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

  • 尿崩症怎么治疗(视频)

    尿崩症怎么治疗
    尿崩症的原因是由于身体缺乏抗利尿激素,会导致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从而小便量较多。治疗比较简单,即额外补充缺乏的激素,目前在临床上运用的有口服制剂以及针剂,治疗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口服的药物叫做去氨加压素片,针剂是长效尿崩停,口服药物服用起来比较方便,吃药以后患者的小便会减少,但是如果吃得太多,有可能导致小便量过少,水分在体内停留、储存比较多,会导致水中毒。通常尿毒症患者服药以后,控制自己的小便量每天在2000mL左右,不超过3000mL,也就是和正常人的小便量类似或者稍多,但太少或者太多都不行,能够控制小便量在2000mL左右服用的剂量比较合适。另外吃了药也不能够随便地停用,因为停药后,小便量可能会显著增多。
    2023-08-01
  • 脑性耗盐综合征和尿崩症的区别(视频)

    脑性耗盐综合征和尿崩症的区别
    脑性耗盐综合征和尿崩症的区别具体如下:1、丢失物质:脑性耗盐综合征是身体的氯化钠不能够被肾脏重吸收,从尿中排出去,因此它是钠的丢失增加。尿崩症的患者是由于身体缺少某种激素,导致水分不能重吸收,从尿中排出去。因此尿崩症患者是水分的流失增加,即两种疾病丢失的物质不一样;2、发病原因:脑性耗盐综合征往往见于颅脑受到创伤,比如车祸或者做开颅手术以及颅内有炎症感染病变,导致身体对钠重吸收的因子分泌减少,患者会出现钠的排泄增加。尿崩症的患者往往也是由于颅内的病变,但如果累及到下丘脑或者垂体、垂体柄时,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出现对水的重吸收减少;3、临床表现:脑性耗盐患者因为钠丢失增加,有可能会导致小便量增多,但往往并不是特别明显。尿崩症的患者多尿则非常明显,一般会有十几斤甚至二十斤以上,而脑性耗盐综合征的患者,尿量是3000-4000mL。
    2023-08-01
  • 尿崩症吃什么药最有效(视频)

    尿崩症吃什么药最有效
    尿崩症患者吃重组去氨加压素治疗效果比较好,患者发生尿崩症是因为身体缺少能够促进水分从肾脏重吸收的激素,叫做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产生,通过垂体柄运输到垂体后叶储存,如果上述生产、运输和储存的任意一个环节出问题,可能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出现尿崩症。 尿崩症临床表现是口干、喝水多、排尿多,每天排尿量与饮水量基本维持平衡,饮水量及小便量比较多,为5-10kg。 如果患者确诊为尿崩症,可以通过服用去氨加压素片给身体补充抗利尿激素,效果比较好。服药时要注意调整剂量,应从小剂量开始用起,每个人对药物的敏感性不一样,如果服用药量过大,可能会导致水中毒。
    2023-08-01
  • 尿多的原因是什么(视频)

    尿多的原因是什么
    患者主诉尿多首先要做排尿日记,需记录每日排尿时间、排尿量,以及是否合并尿急、尿不尽、尿疼等。如果24小时排尿总量>3500ml,叫多尿。如果总量正常,排尿次数增加,24小时排尿次数>8次或者夜尿>2次,叫尿频,也是异常情况,这两种情况在临床主诉上都主诉为多尿。 如果总尿量较多,需要考虑尿崩症、糖尿病,需要做其它相关检查。如果总尿量正常,但尿频,要考虑到前列腺疾病,是不是有泌尿系感染。尿频是因为各种原因刺激到膀胱三角区,造成的膀胱刺激症状,需要做相关的检查明确诊断,从而选择合适的药物,需要到医院来进行系统的诊治。
    2023-08-01
  • 中枢性尿崩症治疗(视频)

    中枢性尿崩症治疗
    中枢性尿崩的治疗有以下几个方面: 1、如果中枢性尿崩是因为原发疾病造成的继发症状,原发疾病改善之后,部分中枢性尿崩即可得到改善。如鞍区肿瘤,术前或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尿崩,肿瘤占位改善之后,中枢性尿崩的症状就能被改善; 2、部分患者原发病改善之后尿崩并不能改善,通常需要进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根据病情轻、中、重的程度不同,可以给予不同药物治疗。对于本质上相对比较轻,且没有垂体后叶素等药物时,可以给予利尿剂治疗,如卡马西平之类的药物替代,也有改善尿崩的作用。通常中、重度的尿崩需要给予垂体后叶素替代,中度尿崩可以给予弥凝等药物进行治疗。而对于重度尿崩,此类口服药物的作用相对较弱,需要给予垂体后叶素的长效制剂,如长效尿崩停等。
    2023-08-01
  • 中枢性尿崩症的症状(视频)

