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扁桃体下疝

  • 脊髓空洞的原因(视频)

    脊髓空洞的原因
    脊髓空洞症是临床常见疾病,目前发病原因已经明确。脊髓空洞属于神经系统病变,如大脑病变、小脑病变,临床上多以小脑病变为主,根本原因是小脑位置发生变化,即小脑离开原来的位置,下移到椎管内,进而下降到脊髓,并对脊髓造成压迫,导致椎管内血液循环和脑脊液循环障碍,从而引起脊髓空洞症,临床上称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空洞症的其他诱因多见于感染。
    2023-08-02
  • 脊髓空洞症会遗传吗(视频)

    脊髓空洞症会遗传吗
    颅脑发育畸形及寰枢椎发育畸形可有遗传情况,小脑扁桃体下疝,后颅窝狭小与发育相关,大多数脊髓空洞症不发生遗传,部分合并感染,多是后天因素,如脑出血、脑积水、小脑幕发育不良等,造成后颅窝狭小。脊髓空洞症是综合因素诱发,仅个别有遗传倾向。
    2023-08-02
  • 脊髓空洞症遗传吗(视频)

    脊髓空洞症遗传吗
    据目前国际和国内研究,脊髓空洞症没有遗传性,临床已治疗300多例,且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也未发现出现家族性发病。 脊髓空洞症原因很多,可合并多种病理、生理因素,但无遗传性。最多见的为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外文名字叫Chiari畸形,这个病理因素可导致脊髓空洞。所以出现这种病理,即存在合并该病理、生理因素的异常疾病,需严密观察,必要时早期干预。
    2023-08-02
  • 脊髓空洞症术后常见并发症(视频)

    脊髓空洞症术后常见并发症
    不同病因导致的脊髓空洞可存在不同术后并发症,如小脑扁桃体下疝或寰枢椎脱位导致的脊髓空洞并发症通常较少,可能仅有刀口不适,患者可逐渐恢复。部分脊髓空洞由粘连导致,或者小脑扁桃体下疝减压手术、栓系松解手术等术后,患者空洞未发生变化,仍需再次手术。此时临床会采取脊髓空洞分流术,通常分流分为三种情况,即分流到蛛网膜下腔、腹腔、胸腔。 临床常分流到胸腔,如果脑脊液分离过度,则可能导致胸腔积液。此外还可导致双下肢麻木,但可随时间逐渐缓解。
    2023-08-02
  • 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症怎么治疗(视频)

    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症怎么治疗
    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症是一个疾病的两个阶段。小脑扁桃体下疝是颅颈交界处的一种先天畸形,由于后颅窝狭小导致的一种先天性疾患,如果疾患加重可以引起脊髓空洞。小脑扁桃体下疝治疗根据下疝程度,有以下不同手术方法: 1、下疝较轻,无临床症状,可以临时进行观察; 2、下疝程度较重,出现相应症状,例如颈部麻木、肢体麻木,伴随脊髓空洞,可以进行局部骨性减压,症状继续加重,根据下疝程度以及后颅窝狭小程度,可以进行小脑扁桃体切除以及骨性减压; 3、脊髓空洞特别严重时,可以采取脊髓空洞分流术。 所以该病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采取的手术方法也不同,但是总体目的是要恢复后颅窝狭小体积起到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的目的。小脑扁桃体下疝伴随脊髓空洞需要根据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脊髓空洞程度以及患者年龄、症状,进行不同手术方法治疗。
    2023-08-02
  • 先天性脊髓空洞症严重吗(视频)

    先天性脊髓空洞症严重吗
    先天性脊髓空洞症是非常严重的疾病,是先天因素造成。因在胚胎期各种原因,使出生以后孩子寰枕部出现颅骨发育较狭窄,造成颅内小脑扁桃体下疝至枕骨大孔位置,造成脑脊液循环障碍,患者出现脊髓空洞,造成对称性、分离性感觉障碍。患者早期症状是出现肢体感觉障碍,特别是双上肢痛温觉障碍,即患者对温度、疼痛感觉丧失。如果再发展会出现肢体无力,继续发展可出现肌肉萎缩甚至出现爪形手。 如果不处理脊髓空洞,进一步发展可使患者出现大小便障碍,严重时可能出现瘫痪。脊髓空洞症患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期发现时经过正规医院正规手术治疗以后,90%以上病人能得到症状缓解;如果发现晚,治疗效果会比较差。因为神经细胞不可再生,所以到后期时,大夫只能在疾病基础上进行减压手术,神经功能不可能恢复。 此疾病虽然常见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要给手术大夫治疗提供空间,在有限空间之内做相应手术,才能取得比较满意效果。
    2023-08-02
  • 脊髓空洞症手术分流方法(视频)

