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

  • 怎样预防新生儿溶血症(视频)

    怎样预防新生儿溶血症
    大多新生儿溶血症并不严重,但有些情况下,新生儿溶血症却十分危重,如不及时治疗,则可能会留有神经系统的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故早期发现及时积极治疗并做好预防工作十分重要。新生儿溶血的预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母子RH血型不合或者以前有ABO溶血症宝宝的孕妇,需要做好产前检查,定期测定孕妇抗体,如果抗体的效价上升且B超提示胎儿已经受累,可对孕妇进行血浆置换或者对胎儿进行宫内输血等治疗,若胎儿已经发育成熟,则考虑提前终止妊娠; 2、RH阴性的妇女在流产或者生了RH阳性的婴儿以后,可在72小时以内肌内注射抗D球免疫蛋白,以预防下一胎发生RH溶血症; 3、母子血型不合的新生儿出生以后,应当积极地监测皮肤黄染的变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2023-08-02
  • 新生儿溶血病是什么(视频)

    新生儿溶血病是什么
    新生儿溶血病是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即孩子从父亲获得血型,母亲不具备。与母体不相同的血型在妊娠的过程中部分红细胞会回流到母亲体内,对母体刺激产生相应的抗体,通过胎盘再循环到达孩子体内,跟孩子体内的红细胞发生反应而出现的溶血症。多见于妈妈是O型血,小孩是A型或B型、RH阴性血。溶血病要看溶血的程度轻重来决定表现。溶血就是红细胞破坏,红细胞溶血产生胆红素,胆红素颜色表现是黄色,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判断贫血状况及溶血程度。
    2023-08-02
  • 什么是ABO溶血病(视频)

    什么是ABO溶血病
    ABO溶血病是由于母亲和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多见于母亲的血型为O型,婴儿为A型或者B型。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母子ABO血型不合并不少见,但是发生新生儿溶血病却很少,而且大多数症状较轻,其中只有一部分的新生儿,可能发生很明显的黄疸。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脾肿大、贫血、黄疸等,在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患儿还可能出现有核黄疸,甚至导致死亡,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对于这种疾病而言,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进而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
    2023-08-02
  •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怎么回事(音频)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韩洁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小儿内科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因为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增高。新生儿溶血是因为患儿的母亲和孩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的溶血,一般情况下以ABO血型不合性的溶血最为常见,其次是Rh血型引起的溶血性的黄疸。ABO血型溶血主要发生在孩子的母亲为O型血,而孩子为A型血或者B型血的时候。如果孩子的母亲为AB型或者婴儿为O型,则不会发生新生儿溶血病。发生溶血时,红细胞破坏增多,从而引起黄疸。少见的情况是Rh溶血,是由于母亲红细胞缺乏D抗原,而孩子的红细胞具有D抗原,母亲产生抗DIgG抗体进入胎儿体内以后,发生免疫性的溶血。所以,如果孩子出生以后出现比较严重的黄疸,应该警惕这种情况。
  • 新生儿溶血病是什么意思(音频)

    新生儿溶血病是什么意思
    讲解医师:邹丽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长春市中医院儿科
    新生儿溶血病通常是指因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种免疫性溶血,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新生儿的红细胞破坏,主要是由ABO型和Rh血型系统不合引起。ABO型溶血主要见于母亲是O型血,而宝宝为A型或B型血,少数母亲为A型血,宝宝为B型或AB型血,以及母亲为B型血,宝宝为A型或AB型血。\n孕34周时体内红细胞刺激母体产生免疫反应,IgG作为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从母体传递到胎儿,多数情况下对胎儿有益,但是如果胎儿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也就是血型,和母体免疫球蛋白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则有害。5%-40%的ABO型溶血发生在第一胎,因为O型血母亲在第一胎妊娠前,已受到自然界A或B型物质,比如植物、寄生虫、伤寒疫苗等刺激,母体内存在抗A或抗B抗体,而IgG型溶血一般不发生在第一胎,因为IgG抗体只能用人类红细胞Rh抗原产生,Rh阴性血母亲首次妊娠与妊娠末期或者胎盘剥离时,Rh阳性的胎儿血进入母亲血液中产生抗体。如果母亲再次怀孕,胎儿是Rh阳性血,就会发生新生儿溶血。如果母亲因输注过Rh阳性血,第一胎妊娠时有可能会发生新生儿溶血。
  •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视频)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
    新生儿溶血是由于母婴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抗原抗体免疫反应引起溶血性疾病。在胎儿时期可能会有水肿、贫血、肝脾肿大,出生后可能黄疸较明显,合并有严重的贫血。临床上只要母亲是O型血,小孩是A型或B型血,发生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可能性较大。母亲是RH阴性,小孩是RH阳性,可能会发生RH溶血,RH溶血相对较严重。
    2023-07-30
  • 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方法(视频)

    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方法
    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方法有: 1、光照疗法:症状较轻,光照疗法效果较好且无创; 2、药物疗法:辅助光照疗法; 3、换血疗法:症状较严重,第一产前已诊断有胎儿水肿、心力衰竭、髓外造血,且胆红素较高,>4mg/dl。第二合并严重感染。第三脐带血总胆红素>4mg/dl或12小时时胆红素增长速度>12umol/L。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胆红素浓度分别>12mg/dl、>16mg/dl、>18mg/dl时,特别要进行换血。
    2023-07-30
  • 新生儿溶血病可以治愈吗(视频)

    新生儿溶血病可以治愈吗
    新生儿溶血病的治愈,主要是母体抗体滴度的持续时间,资料表明新生儿溶血病一般发生在新生儿早期,发生在新生儿晚期,通过换血换掉部分抗体,剩余的抗体可能在2-6周时重新发生溶血,但发生比例较低。大部分在新生儿出生后一周发生溶血的可能性较大,2-6周有部分残留的抗A、抗B抗体、抗RH抗体或其他抗体,可能在新生儿晚期发生溶血,发生较少。一般6个月以后,不会再发生溶血。
    2023-07-30
  • 新生儿溶血病应该如何用药(视频)

    新生儿溶血病应该如何用药
    新生儿溶血病治疗,在光疗和换血疗法基础上会用一些药物,包括有:第一免疫球蛋白,非常重要,可以抑制免疫反应,主要是高价的免疫球蛋白。第二白蛋白。第三纠酸的碱性药物,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诱导剂,如苯巴比妥。第四合并感染,需用抗生素,无合并感染则不需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时,要使用与白蛋白结合率比较低的抗生素。 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2023-07-30
  •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视频)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主要由新生儿溶血症引起,表现为黄疸、呕吐、拒食、精神不振等症状。该病好发于出生后24小时之内,发病率较高。另外,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还具有血型特点,多发于母亲血型为O型,新生儿血型为A型或B型;或者母亲血型为RH阴性,新生儿血型为RH阳性。溶血性黄疸治疗包括三方面:退黄、换血、阻断抗原抗体反应,病情较轻,未发生核黄疸时,预后良好。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