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

  • 扩张型心肌病怎么得的(视频)

    扩张型心肌病怎么得的
    扩张型心肌病可以由多种原因导致,多数患者查不到相应病因,称为做特发性心肌病。具体如下: 1、随着目前技术发展,少数患者与基因相关; 2、少数患者为继发导致扩张型心肌病,如慢性心肌炎,反复迁延性慢性心肌炎,缺血性心脏病或者心肌梗塞患者反复冠脉心肌缺血,或者为川崎病,也可表现为缺血性心脏病,最终可表现为继发性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结缔组织病、药物中毒、化疗药物影响到心肌,也可以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患者病因不同。因此临床上看到扩张型心肌病,一定要区分患者为特发性,还是继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如果为继发性扩张型心肌病,针对继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原因做相应去除。如果为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针对扩张型心肌病做相应的处理即可。
    2023-08-01
  • 冠状动脉疾病有哪些(视频)

    冠状动脉疾病有哪些
    冠状动脉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包括典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出现斑块,引起血管狭窄;2、冠状动脉痉挛:临床表现与经典的冠心病症状相似,会出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但血管造影提示血管较光滑,没有斑块或狭窄;3、川崎病:常见于儿童,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可累及冠状动脉开口,导致冠脉扩张;4、冠状动脉肌桥:冠状动脉应在心脏表面,但这类患者天生有段血管进入心肌内再出来,这时肌肉会对血管产生一定压缩;5、其他冠状动脉变异:部分疾病是冠状动脉开口变异,此外部分是冠状动脉与心房、心室、肺动脉间形成血管瘘。
    2023-08-02
  • 川崎病是怎么引起的(视频)

    川崎病是怎么引起的
    川崎病1967年首次由川崎富作先生命名,到目前为止,它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是特别明确。 目前总体研究显示,是易感个体,感染因素诱发的超敏反应导致全身血管炎症,主要影响全身中等大小的血管炎。感染因素的主要原因,现在研究多数提示考虑是各种各样的细菌,像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耶尔森菌,以及EB病毒感染等因素。 易感的个体有一部分研究报道,有些家族甚至有遗传的因素所导致,但是这都不是明确的机制。现在的研究是全身的感染因素所诱发T细胞、B细胞功能异常导致的免疫功能亢进引起全身血管炎。 最多见的是在冠状动脉,其它血管像髂动脉、肺动脉,甚至其它脏器,肝脏,甚至胰腺、胆囊、肺部都可以引起血管炎的病变。
    2023-08-02
  • 川崎病能自愈吗(视频)

    川崎病能自愈吗
    川崎病一般大部分在于早期诊断,因为它和感染性的疾病很容易混淆,会出现发热、皮疹,然后球结膜充血,甚至有部分孩子会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有时候对于一些普通的儿科医生来讲,做不到早期诊断。 目前研究,90%以上病人需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治疗的最佳窗口期是在发病的5-7天,如果及时给予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等联合治疗,这部分孩子能够完全治愈。 至于会不会自愈,目前研究有极少部分的孩子,如果经过抗感染治疗之后,体温也能够逐渐正常,没有出现冠状动脉病变,这只是侥幸的心理。如果没有及时诊断和治疗,大部分孩子还是容易合并冠状动脉,甚至其它部分血管炎病变。 目前没有证据指向川崎病不需要去治疗能够自愈,绝大部分孩子还是要规范诊断、治疗,然后需要跟其它感染性疾病,甚至其它像血管炎的疾病、像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还有其它自身性炎症疾病进行鉴别,以免延误诊断,导致冠状动脉病变,影响预后。 家长碰到发热不退,甚至炎症出现皮疹、双眼球结膜充血,炎症指标非常高,甚至有些小婴儿只是表现为发热,其它5个临床表现没有出现,需要反复实验室评估,做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如果这些指标都提示炎症指标非常高的情况下,及时做心脏彩超。 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的婴幼儿,千万要注意川崎病,这是不容忽视的鉴别诊断,对于临床医生来讲是很重要的评估手段。
    2023-08-02
  • 小儿川崎病严重吗(视频)

    小儿川崎病严重吗
    所有疾病都有严重患者,也有不严重患者。如感冒,部分流感患者会有较重症状或有各个系统合并症。川崎病症状较轻,在门诊按感冒也可以治好。 部分川崎病可以自愈,但也有特别严重的川崎病,各个脏器受累甚至会合并失血或会出现严重的肝损,出现神经系统受累。 部分孩子特别烦躁不安,腰穿后会发现蛋白等指标会有升高,即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部分患儿烦躁甚至惊厥,经过治疗后一般都会好转。 但部分患儿会出现严重的冠状动脉扩张或巨大的动脉瘤,该情况比较危险,如患者剧烈运动或哭闹时,可能会出现冠脉破裂,会有死亡风险。 比较严重的川崎病相对比较少见,部分川崎病患者会有循环问题,会出现休克,但相对比较少见。多数川崎病及时发现,积极治疗都可以完全好转。
    2023-08-02
  • 小儿川崎病是什么病(视频)

