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华

  • 精神受刺激如何恢复(视频)

    精神受刺激如何恢复
    精神受刺激在人生阅历当中难以避免,每个人都会经历无数次刺激、无数次磨难甚至无数次挫折才能成长。主要指比较大的刺激,当受到重大刺激时,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每个人承受能力或心理素质不同,在面对重大刺激时表现不一。比如在重大灾难面前,有人会出现心理上强烈反应,出现应激障碍,有人可能心理素质比较强、阅历比较丰富,有更多能量应对这种应激,可能不产生反应。 如果出现反应,也要视反应轻重而定,如果反应通过自己努力可以调节,则无需就医;如果经过努力调节无法恢复,一定要尽早就医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改善应激反应。
    2023-08-03
  • 感觉连玩都提不起兴趣怎么办(视频)

    感觉连玩都提不起兴趣怎么办
    如果一个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或者快感缺乏,无法体验到某个活动带来的快乐,而且对许多事可能没有兴趣,包括最轻松的玩耍,从专业角度认为可能出现抑郁情绪。 考虑到抑郁情绪层面,首先建议一定要寻找专业医生做出专业判断、治疗和干预,由医生判断目前的程度是否达到疾病诊断标准。总之,当一个人出现不想玩、对玩提不起兴趣,出现比较明显的情绪低落问题,此时一定要尽早找专业医生寻求帮助。
    2023-08-03
  • 抑郁症是怎么得的(视频)

    抑郁症是怎么得的
    抑郁症的发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确定原因,常见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如果抑郁症家族史比较明确,可能后代出现抑郁症风险较其他人高;还有心理社会学因素,如受刺激及重大创伤,或者遇到重大事情或障碍;个体因素,如性格、人格是否健全,还有阅历等都可能成为抑郁症患病因素。 所以抑郁症被认为是遗传因素或者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学因素相互作用或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未明确。
    2023-08-03
  • 感觉很压抑看不到希望怎么办(视频)

    感觉很压抑看不到希望怎么办
    如果一个人总是感到压抑、看不到希望,首先应想到抑郁症。人在抑郁时情绪低落、快感缺失、兴趣缺乏,看问题总是看到悲观和不好的一面,看不到希望,自觉没有未来、绝望,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学习、交往。 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第一时间看精神科或心理医生,判断是否患抑郁症以及抑郁症程度,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专业治疗,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坚持长期治疗,配合医生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才能彻底告别此种现象。
    2023-08-03
  • 忧郁症早期症状(视频)

    忧郁症早期症状
    忧郁症学名抑郁症,以前会叫忧郁症,抑郁症应该是现在比较热门的词汇,也是全社会关注的心理疾病,较为常见,认为是“心灵上的感冒”。其实科学角度抑郁症是精神心理疾病中的重型疾病,不是简单的“感冒”。 抑郁症常见表现主要是情绪比较低落、提不起情绪,没有发自心底的快乐。思维迟缓,自觉脑子变笨、变慢,甚至记忆力、注意力都不如以前,说话慢、活动变少、干事没有动力、没有激情,很多以前感兴趣事都变得没有兴趣,每天变得很懒散、不愿意学习、不愿意做事甚至不愿意工作。严重时会觉得活着没意思,进而发展为重度抑郁程度,所以不同程度抑郁,表现会有所区别,但都是围绕情绪低落为核心症状展开。
    2023-08-03
  • 总是想哭是怎么回事(视频)

    总是想哭是怎么回事
    每个人都会有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高兴时会笑,不高兴时会哭。每个人都经历过偶尔哭,或者遇到事、遇到相应情境,哭是正常现象。如果反复哭、经常哭,在不该哭的情境或氛围也哭,需考虑属于疾病范畴。 最常见疾病是抑郁症,情绪低时会感到绝望、感到悲观、感到失望,甚至感到自责自罪,觉得自己对不起任何人、觉得自己前途没有希望、觉得自己没有未来、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可能会出于悔恨、出于自责、出于无望或者绝望而哭泣,情绪会变得特别敏感而脆弱,哭阈值会大幅度降低。可能以前没有强烈情绪反应,现在就会悲伤、流泪,这些现象在抑郁症患者身上最常见,如果看到一个人经常、反复无诱因流泪时,应该考虑是否为抑郁症。
    2023-08-03
  • 自言自语人是不是有精神病(视频)

    自言自语人是不是有精神病
    如果4岁以前孩子自言自语,可能是正在学习语言,语言发展尚未完善或者正在语言发展快速时期,这时自言自语属正常现象。如果4岁以后还经常自言自语,可能考虑为精神疾病,即重性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假设有自言自语,提示可能有幻觉,特别是幻听症状,患者可能听到有声音不断地跟自己说话,外人看起来就是自言自语,这种情况在重性精神病上非常常见;还有一种情况是孤独症或者叫孤独症谱系障碍,这类人一生都可能有自言自语现象,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旁若无人地哭、旁若无人地说、旁若无人地笑,不顾及周围环境,此种疾病也可能出现自言自语现象。
    2023-08-03
  • 如何控制自己情绪不发脾气(视频)

    如何控制自己情绪不发脾气
    如果一个人总是发脾气属不正常现象,所以这个问题更应该理解为如何更好地调节情绪,多数时间情绪保持稳定状态。 情绪会受各种因素影响,如果压力大,可出现情绪较差,所以要学会各种减压方法和技巧。不同人减压方法不同,有人喜欢运动,可能通过打球出汗、爬山、跑步可达到减压目的;有人喜欢安静,可能听音乐、弹琴、唱歌可以达到减压目的。这些技巧无好坏之分,对情绪调节会很有帮助。如果使用这些方法,情绪仍然不能稳定,需要找专业人员求助,排除患某种心理方面的疾病。
    2023-08-03
  • 一天到晚怀疑自己有病怎么办(视频)

    一天到晚怀疑自己有病怎么办
    在生活中特别是中老年人,每天总怀疑自己患各种各样的疾病,做各种各样检查,很多时候没有发现明显或没有明确器质性病变,是心理学的一种常见现象。原来称为疑病性神经症,后来新诊断标准为躯体化障碍,即坚信自己患某种疾病,是一种心理现象,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目前针对这种现象主要治疗方法是心理治疗,必要时结合药物治疗。另外,隐匿型抑郁症也可能会表现为躯体化症状,总怀疑自己患病,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抗抑郁治疗。
    2023-08-03
  • 心理扭曲表现(视频)

    心理扭曲表现
    心理扭曲不是一个专业术语,可以认为是心理不正常,其涉及到心理健康的内涵,心理指心理活动,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这三种表现,认知又包括感觉、知觉、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联想、表象、智力等。 心理活动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可以认为是心理出现不正常,所谓心理扭曲广义是心理不正常,即某一个环节或者某几个环节出现问题;狭义心理扭曲常指心理变态、心理严重不正常,已经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交往,此时将这种现象称为心理扭曲。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