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梅

  • 急性肺栓塞的增强CT表现(视频)

    急性肺栓塞的增强CT表现
    肺动脉增强CT是诊断肺栓塞的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肺动脉增强CT检查,可以显示肺动脉的充盈缺损,即肺动脉被血栓填充的情况。肺动脉增强CT造影仅能显示较大的肺动脉血管,或者分支的充盈缺损,小分支的栓塞,肺动脉增强CT检查会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因此,肺动脉增强CT造影结果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肺栓塞,需要临床医生予以重视,以防漏诊。
    2023-07-31
  • 急性肺栓塞溶栓时间窗(视频)

    急性肺栓塞溶栓时间窗
    急性肺栓塞的溶栓的时间窗在14天以内,但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调整。部分患者发生肺栓塞已经超过14天,如果发现还有新的血栓不断形成,仍然可以溶栓治疗。高危患者溶栓治疗有适应症和禁忌症,对于有出血风险的患者,比如近期有颅脑外伤手术史或有消化道出血史等,都是全身溶栓的禁忌。即便在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之内,仍然不能全身溶栓,但可以做局部的介入性溶栓治疗。
    2023-07-31
  • 急性肺栓塞死亡率高吗(视频)

    急性肺栓塞死亡率高吗
    有高危因素的急性肺栓塞,死亡率较高。比如患者突发大血栓栓塞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短时间内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其死亡率非常高;中危患者肌钙蛋白增高,通过积极的抗凝治疗,多数可使病情稳定,但有部分患者病情稳定后,再度出现病情加重,中低危患者死亡率相对较低;低危患者无典型的临床表现或检查指标阴性时,容易被漏诊,需要医生给予足够重视。低危患者确诊后给予抗凝治疗即可。在我国,建议肺栓塞患者住院观察治疗。
    2023-07-31
  • 肺CT能看出肺栓塞吗(视频)

    肺CT能看出肺栓塞吗
    常规的平扫CT对诊断肺栓塞作用不大,而肺部增强CT可以发现肺动脉的充盈缺损,显示肺内的楔形斑片状的阴影,可以用于诊断肺内大血管栓塞。而小动脉栓塞在肺部增强CT检查中可能出现假阴性的结果。所以高度怀疑肺栓塞的患者,除肺的增强CT检查以外,建议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诊断,比如通气灌注扫描,或者直接做有创的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
    2023-07-31
  • 肺栓塞与肺不张影像学表现区别(视频)

    肺栓塞与肺不张影像学表现区别
    肺栓塞影像学检查表现为肺部斑片状影,为基底宽、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影,通过溶栓或抗凝治疗,病变逐渐缩小。随着病情好转,影像学表现也随之变化。而肺不张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肺泡萎陷,出现局部的肺不张,导致相应肺段或肺叶体积缩小。肿瘤引起的肺不张,不能缓解;痰液堵塞引起的肺不张,通过气管镜吸痰治疗或者患者有效排痰后,肺不张解除,影像学表现也随之恢复正常。
    2023-07-31
  • 肺栓塞的高危因素(视频)

    肺栓塞的高危因素
    肺栓塞的高危因素包括: 1、外伤导致血管内皮的损伤,容易发生血栓引起肺栓塞; 2、超过2小时的手术,尤其是髋关节手术、膝关节置换术,发生肺栓塞的几率明显增高; 3、妊娠期和产褥期是肺栓塞的高发期,生育期间容易出现羊水栓塞。妇科截石位的手术,尤其剖宫产可以出现肺栓塞; 4、高龄患者,尤其是年龄超过65岁、房颤的患者,也容易发生肺栓塞; 5、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容易发生栓塞; 6、减压舱中压力下降过快,会出现血管内的气体栓塞,导致肺栓塞。
    2023-07-31
  • 肺栓塞出院后复查哪几项(视频)

    肺栓塞出院后复查哪几项
    肺栓塞出院还需要复查的项目包括: 1、部分患者必须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比如口服华法令的患者,为了保证抗凝治疗安全有效,必须监测凝血参数,保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3范围内。有部分患者口服新型的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较小,可不监测凝血参数; 2、血常规监测,可以了解血小板有无异常; 3、部分凝血药物有肝肾损害,需要监测肝肾功能。
    2023-07-31
  • 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视频)

    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
    急性肺栓塞最早被称为经济舱综合征,乘坐长途飞机的乘客到达目的地时突然起身,可能突发昏厥、肺动脉分支栓塞等。急性肺栓塞的典型症状为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尽管以上三种症状为急性肺栓塞的典型症状,但在临床中并不常见。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通常较为隐匿,如不明原因的胸闷、晕厥等。还可出现部分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的表现,如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等。
    2023-07-31
  • 肺栓塞治疗后会复发吗(视频)

    肺栓塞治疗后会复发吗
    肺栓塞的复发情况与其病因有关,具体如下: 1、由先天或遗传性因素导致肺栓塞的患者,如蛋白C、蛋白S缺乏或者抗凝血酶缺乏的患者,容易出现肺栓塞的复发; 2、后天获得性的肺栓塞,如果肺栓塞的高危因素无法去除,比如高龄因素、无法纠正的房颤,也容易出现肺栓塞的复发;对于其他病因明确的患者,去除高危因素后,复发的可能性较小。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