    脊髓空洞症手术分流方法
    手术分流是治疗脊椎空洞症的一个比较常用的方法,但是脊髓空洞症的治疗方法比较多,具体选用何种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脊髓空洞的原因。由于外伤、炎症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空洞,如果没有明确需要去除的原因,可以对空洞进行分流手术。空洞的分流手术可以将脊髓空洞分流到椎管的蛛网膜下腔,也可以根据就近的位置分流,比如胸段的脊髓空洞可以分流到蛛网膜下腔或者胸腔,腰段的脊髓空洞也可以分流到相应的蛛网膜下腔。此外,脊髓空洞症最常见的原因是小脑扁桃体下疝,英文名称Chiari畸形,是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引起小脑扁桃体肥大,疝入枕骨大孔,影响颅颈交界区的脑脊液循环,造成脊髓的中央网扩张,逐渐形成脊髓空洞。所以这类疾病的治疗方式是进行后颅窝减压和颅底重建手术,从根源治疗脊髓空洞。
    2023-08-02
  • 寰枕畸形需要做哪些检查(视频)

    寰枕畸形需要做哪些检查
    寰枕畸形属于先天性慢性疾病,包括类型很多,比如颅底凹陷、小脑扁桃体下疝、扁平颅底、颈椎分节不全等。所以诊断治疗需要以下检查方式,比如颈椎平片、颈椎CT,CT包括平扫、各种重建,比如矢状位、冠状位重建,还有颈椎核磁,颈椎核磁包括很多序列,其中有一项序列非常重要,颈椎核磁中脑脊液电影,因为这类疾病常伴随脑脊液流动障碍,因此,脑脊液电影对辅助诊断以及指导治疗有很重要意义。其他检查比如体格检查,包括常规肌力测试,是其次辅助检查,寰枕畸形检查主要是平片、CT、核磁,核磁中脑脊液电影尤为重要。
    2023-08-02
  • 寰枕畸形治疗方法有哪些(视频)

    寰枕畸形治疗方法有哪些
    寰枕畸形不是单一疾病,是一系列疾病,包括颅底凹陷、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等,需要根据具体畸形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保守治疗一般不会扭转疾病进展,手术是较好的治疗方式。比如根据是否存在骨性不稳定,采取固定,然后根据小脑扁桃体下疝,阻塞脑脊液流动的情况,采取不同减压方式。寰枕畸形手术治疗主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解决不稳定,二是解决脑脊液循环障碍问题。
    2023-08-02
  • 小脑扁桃体下疝多少cm是重度(视频)

    小脑扁桃体下疝多少cm是重度
    小脑扁桃体下疝的严重程度,并不是单纯根据下疝几厘米进行判断。一般小脑扁桃体下疝,超过枕骨大孔圆0.5cm,即可以诊断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是否严重,一方面和下疝的距离有关系,更重要的和小脑扁桃体下疝的形态,以及继发的改变有关系。一些患者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甚至可以达到1-2cm,由于下疝的小脑扁桃体是一种薄薄的片状下疝,并没有造成枕骨大孔区,第四脑室出口部位严重的梗阻,也没有引起患者脊髓空洞。这一类小脑扁桃体下疝虽然下疝的长度很长,但是并不是重度的下疝。有部分患者的小脑扁桃体下疝是明显的楔形下疝,可能下疝只有5-6mm,但是已经造成第四脑室出口的严重梗阻,使颈髓、胸髓形成非常明显的空洞,进而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这种小脑扁桃体下疝也是一种重度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由此可见,小脑扁桃体下疝的距离,并不是决定是否严重的关键因素,而取决于下疝的形态,以及对第四脑室出口的梗阻、脊髓空洞的状况,还有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对于明显的小脑扁桃体下疝,应该及时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