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江

  • 感染性休克危险期多久(视频)

    感染性休克危险期多久
    感染性休克的危险期并不确切,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可在数小时之内进展到不可治愈的地步。但部分病人,如果给予积极救治,病人仍可存活。总体而言,感染性休克的危险期可能在3天之内,可观察到动态改变。 在感染性休克治疗过程中,应快速解除休克状态。如果处于感染性休克早期,可能需1-2天治疗,病人的症状就会有所改善。若抗感染治疗有效,休克状态能迅速解除。但若不能找到感染部位,治疗会出现偏差。此种情况,病人病情进展迅速,可数天甚至数小时之内达到休克晚期,且无法进行救治。
    2023-08-03
  • 感染性休克就是败血症吗(视频)

    感染性休克就是败血症吗
    败血症不一定会进展为感染性休克,因此,败血症并不等于感染性休克。败血症即血流感染。正常人的血液内没有细菌,但若身体某个部位发生感染,会导致细菌入血,从而引起血流感染,出现感染性休克,临床医生需积极寻找感染部位。而感染性休克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重症肺炎、肝脓肿、腹腔感染,都可引起感染性休克。败血症的程度相对较轻,感染性休克为败血症的进展。 若败血症引起感染性休克,需按照休克的治疗原则来进行治疗。即寻找导致败血症的原因,将其驱除。此外,如果患者发生败血症,需寻找引起败血症的细菌类型,部分细菌毒力较强,会快速进展为感染性休克。在此种情况下,需迅速找到有效治疗方案,才可尽快控制疾病。
    2023-08-03
  • 感染性休克要在ICU待多久(视频)

    感染性休克要在ICU待多久
    感染性休克患者在ICU时间因人而异,因病种而异,具体如下: 1、如果感染性休克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1周以内就可出院; 2、如果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迁延不愈,每况愈下,病灶难以清除,其在ICU时间较长,需按月计算; 3、如敏感菌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可很快得到缓解。拔除气管插管、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就可出院或转到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 4、若病人存在基础糖尿病,同时患有肝脓肿,导致血流感染,因病变肝组织需时间液化,病人会持续高热,而脓肿又不可进行有效清除,其住院时间会相对较长,甚至可达到1个月。
    2023-08-03
  • 感染性休克能康复吗(视频)

    感染性休克能康复吗
    感染性休克在临床上虽为急危重症,但其也可被治愈,并康复出院。而感染性休克能否被治愈,主要取决于临床医生能否及时发现感染部位、病原学,及是否进行有效抗感染治疗。 若重症肺炎、肝脓肿、腹腔感染等疾病导致感染性休克,若可尽快查明其感染病因和部位,则可被完全治愈,且不遗留后遗症。如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后的患者发生重症肺炎,进行气管插管,同时行胸腔分泌物培养,提示粪肠球菌感染,经积极正确治疗后可痊愈出院,但其口服药物疗程较长。
    2023-08-03
  • 心源性休克的治疗(视频)

    心源性休克的治疗
    心源性休克的治疗主要分为对因治疗和支持治疗。对因治疗即明确引起心源性休克疾病,而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如心梗时,治疗心梗;病毒性心肌炎需进行专科治疗。支持治疗又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镇痛、止痛治疗。止痛治疗首选吗啡,吗啡不仅可起止痛作用,还可舒张动、静脉血管,使血压下降,降低心脏负荷; 2、适当补液治疗。因补液会增加心脏负荷,因此补液过程中需精确控制补液速度和补液量; 3、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活性药物主要包括血管舒张剂和血管收缩剂。而血管舒张药物主要指硝酸甘油,可舒张静脉血管,降低心脏负荷。强心药物可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肾上腺素,可增强肌力,产生强心效应。但用药过程中,可使心率增加,一定程度上影响心肌氧耗。因此,用药时需进行评估。 此外,如果病人病情严重,还可使用循环辅助装置,如主动脉球囊反搏、体外膜肺氧合、左心室的辅助装置,甚至起搏器等。
    2023-08-03
  • 心源性休克如何预防(视频)

    心源性休克如何预防
    心源性休克的预防主要为保护心脏。生活中需进行体育锻炼,避免着凉。若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需控制血糖和血压等。此外,每年或2-3年进行常规体检,评估心脏的工作状态。如果出现冠心病、心律失常时,需及时进行药物甚至手术治疗。若病人存在窦性心动过缓,需及时放置心脏起搏器。 心源性休克预防大于治疗,如果心脏发生病变,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才可预防心源性休克发生。尤其患者出现心悸、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需尽快就医。
    2023-08-03
  • 多器官功能衰竭要注意什么(视频)

    多器官功能衰竭要注意什么
    多器官功能衰竭即体内多个脏器发生病变。其本质为因体内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脏器功能衰竭。因此,治疗多器官功能衰竭,需进行全局考虑,而不可像专科一样,肝脏出现问题治肝,肾脏出现问题治肾。需补足有效循环血量,保证各个脏器灌注,器官功能才可较快得到改善。 此外,治疗过程中,不可再次使用损伤脏器功能的药物,即需避免医源性损害,用药应谨慎。而目前,大多数人开始注重养生,经常食用保健品,或长期口服中药调理身体。如自行服用药物,可能导致药物性多脏器功能衰竭。因此,应尽量避免进行无科学依据、无循证医学证据的自行用药,避免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