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

  • 血液透析一次以后是不是要经常透析(视频)

    血液透析一次以后是不是要经常透析
    血液透析治疗后是否经常透析需根据患者情况确定,若由于中毒或其它急性因素引起急性肾损伤,经血液透析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患者无需长期进行透析。 若属于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已经丧失,进行血液透析后需进入维持血透阶段。若停止透析,体内毒素和水分不能及时清除,会引起急性心衰、心包积液、心胸积液等严重并发症。因此透析后是否继续透析需要根据病情决定,咨询医生,不可自行停止透析。
    2023-08-01
  • 肾功能衰竭的症状(视频)

    肾功能衰竭的症状
    肾功能衰竭症状分为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常见症状如下: 1、急性肾衰竭患者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纳差、无法进食;患者通常伴尿量少,尿颜色改变,可出现明显水肿,导致气紧、无法平卧、咳嗽等症状; 2、慢性肾衰竭症状不突出,更多患者表现在终末期,即尿毒症期出现明显临床表现:如消化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纳差、无法进食;病人可出现乏力甚至极度疲乏,大多数因肾性贫血导致;且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此为水负荷引起的心衰表现;患者也可出现严重的高血压,从而导致脑出血或心衰。
    2023-08-01
  • 肌酐700需要透析吗(视频)

    肌酐700需要透析吗
    若患者肌酐达到700μmol/L,且已经出现尿量减少、反复心衰、肺水肿等情况,建议尽早做透析。如果肌酐700μmol/L,但患者尿量正常,也没有任何不舒服反应,比如未出现水肿、高钾血症、恶心、呕吐等,则可以适当延长透析时间。如果肌酐700μmol/L,患者有慢性肾衰竭等原发病,且经评估后没有逆转可能,则应提前做好透析准备。 慢性肾衰患者除了要进行降毒素、纠正贫血、纠正钙磷代谢紊乱等一体化治疗外,医生还要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估患者更适合做哪项透析。如果患者更适合做腹膜透析,则应积极提前评估患者尿量、一般状况,再告诉患者做腹透以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无菌操作观念等。如果患者更适合做血透,肌酐在700μmol/L的指标,应提前做好通路准备,比如动静脉内瘘。实际在临床上,虽然患者肌酐值是400-500μmol/L,但属于慢性肾衰竭,要提前开始做动静脉内瘘手术,以免肌酐值升高,或者病人出现不舒服症状及合并症。如果通路已经成熟,可直接开始透析。
    2023-08-01
  • 尿毒症血液透析怎么做(视频)

    尿毒症血液透析怎么做
    尿毒症的血液透析,需建立血液透析的通路,建议选用自体的动静脉瘘,在慢性肾衰竭的阶段对患者进行评估后,尽早地做动静脉路的准备工作。若自己的血管较差,可采用半永久管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少数情况下建立临时的血液透析管路,将尿毒症患者的血液引入到血液透析器中,通过对流、置换多种方式,排出体内代谢的毒素以及排出一部分的水分,起到肾脏替代的作用。多数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措施,为每周3次,每次4小时,即每周12小时的透析时间。体重较小、血肌酐水平较低或者保持有一定尿量的人群,可根据情况,适当减少透析频次,比方2周5次、1周2次。尿毒症血液透析的原则是保证透析的充分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纠正肾性骨病。
    2023-08-01
  • 尿毒症的分期(视频)

    尿毒症的分期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按国内的分级标准,根据血肌酐的值可分为4期。血肌酐<178μmol/L,称为慢性肾衰竭代偿期,血肌酐为178-442μmol/L,称为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即氮质血症期。血肌酐的水平为442-707μmol/L,称为肾衰竭期。血肌酐>707μmol/L,称为尿毒症期。根据血肌酐值,可明确肾损害的程度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目前按照国际标准,除根据血肌酐外,可根据血肌酐结合年龄、性别、体重,计算肾小球的滤过率eGFR。通过eGFR,将肾功能分为5期,eGFR<15ml/min,称为尿毒症期,需做好肾脏替代治疗及其准备工作,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者肾移植。
    2023-08-01
  • 肾衰竭是尿毒症吗(视频)

