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

  • 新生儿早产儿肺出血严重吗(视频)

    新生儿早产儿肺出血严重吗
    早产儿脏器发育不成熟,合并肺出血时,病情相对足月儿更加严重,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早产儿易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一步影响肺功能,使救治相对棘手; 2、早产儿凝血机制差、凝血因子少,肺出血量相对较大; 3、早产儿的临床表现不明显,疾病发现相对较晚,抢救成功率明显下降; 4、早产儿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感染几率相对较高。
    2023-07-30
  • 新生儿肺出血怎么预防(视频)

    新生儿肺出血怎么预防
    新生儿肺出血的预防需根据病因进行制定,高危人群积极进行救治,减少发生肺出血的可能。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1、发育未完全成熟的新生婴儿,易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同时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常导致呼吸暂停,需及时纠正; 2、缺氧患儿易出现酸碱平衡紊乱,甚至凝血因子障碍等,建议及时吸氧,纠正缺氧。避免反复出现低氧血症,最终导致肺出血; 3、严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者,建议积极抗感染治疗,避免形成肺出血等严重的合并症,补充凝血因子,减少出血的可能。
    2023-07-30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症状(视频)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症状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早期表现为原发疾病相关的一些临床表现,比如由严重感染引起,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感染、中毒的症状。由于脓毒性休克所引起,患儿可能早期主要表现为循环功能衰竭的相关临床表现。早期患儿没有肺功能不全的相应的临床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出现病情的急剧恶化,表现为烦躁不安、进行性呼吸窘迫、发绀、呻吟、呼吸困难以及难治性低氧血症,肺部听诊可能听到干性啰音或者湿性啰音。随着缺氧进一步加重,可能会引起肺外的相关系统的表现,如脑缺氧可能会引起意识障碍改变,甚至引起抽搐、惊厥,心脏循环缺氧可能引起心率增快等相应的循环系统表现。
    2023-08-02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视频)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办法有很多。当患儿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时候,一般72小时内是比较危险的时间段,72小时之后,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缓慢形成,病情逐渐趋于平稳。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数是肺脏功能发育不完善导致的,和早产有关系,应当进行营养支持,注意保暖,及时清理呼吸道的痰液等异物,并进行吸氧治疗,配合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辅助治疗,还应该纠正体内的电解质紊乱。如果通过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应当使用呼吸机以及呼吸兴奋剂等进行对症治疗。目前通过综合治疗,90%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以逐渐缓解、恢复。
    2023-08-02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提醒(视频)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提醒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是没有自理能力的,完全由家长和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具体的措施如下: 1、进行皮肤护理,勤洗澡,保持皮肤的清洁,脐带残端要清洁、干燥,每日做口腔护理; 2、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湿度,每日要通风2次; 3、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不足可以添加配方奶喂养,细心喂养,防止呛咳,勤换尿布,防止发生尿布性皮炎,奶瓶定期消毒,6个月后适当要添加辅食,添加辅食的原则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淡到浓,逐渐添加; 4、出院后定期到医院随访,了解宝宝的生长发育水平,平时可以进行新生儿的抚触,促进其智力发育; 5、尽可能避免去公共场所,护理新生儿的家长应勤洗手,防止交叉感染,注意保暖,随着天气的变化随时增减衣物。
    2023-08-02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检查(视频)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检查
    确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要做相关检查,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检查分为胸部X线检查和相关的一些辅助检查,具体如下: 1、胸部X线的检查:根据胸部X线检查结果,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分为四期,Ⅰ级是双肺透光度减低,呈毛玻璃样的改变;Ⅱ级是在Ⅰ级的基础上出现双肺透光度明显下降,可以见支气管充气征,心影和肋膈角相对清楚;Ⅲ级是双肺的透光度明显减低,见明显的支气管充气征,心影及肋膈角模糊;Ⅳ级是全肺的透光度严重降低,呈“白肺”样改变,也是最危重的一种; 2、其他辅助检查:可以帮助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如果可能,应在患儿生后1个小时内抽取胃液进行胃液泡沫稳定试验,在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前后,进行相关的血气分析,尽快完成胸片的检查,在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以后6-12小时进行复查,必要时增加复查的次数,病情严重的患者应当完善心脏彩超检查,以明确有没有肺动脉高压以及动脉导管未闭,同时还要积极完善血糖、乳酸、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检测,以了解患儿机体内环境的状态。
    2023-08-02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表现(视频)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表现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即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发生在早产的宝宝,主要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而引起。通常情况下在怀孕35周以后,胎儿的肺表面活性物质迅速增加,在35周之前出生的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几率比较高,可以在出生之后立即出现呼吸困难的表现,也可以在出生的当时心率、呼吸完全正常,而在出生后6小时之内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皮肤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并且呈进行性加重表现。 胸部X线片主要表现为两肺透亮度减低,需要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非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注入替代治疗。这种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引起早产儿生后早期呼吸困难的常见病因。如果及早治疗,没有其它合并症,如气胸,或严重缺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则预后良好。
    2023-08-02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后遗症有哪些(视频)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后遗症有哪些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因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容易引起肺部感染,还因为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的氧和机械通气可以造成肺损伤、肺纤维化,可在新生儿后期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严重影响新生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早产儿因为视网膜发育不成熟,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因为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的氧和机械通气,可使视网膜血管收缩,引起视网膜缺氧,从而诱导产生血管生长因子,刺激新生血管形成,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少数早产儿因发生视网膜病,会导致失明或严重的视力障碍。 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因为肺泡萎陷,肺动脉阻力增高,可以引起动脉导管未闭,早期出现右向左的分流,在后期出现左向右的分流。因为肺泡的萎陷长期缺氧,可以引起动脉导管未闭和持续肺动脉高压,都可以加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情,使病程延长,在发生这些并发症时,要积极、合理治疗。
    2023-08-02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及护理(视频)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及护理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替代治疗,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常规治疗手段。早期给药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其方法是经过气管插管缓慢注入肺内,多数需要给药2-3次,只要患儿出现间歇性呼吸困难、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就可以及早给药,并非等待胸片出现典型改变。 近几年提倡使用无创呼吸支持治疗RDS,机械通气这一呼吸支持形式可以挽救患儿生命,但是治疗策略应该尽可能地使用无创呼吸支持、气道正压通气,尽量避免使用机械通气,对严重的RDS或无创呼吸支持治疗失败的患儿才采用机械通气。 为了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获得最佳预后,另外还必须给予良好支持治疗,包括保暖、维持正常体温,适当液体疗法,良好营养支持和处理动脉导管开放以及循环支持,维持适当组织灌注。护理上包括保暖、气道管理,还有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时的管理和输液管道的护理。
    2023-08-02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怎么治(视频)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怎么治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出现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衰竭为主证的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起,导致肺泡进行性萎陷,患儿于出生后4-12个小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样呼吸、发干,部分患儿表现为吸气性三凹征,严重者会发生呼吸衰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与胎龄有关,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体重越轻,病死率也越高。产前单疗程应用激素,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症有预防作用。所以对婴儿,尤其是不足月的婴儿,会追问产科用药史。 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多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管理中尤为重要。除此外,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可以挽救患儿生命。治疗策略尽可能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尽量避免机械通气。为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获得最佳预后,必须给予良好的支持性治疗,不能够忽视支持疗法,主要包括维持正常体温、恰当体液疗法、良好营养支持、处理动脉导管开放问题以及循环支持,维持适当组织灌注。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