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药治疗有效吗(视频)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药治疗有效吗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甚至疑难疾病,现代医学的治疗,口服药物或保守治疗的药物,并没有明确的、有效的可以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如果伴发中度以上的异型增生,现代医学认为胃镜下黏膜剥离切除可以降低胃癌发生,是最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但中医药进过大课题研究试验结果论证,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发的胃癌前病变临床是有效的,并得到广大患者一致认可。现代医学也认可中医药逆转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疗效,可以明确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比现代医学的药物更具有优势和特色。所以中药口服治疗,配合现代医学定期胃镜随访对于患者是目前最有效监测病情变化的方法,也是目前改善病情症状,预防癌变最有效的方案。
    2023-08-01
  • 怎么会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视频)

    怎么会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同时也是现代医学认为的疑难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不是民众普遍认为的胃整体变小,体积变小,而是胃中细胞数量减少,功能下降。如果因胃炎而出现严重萎缩,伴有癌前病变,发生胃癌的概率要比一般人要大,所以慢性萎缩性胃炎值得关注,要积极治疗。发生萎缩性胃炎有人是有胃癌的家族史,有人是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还有人是长期服用抗炎类药物引起胃黏膜损伤,如骨科疼痛或风湿免疫科疼痛,或心脑血管病人长期吃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还有病人是一种老年退行性改变,也可以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
    2023-08-01
  •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癌吗(视频)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癌吗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消化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作为疑难疾病,在上个世纪曾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胃癌前疾病,胃癌前疾病但并不是真的胃癌,距离胃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但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基础上伴发异型增生,多称为胃癌前病变。这种癌前病变有发展到胃癌的可能。如果有胃癌家族史,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直系亲属有胃癌病史,同时自己伴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同时临床上又常见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胀满、打嗝、嗳气、反酸、烧心、消化不良,甚至消瘦、食欲不振等,这些情况有必要定期监测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胃镜,给予积极治疗,才能够减少、降低癌变风险。 这类人群癌变概率其实不到10%,在8%-10%之间,这是国际上公认的流行病学研究的最新结果。所以绝大多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不会发展成胃癌。如果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听从医生建议,定期复查,生活上注意调适、调节情绪,避免进食不当食物,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下,会得到有效帮缓解,可能会逆转病变。
    2023-08-01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饮食提醒(视频)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饮食提醒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应避免暴饮暴食以及进食刺激性食物,具体如下: 1、勿暴饮暴食,每餐建议7-8分饱即可,且应按时进食,不吃过冷及过热食物,避免食用变质腐败的食物,食物需干净,用清水清洗2-3遍,建议多食用蔬菜、水果; 2、少吃或不吃能增加胃负担的食物,如高脂、油炸、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如果患者胃酸过低,可以吃一些能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醋,有利于患者更好消化吸收食物; 3、食品要新鲜并富有营养,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铁质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调味品或食物,如火锅、麻辣烫等; 4、不要喝咖啡和浓茶。
    2023-08-01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视频)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分为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具体如下: 1、西医治疗: (1)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最主要是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幽门螺杆菌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因此治疗萎缩性胃炎首先进行抗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应用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和两联抗生素,疗程是10-14天; (2)其次就是控制胆汁反流治疗,胆汁反流是萎缩性胃炎形成的一个常见病因,可服用吗丁啉、西沙必利等药物治疗; (3)对症治疗,包括解痉止痛、止吐、助消化、抗焦虑、改善贫血等,必要时也可进行手术治疗。 2、中医治疗: (1)食欲不振是本病的最常见症状之一,宜选用焦三仙等中药以消食和胃; (2)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液分析提示胃酸减少,其治疗需要根据病人不同情况,进行辨证用药,才可有效缓解不适症状。
