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常月

  • 急性胰腺炎刀割样疼痛是怎么回事(音频)

    急性胰腺炎刀割样疼痛是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李常月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七台河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急性胰腺炎如果出现刀割样的疼痛,多数表明急性重症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形成,重症胰腺炎形成比较明显的腹膜炎体征,甚至邻近的脏器发生穿孔的可能性。急性坏死出血性胰腺炎引起的剧烈的疼痛,可以通过辅助检查证实以后,积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案,临床上可以通过胰腺的被膜切开减压,进行胰腺胰周的引流管引流,能够有效地引流出胰腺坏死组织以及炎性渗出,对周围脏器的损伤也可以做相应的处理。重症胰腺炎应该术后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给予抑制胰腺胰酶分泌的药物,必要时可以做血液透析、滤过以及床旁的机械性辅助呼吸等,能够有效使急性重症胰腺炎疼痛,能够减轻,也能够提高胰腺的治愈率。
  • 急性胰腺炎淀粉酶怎么变化(音频)

    急性胰腺炎淀粉酶怎么变化
    讲解医师:李常月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七台河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急性胰腺炎在临床当中是常见的一类外科急腹症,急性胰腺炎在诊断时经常会采血尿淀粉酶,血尿淀粉酶的变化对于诊断急性胰腺炎以及评判胰腺炎病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血淀粉酶会在发病的几个小时就开始升高,会在一天左右的时间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需要一周左右能够降到正常。尿淀粉酶相对于血淀粉酶比较晚,在24小时才可以出现升高,两天左右能够达到最高峰,逐渐下降,2-3周以后恢复正常。有些急性重症胰腺炎淀粉酶可能会正常,主要是由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胰腺细胞被大量破坏,胰腺的各种酶类也分泌减少,相反病情比较重,但是血尿淀粉酶却正常,这种情况在临床当中也需要注意。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尿淀粉酶的数值是多少(音频)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尿淀粉酶的数值是多少
    讲解医师:李常月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七台河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尿淀粉酶测得的数值,根据各化验室的不同,血淀粉酶的正常参考范围是0-100U/L之间,尿淀粉酶的参考值在100-400U/L之间。在急性胰腺炎发作时,早期血淀粉酶会出现明显的升高,一般是正常参考范围的5-10倍左右,尿淀粉酶升高的速度可能相对较慢,24小时可能会达到高峰。因此,在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复查血、尿淀粉酶数值时,一定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以及病情变化,具体判断血、尿淀粉酶的具体情况。对于有些急性胰腺炎患者,除了测血、尿淀粉酶的数值以外,还要参考脂肪酶等血液生化指标,共同评判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变化。
  • 急性胰腺炎出院后一个月食谱可以吃什么(音频)

    急性胰腺炎出院后一个月食谱可以吃什么
    讲解医师:李常月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七台河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急性胰腺炎治愈出院后一个月的食谱,应该尽量以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低油腻的食物为主。主食上可以选择稀软的面条、面片以及馒头、花卷等,可以选择有营养的汤类,进食西红柿汤、萝卜糖汤以及菠菜汤等,可以选择蛋白质丰富的鸡汤和肉汤,都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病情的恢复。在饮食上一定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包括芹菜、韭菜和卷心菜等。水果可以选择苹果、香蕉、橘子、草莓等,这些水果当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对于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都非常有益处。要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饮酒或不饮酒,应该适当的加强龋锻炼,对于急性胰腺炎恢复期的治疗非常有必要。
  • 烧伤可以用碘伏消毒吗(音频)

    烧伤可以用碘伏消毒吗
    讲解医师:李常月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七台河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身体皮肤黏膜受到烧伤以后,正常情况下,能够用碘伏消毒。烫伤后或者烧伤容易引起感染,碘伏本身有抗感染的作用,选择碘伏抗感染效果比较理想,而且碘伏的消毒效果比较好。碘伏和酒精相比,碘伏刺激烧伤表面更小,而且不容易引起明显的刺激性疼痛。同时,碘伏的着色比较浅,用碘伏涂抹在烧烫伤的部位,会形成一层保护膜,有利于创面的愈合,不会留有明显的色素沉着。除了应用碘伏进行烧伤患者的消毒以外,表面最好是涂抹湿润烧伤膏,有利于减少感染的形成,使表面快速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 大面积烧伤引起的溃疡叫什么(音频)

    大面积烧伤引起的溃疡叫什么
    讲解医师:李常月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七台河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大面积烧伤引起的溃疡临床称为应激性溃疡,应激性溃疡主要发生机理就是在大面积烧伤之后,人体引起急性胃肠黏膜表面糜烂、点状出血,甚至短期内出现浅表性溃疡,一般并没有临床典型的症状。如果烧伤过程当中做胃镜就会发现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此种情况在临床非常常见。因此,对于大面积烧伤引起的应激性溃疡,应该采取积极的抗溃疡治疗,包括应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比如常用的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同时应该给予患者尽量肠内营养,能够有利于胃肠道黏膜分泌消化液,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 烧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音频)

    烧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
    讲解医师:李常月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七台河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烧伤后进行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量是非常关键的,对于防治烧伤休克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一般补液量是根据成人,每1%的烧伤面积每kg体重,补充电解质1ml和0.5ml胶体液来进行补液量的,另外还要加基础的水分大约2000ml左右。通过计算补液量之后,伤后在前8小时内输入补液量的一半,后16个小时可以将另一半进行缓慢的输入,这样有利于患者休克过程中,及时的补充血容量,防止过快输液量造成的心脏功能负荷过重。因此对于烧伤后的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或者是病情变化长度来具体进行补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