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

  • 强迫症的表现有哪些(视频)

    强迫症的表现有哪些
    强迫症的症状主要可归纳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强迫思维又可以分为强迫思想、强迫表象及强迫冲动;强迫行为往往是为了减轻强迫思维产生的焦虑而不得不采取的行动,患者明知不合理,却不得不做,比如患者有怀疑门窗是否关紧的想法,相应的就会去反复检查门窗确保安全。患者往往具有反强迫的意识,却不能有效控制其症状,因而内心非常焦虑。
    2023-07-30
  • 强迫症怎么治疗(视频)

    强迫症怎么治疗
    强迫症是一种相对比较复杂的神经心理疾病,病程较长,需要采取综合治疗。常见的治疗措施包括: 1、药物治疗:用以平衡大脑内部的神经递质,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如氯米帕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等; 2、心理治疗:强迫症患者往往过于追求完美,心理治疗可以完善其性格缺陷,提升其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使其不断成熟。
    2023-07-30
  • 严重洁癖强迫症怎么办(视频)

    严重洁癖强迫症怎么办
    严重洁癖强迫症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会交际,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也有一定的影响。其治疗方法包括: 1、心理治疗:包括森田疗法、认知治疗等; 2、药物治疗:包括舍曲林、文拉法辛、氟伏沙明等,大部分患者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3、手术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无效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应考虑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微创手术,包括脑立体定向手术和脑深部电刺激。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以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2023-07-30
  • 什么是强迫症自测表(视频)

    什么是强迫症自测表
    临床上测试强迫症的方式包括强迫症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可检测自己有否有强迫症的症状及病情轻重。大部分强迫症自测表可在网络下载并自测,但临床上只能用作参考,具体情况建议患者要及时去医院进行准确诊断,以免耽误病情,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2023-07-30
  • 什么是青春期强迫症(视频)

    什么是青春期强迫症
    强迫症的类型很多,儿童时期的强迫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功能的发育和自我认知的完善,多数患者强迫症状可逐渐缓解或消失,部分患者的症状到青春期后并未完全消失,故称之为青春期强迫症。强迫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怀疑、强迫性洗手等症状。
    2023-07-30
  • 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视频)

    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如下: 1、药物治疗:包括中药、西药两类; 2、物理治疗:借助于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治疗,如经颅磁刺激治疗,适用于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患者;以及生物反馈治疗,也称放松治疗,对于焦虑患者效果较好;激光照射治疗目前疗效还有待商榷; 3、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存在多种门派,如认知行为治疗、婚姻家庭治疗、团体心理治疗、森田疗法、叙事治疗等。
    2023-07-30
  • 什么是焦虑性神经官能症(视频)

    什么是焦虑性神经官能症
    焦虑性神经官能症实际为一种焦虑症。神经症里有许多小分支,比如焦虑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强迫症等。焦虑性神经症就是以焦虑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也是焦虑症当中的一种。它是一种非正常的焦虑情绪反应,以没有缘由的紧张焦虑或超出正常范围的焦虑为主要表现,其治疗方法除心理治疗外,还可采用药物治疗,但最重要的是自我的心理调节。
    2023-07-30
  • 儿童抽动症并发强迫症如何处理(视频)

    儿童抽动症并发强迫症如何处理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是反复出现刻板的观念和行为。强迫症与抽动症两种疾病是跟心理行为密切相关的疾病,所以常出现伴发的情况。随着年龄增长,抽动症伴发强迫症发生率会逐渐提高,如果抽动症患儿伴发强迫症,应该强迫症和抽动症同时进行治疗,才能取得很好的预后,强迫症取得很好的控制,对于抽动症的缓解有直接的帮助。如果仅治疗其中一种,由于发病机理以及治疗的药物机制不同,一种药物不是能够很好的控制两种疾病,对患儿的预后没有帮助。
    2023-07-30
  • 青少年容易得抑郁症吗(视频)

    青少年容易得抑郁症吗
    青少年属于临床常见的抑郁症群体,多以中学生为主。由于作息时间较少,缺乏体育活动,学习压力过大,导致中学生的身心处于高焦虑、高疲惫的状态,此时应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部分青少年的抑郁表现为强迫、焦虑,此时需要家属密切关注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心理需求,及时给予关心,进行心理交流、疏导,缓解焦虑、强迫症状,必要时可给予药物治疗,可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2023-07-30
  • 强迫症是怎么产生的(视频)

    强迫症是怎么产生的
    强迫症成因较复杂,目前病因不明,可能与家庭、社会背景有关: 1、临床研究发现很多强迫症患者父母亲一方也患有强迫症,或伴随有强迫行为,强迫行为一方面来自遗传,另一方面可能来自于自身模仿; 2、与神经生化改变有关,如五羟色胺、多巴胺功能改变; 3、神经影像学可发现患者大脑某区域葡萄糖代谢异常,某些皮质体积减小。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