    中枢性尿崩症的症状
    中枢性尿崩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尿量比较多,通常24小时>4000ml。因为尿量较多,体内水分固不住,只能通过饮水来改善机体状态,从而出现多饮和多尿等表现。同时中枢性尿崩还会导致夜尿增加、尿频等症状。在夜间被惊醒时,排尿会比较急,有时还会有尿急的特点。因此,如果尿崩不能及时补充水分,有时还会表现为皮肤干燥、毛发没有光泽等表现。对于严重的尿崩症患者,如果并发有低钾、低钠的情况,还会有低钾、低钠相应的表现,比如倦怠等症状。此外,尿崩可造成胃的损伤,比如饮水过多造成的胃酸稀释,还会有厌食相关的表现。
    2023-08-01
  • 什么是中枢性尿崩症(视频)

    什么是中枢性尿崩症
    尿崩是指24小时尿量>4000ml,通常伴有尿比重降低,尿渗透压水平下降等症状。尿崩的原因第一种可能是因为垂体后叶素分泌水平下降,也就是垂体后叶功能不良所造成的,即中枢性尿崩。肾脏对垂体后叶激素的敏感性不足导致的尿崩,称为肾性尿崩。通常中枢性尿崩可以有原发性的,即垂体后叶功能不良造成,比如血运问题、炎症因素所造成的自身分泌不足,称为原发性垂体后叶功能不良的中枢性尿崩。此外,鞍区病变所造成的垂体后叶压迫而导致的垂体后叶分泌不足,也属于中枢性尿崩。
    2023-08-01
  • 完全性中枢性尿崩症的处理(视频)

    完全性中枢性尿崩症的处理
    中枢性尿崩根据尿崩的程度,分为轻、中、重三个不同的程度,完全性尿崩就是指中到重度的尿崩。完全性尿崩的原因就是垂体后叶分泌的垂体后叶激素的水平处在非常低下的状态,没有太多的自身分泌,造成尿崩的程度非常严重。 相对应的部分性尿崩,就是指垂体后叶还能分泌一部分垂体后叶激素,但是垂体后叶激素分泌的水平不是特别充足,对于机体而言,尿量会增加一些,但是增加的水平没有完全性尿崩增加的多,同时也会造成机体对水的需求相应增加。对于完全性尿崩的患者而言,需要的水比较多,而部分性尿崩患者需要的水相对较少。 完全性尿崩通常有两种原因,一种原因就是因为原发病变,比如损伤、垂体后叶功能不足、炎症等。自身分泌不足无法进行外科或是其它治疗,只能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如给予垂体后叶素的补充。对于完全性尿崩的患者,因为尿崩程度相对比较重,通常需要长效使用尿崩停或大剂量的弥凝。对于病变,比如鞍区生长肿瘤造成的继发性完全性尿崩,通常需要结合药物,但是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改善原发病,使病情得到完全缓解。
    2023-08-01
  • 血常规红细胞计数偏高是怎么回事(视频)

    血常规红细胞计数偏高是怎么回事
    导致红细胞计数升高的原因较多,红细胞是血液当中的有形成分,发生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情况,可以导致血液当中的血浆容量减少,血液发生浓缩,导致红细胞计数相对偏高。 高原地区居民、患有严重慢性心肺疾病,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红细胞蛋白病等长期缺氧的人群,可以出现红细胞代偿性增多,以携带更多氧气; 肾癌、肝细胞癌等可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的疾病,在促红素的刺激下可以出现红细胞计数偏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血液病,突出表现是红细胞计数显著增多。对于单一指标的变化,不必过于紧张,如果存在不适及时就医。
    2023-08-01
  • 高血钠怎么回事(视频)

    高血钠怎么回事
    高血钠原因如下: 1、大量失水,如过量使用利尿剂时,可导致血容量不足,可能会造成高血钠,需及时补充血容量; 2、尿崩症是内分泌的疾病,因肾小管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如果缺乏此激素,则无法从肾小管间液中将水分回吸到体内,所以会排出大量的像水样的尿。身体里的水分变少,产生高血钠,会感到口渴,大量喝水。治疗需补充抗利尿激素、去氨加压素,即DDAVP。使用后可以减少尿量,减轻口渴感,使血钠水平下降。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