1年进行B超检查,通过B超动态观察胆囊息肉大小的变化再采取相应的治疗,而非急于手术切除。若患者在观察的过程中,胆囊息肉长到1cm以上或患者出现右上腹胀痛、隐痛等相应症状,则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因为直径在1cm以上的胆囊息肉癌变几率会增高,可以达到50%以上,所以需及时进行手术切除。因此,对于胆囊息肉,直径1cm的数值相当于观察息肉是否需要手术切除的临界点。
    2023-08-02
  • 胆囊息肉15毫米能病变吗(视频)

    胆囊息肉15毫米能病变吗
    胆囊息肉15mm可能发生病变,而且病变的几率较高,可以达到50%-60%。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胆囊腔发生的局限性隆起性病变,如果病变<1cm,同时几乎没有症状,可以通过动态观察的方式,了解息肉的大小、形态,6-12个月进行一次B超检查,可以观察息肉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息肉可能长时间维持在一个范围内,如4-5mm,此类病变可以暂时不服用药物,也不需要手术。随着观察过程的进展,胆囊息肉可能逐渐长大。胆囊息肉发生到1cm以上时,患者可能出现相应的症状,如右上腹的胀痛、隐痛,以及出现胆囊炎的表现。胆囊息肉超过1cm,恶变的几率会大幅度升高,据统计恶变率可以达到50%-60%。因此为避免不良症状,以及严重后果的出现,需要通过手术摘除病变的胆囊,胆囊息肉也会随着胆囊带出体外,患者可能恢复到正常或健康的生活状态。
    2023-08-02
  • 胆囊息肉0.5×0.4cm严重吗(视频)

    胆囊息肉0.5×0.4cm严重吗
    0.5×0.4cm大小的胆囊息肉较为常见,不属于比较严重的状态。胆囊息肉通常是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生长的一种局限性、隆起性病变,临床需根据息肉大小以及临床症状的不同,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具体如下:1、胆囊息肉<1cm:不会出现特定临床症状,可能只是通过体检、B超检查偶然发现胆囊息肉。临床可以采取动态观察的方法,每0.5-1年进行1次B超检查,追踪观察胆囊息肉的大小和形态即可,无需口服和注射药物治疗;2、胆囊息肉>1cm:临床一般以1cm为分界线,病人可能会出现上腹的隐痛、胀痛症状。同时可能会诱发胆囊炎症,甚至有一定几率出现癌变。因此,建议早期进行手术治疗,通过简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将病变完整摘除。
    2023-08-02
  • 胆囊息肉一年大多少(视频)

    胆囊息肉一年大多少
    目前没有相关资料证明胆囊息肉1年具体增大的数值,多数病人常年可以维持在一个数值,即几毫米,但部分病人开始可能为5-6mm,但1年后进展到1cm,甚至1cm以上。所以需要根据动态观察,判断胆囊息肉是否变化,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胆囊息肉通常是指胆囊壁向胆囊腔的局限性隆起病变,通常是以胆固醇性息肉为主,即与血脂中的胆固醇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胆固醇水平的降低,对于息肉的发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通常1cm的息肉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可以采取动态观察方法,即0.5-1年进行1次B超观察。当息肉生长到1cm以上,病人可能会出现某些临床症状,如胀痛、压痛、墨菲征阳性。为避免炎症反复发作以及癌变的可能,一般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早期手术便可以使病人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2023-08-02
  • 胆囊息肉6x5mm严重吗(视频)

    胆囊息肉6x5mm严重吗
    通常胆囊息肉6x5mm,多提示病情程度较轻。胆囊壁向胆囊腔内局限性、隆起性病变称为胆囊息肉,出现息肉常见原因为胆固醇,发生胆固醇性息肉占胆囊息肉的95%。患者出现<1cm息肉没有任何症状可进行动态观察,即0.5-1年内通过B超检查观察息肉大小及形态变化,多数患者息肉长期处于相同范围,则无需采取进一步治疗。若观察过程中胆囊息肉突然增大至1cm以上,患者可能出现临床症状如右上腹胀痛、隐痛、发烧等,胆囊息肉癌变几率大幅度增高,可达到50%-60%。此时需要将病变胆囊摘除,患者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2023-08-02
  • 胆囊息肉常见吗(视频)

    胆囊息肉常见吗
    胆囊息肉是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在门诊时,比如一天有20-30个号,每天总有几个患者因为胆囊息肉来问诊。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胆囊腔内局限性、隆起性的病变,这种隆起性病变,最常见的原因是胆固醇性息肉,胆固醇过高导致息肉发生,占90%息肉的比例。通常而言小于1cm的息肉,癌变几率比较小,通常为3%-5%,同时患者不一定有临床症状,仅在偶尔体检或检查中,发现有胆囊息肉。这种胆囊息肉,通常建议动态观察,采取0.5-1年的B超检查,观察息肉的大小、形态变化即可。若为超过1cm的息肉,可能会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引起胆囊炎的表现,比如腹痛、发烧等症状,这个息肉的癌变率比较高,可以达到50%-60%。所以这种情况必须通过手术,将病变胆囊切除。
    2023-08-02
  • 胆囊息肉0.2cm需要治疗吗(视频)

    胆囊息肉0.2cm需要治疗吗
    胆囊息肉0.2cm时通常无需治疗,患者可暂时以观察为主。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胆囊腔内发生的局限性、隆起性病变,95%患者是由于血脂水平增高导致胆固醇增高,从而形成胆固醇息肉。如果息肉在1cm内且患者无任何症状,通常无需进行处理,在0.5-1年内以动态观察为主,患者可以通过B超观察胆囊息肉大小。在观察过程中,如果胆囊息肉出现持续或迅速增大趋势,直径增长至1cm及以上,此时需进行手术治疗。由于超过1cm的息肉可诱发患者胆囊炎发作,出现右上腹压痛、反跳痛等症状,且在炎症反复刺激下,息肉癌变几率可达到50%-60%。一旦发生癌变,患者治疗效果将会不理想。因此,对于超过1cm胆囊息肉,需通过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将病变胆囊及息肉摘除,从而达到治愈效果。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