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 亚临床甲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音频)

    亚临床甲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讲解医师:李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内分泌科
    亚临床甲减与甲减的发病原因一样,亚临床甲减最常见的病因是以下几点:\n第一、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包括桥本甲状腺炎、萎缩性甲状腺炎等。\n第二、甲状腺破坏,包括手术、碘-131、颈部放疗后,均可以导致亚临床甲减。\n第三、药物,比如碘过量可以导致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以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的患者发生甲减。含碘的药物主要是胺碘酮,诱发甲减的发生率是5%-22%,其它的药物比如抗甲状腺药物,也可以阻断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锂盐也可以阻断激素的合成和释放。\n第四、先天性甲状腺缺如或者异位,也可以导致甲减。
  • 甲减手会抖吗(音频)

    甲减手会抖吗
    讲解医师:李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内分泌科
    甲减的患者通常不会出现手抖,甲减的患者主要表现为代谢率减低和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甲减累及到精神神经系统,轻者可以出现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和计算力的减退,患者容易嗜睡、反应迟钝。重者可以表现为痴呆、幻想、木僵,甚至可以出现黏液性水肿、昏迷。在体征上可以出现跟腱反射时间延长,膝反射都是正常。\n而甲亢的患者容易出现手抖,甲亢主要表现为循环、神经、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的临床表现,以及高代谢的症候群。累及到神经系统可以出现易激惹、失眠、紧张、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手抖,伸舌或者双手平举可以见到细震颤,腱反射为活跃。
  • 妊娠期甲减的原因(音频)

    妊娠期甲减的原因
    讲解医师:李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内分泌科
    妊娠甲减包括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发生甲减的常见原因有碘缺乏、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手术,或者是碘-131治疗以后。妊娠期间充足的母体,甲状腺激素对于保证母体以及后代的健康非常重要。妊娠合并甲减可以造成胎儿甲状腺激素减少,对母体以及胎儿的发育带来不良后果。\n对妊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期妇女,妊娠期临床甲减可以导致生育能力降低,发生妊娠高血压、胎盘剥离、流产、胎儿窘迫、早产以及低体重儿。对于胎儿的影响,由于胎儿需要甲状腺激素来保证正常的脑神经发育,以及其它器官的发育,妊娠中期胎儿甲状腺功能才能完全建立在早期,胎儿的甲状腺激素依赖母体提供,如果甲状腺激素减少,可以造成胎儿发育期智力的不完全发育。
  • 男性肥胖的危害(音频)

    男性肥胖的危害
    讲解医师:李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内分泌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的患病率是越来越高。肥胖的患者常常会合并血脂异常、脂肪肝、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肥胖症还可以伴随或者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胆囊疾病、胃食管反流病、高尿酸血症和痛风、骨关节病、静脉血栓以及可以出现社会、心理问题。肥胖症患者某些肿瘤的发病率也是增高的,比如结直肠癌。肥胖的患者在麻醉或者手术的并发症较非肥胖者增多,男性肥胖的患者可以出现生育功能的受损,出现阳痿不育、类无睾症,此外男性患者前列腺癌的患病率也会增加。
  • 男童肥胖的危害有哪些(音频)

    男童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讲解医师:李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内分泌科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长得白白胖胖就是养的好,其实家长这种喂养方式可能给孩子埋下了祸根,肥胖对儿童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40%的肥胖儿童将成为肥胖的青少年,而这些肥胖的青少年,将来大部分也会成为肥胖的成人。肥胖不仅仅影响人的形象、心理和生理发育,还常常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这些代谢疾病的发生。在儿童肥胖的患者,尤其是男孩肥胖相对可以出现性器官发育不良或者青春期延迟,而女童多出现性早熟。
  • 内分泌失调是怎么治疗(音频)

    内分泌失调是怎么治疗
    讲解医师:李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内分泌科
    在内分泌科并没有内分泌失调疾病,主要指的是内分泌的一些疾病。内分泌系统主要包括下丘脑垂体以及各个靶腺,比如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腺体。内分泌疾病主要是包括腺体的功能亢进或者功能减退。内分泌疾病怎么治疗,拿甲状腺来举例,如果是甲状腺功能亢进,通常会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或者采用放射碘、手术治疗破坏甲状腺组织,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如果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就要采用甲状腺激素去替代治疗。
  • 内分泌失调会引起钠值偏低吗(音频)

    内分泌失调会引起钠值偏低吗
    讲解医师:李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内分泌科
    低钠血症指的是血清中的钠浓度低于135mmol/L的一种病理状态,低钠血症的病因很多,其中内分泌疾病是可以导致低钠血症的,具体如下:\n第一种,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通常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增多导致体内的水分潴留,尿钠排出增加以及稀释性的低钠血症等一系列临床表现。通常见于恶性肿瘤、严重的颅脑损伤,以及肺部疾病等。\n第二种,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也可以出现低血钠、高血钾,治疗上主要以补充糖皮质激素为主,补充激素后如果仍然不能缓解,还可以加用盐皮质激素。
  • 1型糖尿病有自愈的可能吗(音频)

    1型糖尿病有自愈的可能吗
    讲解医师:李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内分泌科
    1型糖尿病患者没有自愈的可能。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差,自身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因此需要终身胰岛素替代治疗。而基础加餐时的胰岛素治疗是1型糖尿病患者首选的胰岛素治疗方案,1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应该个体化,在制定方案的同时可以兼顾患者胰岛功能的状态、血糖控制的目标以及血糖波动的幅度、低血糖发生的风险。\n基础加餐时的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每日多次的胰岛素注射和持续皮下胰岛素的输注。每日多次的胰岛素注射通常包括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的治疗方案,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主要是通过胰岛素泵的模式给药。
  • 2型糖尿病餐后血糖的正常范围(音频)

    2型糖尿病餐后血糖的正常范围
    讲解医师:李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内分泌科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正常范围,应该控制在10mmol/L以下。血糖的控制目标应该个体化,如果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没有并发症,且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无低血糖或者其它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更严格的控制目标,餐后两小时血糖可以控制在7.8mmol/L以下。\n对于年龄较大、病程较长、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还有显著的非血管、大血管并发症,以及严重合并症的患者,可以采取相对宽松的控制目标。2型糖尿病控制餐后血糖的方法,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的干预和药物治疗。
  • 2型糖尿病治愈率有多高(音频)

    2型糖尿病治愈率有多高
    讲解医师:李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内分泌科
    2型糖尿病不能治愈,有些2型糖尿病不用服用口服降糖药物,经过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可以达到血糖良好的控制。还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以后,可以达到临床缓解。\n但是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糖尿病病程的逐渐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随着病程的延长,也会逐渐下降。因此,对外源性血糖控制手段的依赖,也会逐渐增大。在饮食和运动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以后,应该及时采用口服药或者注射类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