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

  • 胆囊炎并发症(视频)

    胆囊炎并发症
    胆囊炎根据发病缓急,可以分成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并发症常见如下: 1、急性胆囊炎并发症:局部炎症进行性加重,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治疗,任其发展,急性胆囊炎可能发展成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炎症在胆囊周围形成粘连、包裹,引起胆囊坏疽甚至穿孔,胆汁会流到腹腔中,进而引起局限性或者弥漫性腹膜炎,可危及患者生命。而胆囊内结石可能掉落到胆总管,引起梗阻性黄疸,引起急性结石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出现黄疸、畏寒、发热等症状和体征; 2、慢性胆囊炎并发症:胆囊慢性炎症反复发作,可能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每次发病均需到医院处理。慢性胆囊炎长期刺激胆囊黏膜,可能引起胆囊黏膜病变,从而导致胆囊癌变。
    2023-07-31
  • 慢性胆囊炎发烧可以不处理吗(视频)

    慢性胆囊炎发烧可以不处理吗
    慢性胆囊炎患者发烧,建议积极处理。慢性胆囊炎临床表现往往比较轻微,表现为饱餐后或者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轻微右上腹胀痛、恶心、呕吐或食欲不振,一般不出现发热。如果慢性胆囊炎患者出现发热症状,通常说明已经进展成急性胆囊炎,甚至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或者细菌已经入血,引起菌血症、脓毒血症,表明胆囊炎症已经比较严重,如果不处理,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如果慢性胆囊炎患者出现发热症状,一定要到医院进一步处理,由专业医生进行规范查体、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比如肝胆B超、腹CT、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等,判断病情。如果是轻症胆囊炎,一般进行简单消炎处理即可。如果为严重胆囊炎,可能需住院手术治疗。
    2023-07-31
  • 胆囊炎怎么诊断(视频)

    胆囊炎怎么诊断
    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与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有以下方面: 1、多以食用油腻的食物为诱发; 2、突发右上腹持续性的剧烈疼痛,并伴有阵发性的加重,可向右肩胛部放射,常有恶心、呕吐、发热; 3、右上腹有压痛,肌紧张的情况,少数可见黄疸; 4、B超可见胆囊肿大,胆囊壁增厚或毛糙,囊内有浮动的光点,伴有结石的可出现结石影像。 慢性胆囊炎的诊断有以下几条: 1、持续性右上腹的钝痛或不适感,或伴有右肩胛区的疼痛; 2、有恶心、嗳气、反酸、腹胀与胃部灼热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 3、B超可以看到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胆囊缩小或变形。 如出现以上明显的不良症状,请及时就医。
    2023-07-31
  • 功能性胃肠病鉴别诊断(视频)

    功能性胃肠病鉴别诊断
    功能性胃肠疾病主要需与器质性疾病,特别是胃肠道肿瘤进行鉴别,如不明原因的消瘦、体重减轻、极度乏力、腹痛,不明原因的贫血、便血、呕血或不明原因的发烧、长期低热等,均需引起警惕,特别是年龄40岁以上的患者,需注意胃肠道肿瘤或其它部位肿瘤,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 建议患者到医院就诊,行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查、消化道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内窥镜检查,甚至病理学检查,鉴别属于器质性疾病还是功能性疾病。器质性疾病属于哪一类型疾病,是消化性溃疡、肿瘤、慢性肝病、慢性胆囊炎或慢性胰腺炎等引起的继发性消化不良或肠道功能紊乱等疾病。
    2023-08-01
  • 吃不胖体质是什么原因(视频)

    吃不胖体质是什么原因
    导致吃不胖体质的常见原因如下: 1、对食物营养成分吸收存在障碍,较常见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胆囊炎以及慢性胰腺炎等。此类患者由于消化系统本身存在器质性病变,或者消化酶分泌不足,使患者对于食物中营养物质吸收出现障碍,此时可以应用消化酶; 2、营养消耗过多,如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肿瘤以及慢性疾病,如慢性结核病。上述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身体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造成进食后体重也不会上涨; 3、遗传相关,此类人群因为遗传因素导致机体代谢率较高,对营养物质,尤其是能量吸收有所不同。
    2023-08-01
  • 胆结石病人发烧是什么原因(视频)

    胆结石病人发烧是什么原因
    胆结石病人出现发烧,此时需要高度警惕结石嵌入到胆囊颈部而引起急性炎症、胆囊穿孔,也可能是胆囊结石排出到胆总管,引起梗阻性黄疸,或者梗阻性黄疸引起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可能。因此,建议病人到正规医院的普外科或者肝胆外科就诊,进行上腹部CT平扫时,也建议进行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查。如果确实考虑是胆囊结石引起的急性、慢性胆囊炎,或者胆管结石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病人应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保肝支持治疗。如果胆管压力较高,胆管扩张比较明显时,病人可以进行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如果病人存在单发的胆管结石,或者病人年龄较大,可以在胃镜或者十二指肠镜下,在进行胰胆管造影的同时,进行取石、支架引流,也称之为ERCP,或者ENBD、ERBD。通过内镜的方法,既可以进行诊断,也可以进行治疗。
    2023-08-02
  • 胆囊息肉切除息肉还是胆囊(视频)

