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

  • 慢性胃炎会发展到胃癌吗(视频)

    慢性胃炎会发展到胃癌吗
    慢性胃炎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即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主要病因,国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大约为50%-70%,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大致相当于慢性胃炎患病率,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因此,人群中成人慢性胃炎患病率逐渐升高,在50%以上。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引起胃炎,长期感染后部分患者可有胃黏膜萎缩和化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密切相关,属于胃癌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到胃癌,中间需要经过肠化生、异型增生两个阶段,此过程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否发展成为胃癌与萎缩严重程度、是否合并肠化以及异型增生等情况密切相关。因此,定期胃镜检查是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的最重要途径。
    2023-07-31
  • 慢性胃炎胃糜烂严重吗(视频)

    慢性胃炎胃糜烂严重吗
    慢性胃炎胃糜烂在内镜下诊断时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糜烂是胃黏膜缺损伴渗血、血痂覆盖。严重与否和基础疾病是萎缩或者浅表相关,若糜烂范围很广,出血量比较大,病情较重,要积极治疗。 在此处取病理活组织检查,显示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或者局部黏膜有少量缺失时是急性炎症。慢性胃炎伴糜烂要用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使糜烂环境能够修复。抑酸药物有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或埃索美拉唑,任选其中一种,亦可在加用黏膜保护剂,而中医中药治疗有很好疗效。
    2023-07-31
  • 急性胃炎与慢性胃炎区别(视频)

    急性胃炎与慢性胃炎区别
    急性胃炎与慢性胃炎在诊断时主要根据病史和诱发因素确定。若患者短期内出现呕血、黑便,可有明确诱发因素,如饮酒后剧烈呕吐可能是大面积心梗后,叫应激性溃疡或者应激性黏膜炎症。如大面积烧伤、严重挫伤、车祸后、地震引起挤压伤,可导致患者处于长时间应激状态,出现胃黏膜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部分患者是由于饮食刺激导致,因此有明确病因诊断为急性胃炎。 慢性胃炎人人都可诊断,在做胃镜时,若看到胃黏膜有红白相间,伴有糜烂或者伴有出血病灶,就诊断是慢性浅表性胃炎,也叫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若显微镜下看到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甚至伴有血管增生、腺体减少,可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2023-07-31
  • 慢性胃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视频)

    慢性胃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消化科疾病,一般可以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消化不良,或者是吃进食物之后总觉得发胀下不去,同时有反酸、烧心等现象。有时候会出现嗝逆、嗳气或者大便不成形的表现。胃炎患病时间加长,就会导致乏力、纳呆等症状。 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时候不是特别明显,一般要通过胃镜的检查来明确其属于哪一方面的问题。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也因人而异,每个人的表现不尽相同,所以临床上又通过患者的舌、脉和症状进行辨证论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23-07-31
  •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法(视频)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常说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常见内镜检查之后的诊断,对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上比较常见,若没有特别症状无需给予特殊治疗。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有明确病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建议将幽门螺杆菌根除。 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同时合并非特异性症状,如腹胀、不典型腹痛、消化不良的表现,建议规律饮食、生活作息规律,同时给予针对消化不良症状的对症治疗。因此,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表现,可通过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善以及药物治疗,明显缓解症状。
    2023-07-31
  • 口苦怎么回事(视频)

    口苦怎么回事
    嘴里发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病人除了口苦,还会有伴随有反流、烧心的症状,这部分病人可能就是胆汁的反流,也就是常见到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或者是叫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这部分病人因为贲门的压力下降,导致胆汁反流到口腔引起的口苦; 2、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这部分病人常见有口干、口苦,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还伴随口气的表现,我可以检测幽门螺杆菌; 3、胆汁排泄障碍引起,可能有胆汁酸排泄障碍以后引起,包括有胆结石表现、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或者叫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疾病。
    2023-07-31
  •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症状是什么(视频)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症状是什么
    慢性浅表性胃炎多无特征性症状,常表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具体表现如下: 1、痞满:表现为饭后胃胀、痞满不适; 2、嗳气:俗称嗝气。即使未进食仍然出现嗳气; 3、隐痛:无明显规律性,大部分患者表现为饭后隐痛不适; 4、食欲不振:表现为无食欲,吃饭不香; 5、大便不成形。
    2023-07-31
  •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视频)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方法如下: 1、最主要的方法是抑制胃酸分泌,除非萎缩胃炎以外,在治疗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还有胃溃疡等胃部疾病时,抑制酸分泌都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原来使用H2受体拮抗剂,现在药物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比如雷贝拉唑、艾司奥美拉唑等,治疗效果都较好; 2、保护胃黏膜,因为胃病除侵袭因素增加外,比如胃酸分泌增加,还有胃黏膜本身的保护性因子减少,所以需要使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进行治疗; 3、消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也非常重要; 4、减少侵袭因子,比如使用相对损胃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波立维,还有部分中药,比如三七粉,对胃部都有一定的伤害,在治疗胃病的时候,此类药物均应停用; 5、对胃部本身的症状进行治疗,比如腹胀,需要使用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及消化酶之类的制剂,对浅表性胃炎症状的缓解,都有一定帮助。
    2023-07-31
  • 慢性浅表性胃炎能治好吗(视频)

    慢性浅表性胃炎能治好吗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以浅表胃黏膜中淋巴单核细胞增多为特征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其实在病情中属于比较轻的一种。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的慢性浅表性胃炎都可以治愈,只有非常少的人进展为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是比较轻的上腹部不适、隐痛,可伴有嗳气、恶心、反酸等。治疗原则主要是病因治疗,以及药物对症治疗。治疗方针是消除病因、药物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常用药物治疗,第一类是胃黏膜保护药,如硫糖铝、吉法酯;第二类是调整胃肠动力的药,如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第三类是抗生素,主要针对的是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第四类是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H2受体拮抗剂,包括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和质子泵抑制剂,常用的有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第五类是胃酸中和药物;第六类是助消化的药物。如果有情绪问题,可以用一些情绪调节的药物。另外,应注意停止一切可能引起胃黏膜损伤的药物。
    2023-07-31
  • 得了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怎么办(视频)

    得了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怎么办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胃镜下可见到胃黏膜表面充血、水肿,伴浅表黏膜糜烂。如果患者糜烂症状较轻,糜烂面积较小则属于较轻慢性胃炎,经过治疗可以好转,不必过于担心。其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一般治疗,停用可刺激胃肠道药物,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进餐定时,防止饥饱过度,避免辛辣、生冷、过咸食物及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食,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2、检测幽门螺杆菌,如果阳性需要应用三联或四联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治疗后还要复查以确保清除; 3、应用抑酸药物如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应用黏膜保护剂可促进炎症消除,经过及时治疗一般能够治愈,预后良好。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