    2023-08-01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预防(视频)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预防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约占胃镜受检人数的14%左右,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所以,预防慢性萎缩性胃炎很重要: 1、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过于忧思、恼怒、情绪不稳定,均对消化系统有明显影响; 2、如自身就有浅表性胃炎,应积极治疗,阻断其演变成萎缩性胃炎; 3、现在食品越来越精细,若长期食用过精细食品,可导致维生素B族的缺乏,而维生素B族的缺乏容易导致胃炎的发生。因此,食品一定要粗细搭配,适当吃一些粗粮,如小米面、玉米面等; 4、临床症状较明显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因胃脘堵闷、烧心等症状影响睡眠,病情反复不愈,思想压力大,又使失眠加重,而失眠又影响胃黏膜修复。所以,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使脏腑气血调和,以利于胃病恢复。
    2023-08-01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视频)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
    慢性萎缩性胃炎由多种病因导致,如反复或持续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等均为加重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的潜在因素,具体如下: 1、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2、饮食习惯,如吸烟、饮酒、食物的刺激,三餐不规律而导致的症状; 3、免疫因素:患者的血液、胃液在萎缩黏膜的浆细胞内可找到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自身免疫反应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建议进一步到医院就诊,针对性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2023-08-01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检查(视频)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检查
    慢性萎缩性胃炎需要临床表现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尤其是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组织检,具体如下: 1、临床表现:主要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少数病人可以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 (1)胃液分析:A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多无酸或低酸,B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正常或低酸; (2)胃蛋白酶原测定: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分泌,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血及尿中的胃蛋白酶原含量减少; (3)血清胃泌素测定:胃窦部黏膜的G细胞分泌胃泌素。A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常明显增高;B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窦黏膜萎缩,直接影响G细胞分泌胃泌素功能,血清胃泌素低于正常; 3、X线检查:X线胃钡透检查多数萎缩性胃炎患者无异常发现。气钡双重造影可显示胃体黏膜皱襞平坦、变细,胃体大弯的锯齿状黏膜皱襞变细或消失,胃底部光滑,部分胃窦炎胃黏膜可呈锯齿状或黏膜粗乱等表现。
    2023-08-01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注意事项(视频)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注意事项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其注意事项可涉及饮食、休息等方面,具体如下: 1、戒酒忌烟:长期的尼古丁刺激,可使胃酸过多,从而产生有害作用。据统计,每天吸烟20支以上者,约40%可发生胃炎。长期酗酒可致胃黏膜损伤,乙醇浓度越高,损伤越强烈; 2、劳逸结合:患者应注意锻炼身体,提高体质,适应气候冷暖变化,有些胃炎发作与季节变化有关,如秋冬之交或冬春之交。工作不要过于繁忙、紧张,要按时吃饭。萎缩性胃炎患者需要小心,亲属也不应掉以轻心。由于遗传也是胃炎发病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患者的亲属尤其需要加强保养; 3、合理用药:有些药物对胃黏膜有直接或间接的损伤,可导致胃黏膜糜烂和溃疡。这些药常为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止痛药、抗癌药、激素等,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红霉素等。患者不能滥用这些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2023-08-01
  • 5分钟搞懂慢性萎缩性胃炎(视频)

    5分钟搞懂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不典型增生为主要表现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酗酒、服用某些药物等有关,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大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烧痛、胀痛、钝痛或胀满,尤以进食后明显,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消瘦、贫血,少数胃黏膜糜烂者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需要临床表现结合相关辅助检查诊断,实验室检查包括胃液分析、胃蛋白酶原测定、血清胃泌素测定等,X线胃钡透检查多无异常发现;气钡双重造影可显示胃体黏膜皱襞平坦、变细。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应用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和二联抗生素;控制胆汁反流,应用吗丁啉、西沙必利;对症治疗包括解痉止痛、止吐、抗焦虑、改善贫血等,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中医治疗,食欲不振者选用焦三仙进行治疗;胃酸减少者应辨证用药。同时还需注意饮食、休息等方面。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