    小儿川崎病是什么病
    川崎病是由日本人最早发现,最后以其名字命名的疾病叫川崎病。发现在亚洲人群包括中国人群,儿童川崎病相对比较高发。中国也有大量川崎病的患儿,实际该病为血管炎,主要影响心脏的冠状动脉。儿童血管炎比较典型的早期症状是发烧,持续发高烧、血象和炎性指标都很高,用抗生素没有效果,随后可能会出现眼睛红即老百姓讲的白眼仁红充血,但是一般没有分泌物,不像结膜炎感染有分泌物。身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疹子,部分患儿口唇干红,有的患儿可以出现皲裂、杨梅舌,杨梅舌即舌头出现如杨梅上的粗大颗粒或草莓上的粗大颗粒。部分孩子会出现手脚硬肿,即手和脚潮红硬肿。一般有以上特点,再加上血象、炎性指标很高,患者为小婴儿,首先便要考虑川崎病。
    2023-08-02
  • 小儿川崎病的表现(视频)

    小儿川崎病的表现
    小儿川崎病的典型表现具体如下: 1、最典型的表现是持续高热,部分孩子烧到39℃、40℃,吃退烧药可能很难下降; 2、球结膜充血,即白眼仁充血,与感染不同,该疾病的白眼仁充血往往没有分泌物,但部分患儿由于眼睛充血会感到不适,揉眼睛时可导致继发感染,有经验的大夫可以区别诊断; 3、患者会出现皮疹,可以在刚开始发烧时出皮疹,也可以烧几天后出皮疹。部分患者先出皮疹,可以在脸上或全身出现红色典型斑丘疹,压一下可以褪色; 4、患者会出现口唇改变,一般小孩口唇发红、很潮湿、很湿润。川崎病孩子的口唇表现为特别干燥,与正常孩子的区别很大,川崎病孩子的口唇是干红,而且部分孩子症状严重时口唇会有皲裂出血,该症状对川崎病的诊断很有意义; 5、早期患者舌尖特别像杨梅或草莓,叫杨梅舌或草莓舌,即舌乳头颗粒特别大、特别红,这也是诊断川崎病的提示; 6、手脚硬肿,随着患者发烧,患者的手和脚会出现潮红、硬肿,与正常儿童的柔软手脚并不一样; 7、部分患者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家长可能很难发现,往往都是在住院或看病的过程中被大夫发现,摸患者颈部可能会有肿大淋巴结,是川崎病的重要线索之一。 最主要的典型表现大概为以上所列,临床诊断中若患儿有发烧也有以上几条表现,便可以诊断为川崎病。川崎病的诊断是除外性诊断,虽然有以上几条标准,但并不是所有符合以上标准的都诊断为川崎病。猩红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疾病也有类似症状。
    2023-08-02
  • 小儿川崎病传染吗(视频)

    小儿川崎病传染吗
    川崎病是一个风湿免疫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管炎,该疾病跟感染可能有关系,如患者早期有感冒或有病毒感染或有诱因促使患者有川崎病。川崎病本身没有传染性,因为该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没有传染源所以不可能传染。川崎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背景有关。随着基因检测的不断发展,很多医院会去对川崎病的患者做基因方面的检测,发现有高危位点。环境原因包括感染,如部分患儿可能前期会有感染,触发患者发生自身免疫性现象。还需要去做更多的流行病学调查,去做更多的研究来寻找原因。
    2023-08-02
  • 怎么判断小孩得了川崎病(视频)

    怎么判断小孩得了川崎病
    川崎病又叫做皮肤淋巴结黏膜综合征,是一种在儿童中比较常见的免疫性疾病,可以表现为发烧38.5℃以上的高烧,超过5天以上,会出现眼睛发红、身上起各种各样的皮疹、脖颈部淋巴结肿大、手指头硬肿,最重要的是可能会出现冠状动脉受累。如果小朋友出现反复高烧、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同时常规的经验性地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太理想,一定要考虑到该类疾病。尤其是观察到这些孩子球结膜充血、嘴唇干裂,有该情况一定要就医,避免延误川崎病的最佳诊治时机。对于这些小朋友来说,诊断川崎病之后,应该尽快地应用人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只要治疗时机得当,孩子会很快康复,同时不会遗留非常严重的后遗症。若一旦出现血小板数量升高等等情况,后续还会应用其它药物进行较长期的规范诊疗,以及定期复查心脏彩超情况。
    2023-08-02
  • 川崎病影响寿命吗(视频)

    川崎病影响寿命吗
    川崎病是儿童比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血管炎疾病。在这些孩子中会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临床表现,只要能够正确诊断,及时应用正确治疗,这些孩子最终都能够完全康复,并不影响寿命。但是如果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冠状动脉受累,尤其是出现了冠状动脉扩张甚至形成冠状动脉瘤,一定要进行严密的追踪复查和长期诊治。如果冠状动脉扩张达到一定程度,必要时可能还需要外科治疗。只要通过正确、准确的医疗诊断和治疗,这些孩子的寿命应该是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