    胆囊息肉切除息肉还是胆囊
    胆囊息肉如果采取手术治疗,需要切除胆囊,而不是只切除息肉。胆囊息肉指附着在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的总称,根据息肉的性质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胆固醇性息肉:大多数胆囊息肉属于胆固醇性息肉,是由于胆汁中的胆固醇结晶附着在胆囊壁上形成,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也不存在癌变风险,所以无需外科手术治疗;2、炎性息肉:可能同时合并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在胆囊出现问题时,保留生病的胆囊不仅容易出现结石和息肉复发,同时也存在着胆囊癌变的风险,所以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而不是只切除息肉;3、腺瘤性息肉:指有潜在癌变风险的腺瘤性息肉,甚至是已经有癌变的腺瘤性息肉。如果仅切开胆囊并只切取息肉,有可能会造成肿瘤播散,治疗不彻底,并且不安全。所以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而不是只切除息肉。
    2023-08-02
  • B超能查出胆囊癌吗(视频)

    B超能查出胆囊癌吗
    B超是诊断肝胆系统疾病最常见的一种影像学的诊断方法,对于肝脏、胆道系统的一些占位性的疾病,B超可以早期的发现。比较灵敏的超声可以发现1cm甚至是几毫米的病灶,对于胆囊占位性的疾病,包括胆囊息肉、胆囊的恶性肿瘤,在超声上并不具备特别明显的信号的差别。因此胆囊做B超通常是作为筛查的手段,而不作为确诊的手段。一旦发现胆囊占位,通常建议做进一步的CT或者核磁,特别是对一些胆囊内占位直径超过1cm的患者,要警惕胆囊癌的发生。 有的胆囊癌是在长期的慢性胆囊炎基础上形成的,有的是在胆囊息肉基础上发生的局部的恶变。无论是哪一种来源,胆囊癌通常预后不好,因此一旦通过B超发现胆囊占位性疾病,建议进一步的做其它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2023-08-02
  • 老年人胆囊癌的发病原因(视频)

    老年人胆囊癌的发病原因
    老年人胆囊癌发病原因主要有下面三方面: 1、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是我国常见病,在正常人群中有10%的人可以发生胆囊结石。胆囊结石其中总直径超过3cm的病人容易引起慢性胆囊炎、胆囊萎缩,这种炎症长期刺激胆囊壁引起慢性炎症,而慢性炎症又容易诱发肿瘤,比如说肝炎长期慢性化导致肝癌,子宫糜烂导致宫颈癌。因此,胆囊结石长期的慢性的刺激是引发胆囊癌的最常见的一个原因; 2、胆囊息肉,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胆囊息肉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直径大于1cm的息肉,容易发生胆囊癌; 3、相对少见一点是瓷化胆囊,就是胆囊壁里面含钙比较高,就像瓷化一样的这种病人当中,20%的人可以发生胆囊癌。 胆囊癌发生以后要尽可能到医院早期治疗,早期胆囊癌做手术的预后相当好,可以做手术的彻底根治。根治以后可以长期存活,对人的生存影响很小。因此要养成长期体检的习惯,做到有疾病就早期治疗。
    2023-08-02
  • 保胆取石手术好吗(视频)

    保胆取石手术好吗
    目前主流学界认为保胆取石手术只有非常特定的人群才能受益,对于大部分胆囊结石伴有慢性胆囊炎的患者而言,保胆取石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因为胆囊结石和胆囊炎的发生通常伴随着胆囊上皮细胞的炎症性病变,病变在保胆取石手术之后无法彻底痊愈,术后会很快复发,导致患者多次手术,甚至延误病情。 因此目前正规的大型医疗机构通常不建议有症状的胆囊炎和胆囊结石患者,进行保胆取石手术,而是建议通过微创胆囊切除手术彻底解决问题。胆囊切除手术目前成功率较高,技术成熟,患者通常住院1天即可出院,甚至可以进行日间手术,对生活、工作、学习都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患者应优先选择正规的微创胆囊切除手术,而非保胆手术。 由于胆囊结石或胆囊炎症患者的胆囊功能和胆囊局部的病理条件已经发生变化,仅取出结石并不能解决病理改变,还会导致术后较快复发。所以保胆取石手术看似微创,但会对患者造成更多的风险和危害。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