    肾衰竭是尿毒症吗
    严格来说,肾衰竭和尿毒症是两个概念,肾衰竭所包括的概念要大于尿毒症。临床上把慢性肾衰竭分为4期,肾功能代偿期、肾功能失代偿期、肾衰竭期和尿毒症。尿毒症只是肾衰竭的终末阶段,也就是最后1个时期。根据血肌酐的数值可以对肾衰竭进行划分,尿毒症患者也有特殊的临床表现,具体情况如下:一、血肌酐划分:1、肾功能代偿期:血肌酐≤177μmol/L;2、肾功能失代偿期:血肌酐<442μmol/L;3、肾衰竭期:血肌酐<707μmol/L;4、尿毒症期:血肌酐>707μmol/L。二、症状表现:1、消化道症状:患者可以有明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出现便血,有些患者就诊时不是到肾内科,而是到了消化科;2、明显贫血:有些患者就诊是到血液科,而没有到肾病科。患者通常有明显的肾性贫血,血红蛋白常常<80g/L,甚至<60g/L;3、其他系统症状:可以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甚至出现脑部改变,如脑出血、脑血栓等。肾衰竭包括尿毒症期,有一部分是在尿毒症前期,前期临床表现相对较轻,到了尿毒症期患者的临床表现往往较重。
    2023-08-01
  • 熬夜会导致尿毒症吗(视频)

    熬夜会导致尿毒症吗
    单纯熬夜不会导致尿毒症,但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基础上,如果患者经常熬夜,机体免疫力下降,出现感染等情况,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肾脏负担,由慢性肾衰竭直接进展到尿毒症期。尿毒症通常是在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上出现的疾病,病程比较迁延,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出现肾功能的逐渐恶化,导致肌酐水平明显升高,肾脏排毒和排水能力明显下降,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通常还合并肾脏萎缩以及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水肿、高血压等表现。对于尿毒症患者,机体免疫力会比较低,要适度休息、规律作息、饮食控制等,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2023-08-01
  • 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饮食护理措施(视频)

    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饮食护理措施
    慢性肾衰竭患者饮食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低蛋白饮食:根据病人肾小球滤过率来决定,如果病人肾小球滤过率在90ml/分以上,通常对于蛋白摄入没有要求。如果病人肾小球滤过率在60-90ml/分,蛋白质摄入要求降到0.8g每公斤体重每天,不算是低蛋白饮食,仅是限制蛋白饮食。如果肾小球滤过率在30-60ml/分时,要求蛋白质摄入降到0.6g每公斤体重每天。如果病人肾小球滤过率降到30ml/分以下时,蛋白质摄入要降到0.4g每公斤体重每天;2、优质蛋白饮食:包括动物蛋白和大豆蛋白;3、低磷、低钾饮食:随着病人肾功能进展,病人排钾、排磷能力减弱,所以要求病人吃的食物里面含钾量不能过高,含磷量不能过高。
    2023-08-01
  •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饮食护理(视频)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饮食护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饮食护理措施具体如下:1、低蛋白饮食:慢性肾衰竭患者容易出现蛋白质代谢异常,当患者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时,要求低蛋白饮食。如果肾小球滤过率<300ml/min,要求极低蛋白饮食,还需补充α-酮酸,并供给患者足够热量;2、低盐、低脂、低嘌呤饮食:如果患者盐摄入增多,会出现水肿、高血压等情况。脂摄入增多以后,会导致患者出现高脂血症。嘌呤食物摄入增多,会出现高尿酸血症;3、低钾、低磷饮食:患者肾功能严重不全时,钾和磷的摄入增多后,容易出现高钾、高磷血症,带来一系列严重情况。
    2023-08-01
  • 尿毒症能同房吗(视频)

    尿毒症能同房吗
    尿毒症患者能否同房,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及临床表现判断,具体如下:1、自身状况较好:如果患者由于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功能损害,已经发展到尿毒症期,临床蛋白尿较少,血压控制较好、心功能较好,可以适当同房;2、自身状况较差:如果尿毒症患者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浮肿较重、血压高不易控制或伴心衰,同房可能增加心脏、肾脏负担,具有风险。导致尿毒症原发病较多,如糖尿病肾病易向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方向发展,糖尿病肾病患者发展至尿毒症时,易出现心功能不全,同房需多加注意。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压控制较差或蛋白尿较多,易向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方向发展。此外,高血压肾损害、多囊肾患者,随病变进展,易出现尿毒症。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