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波

  • 脾功能亢进的症状(视频)

    脾功能亢进的症状
    脾功能亢进的表现主要是脾脏肿大和血细胞减少,而发生相应的临床症状。脾脏的性质与大小按原发病而异,至晚期脾脏可呈现明显肿大。血细胞减少可出现贫血,有感染和出血倾向。脾大多分为轻至中度增大,少数为巨脾。通常无症状,明显增大的可产生腹部症状,如饱胀感、牵拉感及胃肠受压而出现的消化系统症状。如有左季肋部与呼吸相关的疼痛及摩擦感,常提示脾梗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大,其脾功能亢进引起血细胞减少的程度不一致。通常淤血性脾大时血细胞减少较为明显。浸润所致的脾大时,脾功能亢进常不明显。
    2023-08-01
  • 脾大是脾功能亢进吗(视频)

    脾大是脾功能亢进吗
    脾大是较为常见的临床体征,引起脾大的原因较多。首先见于肝脏方面的疾病,长期的慢性肝炎、门脉高压或者肝硬化,而导致脾脏增大。另外,也可见于血液系统疾病,比如白血病。此外,临床中还见于寄生虫感染造成的脾脏增大。脾脏增大不一定代表脾功能亢进,单纯的脾脏增大,如果引起血常规中的白细胞或血小板降低,则称之为脾功能亢进。如果是其它原因所导致的脾大,则不能称为脾功能亢进。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脾大是否为脾功能亢进。
    2023-08-01
  • 脾功能亢进的检查(视频)

    脾功能亢进的检查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既往病史、实验室及其它相关的检查,可以做出明确诊断,具体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点: 1、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肝炎、血吸虫病、慢性寄生虫感染等病史,是否患有血液系统疾病,以及目前治疗情况如何; 2、脾大,肋下未触及脾者,脾区B型超声检查供临床参考,同时注意患者肿大程度,有无腹水、黄疸等; 3、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可以单一或同时减少; 4、增生性骨髓象。 脾切除后可以使血细胞数接近或恢复正常。
    2023-08-01
  • 慢性胆囊炎的注意事项(视频)

    慢性胆囊炎的注意事项
    慢性胆囊炎患者应注意饮食方面的调整,同时适当运动、增强体质,配合医生医嘱积极治疗,有助于疾病的恢复。其具体的注意事项如下: 1、急性发作期应禁食,使胆囊得到充分休息,以缓解疼痛; 2、注意卫生,防止肠道寄生虫和细菌感染; 3、饮食上多食新鲜食品蔬菜、富含纤维素等类水果,禁食牛奶、肉类和鸡蛋以及生冷、油腻或过硬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引起慢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 4、平时做到心胸宽广,心情舒畅,多运动,保持大便畅通,避免过度劳累,避免不良情绪刺激,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遵守医嘱,坚持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023-08-02
  • 慢性胆囊炎饮食提醒(视频)

    慢性胆囊炎饮食提醒
    慢性胆囊炎患者除需坚持服用药物外,营养饮食调理方面亦很重要。患者需合理地安排饮食,有利于病情的稳定和恢复,具体如下: 1、规律饮食,少食多餐,有利于刺激胆汁的分泌,使胆汁排泄通畅; 2、严格限制脂肪摄入,因胆囊炎发作时胆汁分泌障碍,脂肪消化吸收也受到影响,脂肪摄入过多可能诱发胆囊疼痛; 3、适量给予蛋白质丰富的饮食,如鱼虾类、瘦肉、蛋清等食物; 4、大量饮水,可以稀释胆汁,促使胆汁排出,预防胆汁淤滞,有利于胆道疾病的恢复,每日饮水量应保持在1500ml左右; 5、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和调味品,如辣椒、咖喱、芥末、酒、咖啡等;油煎、油炸及产气食物,如牛奶、洋葱、蒜苗、萝卜等; 6、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寄生虫和细菌感染。
    2023-08-02
  • 肝纤维化的病因(视频)

    肝纤维化的病因
    慢性肝损伤,如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酒精肝、脂肪肝、胆汁淤积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均可发生肝纤维化。常见肝纤维化病因具体如下: 1、病毒性肝炎:研究发现慢性病毒性肝炎一般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因为病毒持续存在,反复或持续炎症浸润,造成肝细胞损伤,导致肝实质发生炎症、坏死等病理变化,致使肝脏持续不断的纤维增生,逐渐形成肝纤维化; 2、脂肪肝: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在肝内过度蓄积,造成肝脏持续性损伤,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脂质代谢紊乱,使肝脏对炎症反应和各种肝损伤因素的易感性增高,进而促使肝脏纤维化的发生及发展; 3、酒精肝:酗酒可导致酒精肝病情的发展,其中间代谢产物乙醛不仅直接损害肝脏,还可诱发肝脏代谢紊乱,促使炎症免疫反应和肝纤维化的发生; 4、毒素和药物:肝脏是药物清除、生物转化和分泌的主要场所。当药物代谢过程中毒性产物的产生速率超过安全排泄的速率时,就会引起肝损伤,导致肝纤维化; 5、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临床上,肝细胞受累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或者胆管细胞受累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这类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攻击肝脏,从而引起感染,导致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2023-08-02
  • 肝纤维化的注意事项(视频)

    肝纤维化的注意事项
    肝纤维化患者应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发展,此外,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饮食调节:在日常护理中,肝纤维化患者的饮食应以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易于消化饮食为宜。做到定时、定量、有节制。早期可多吃豆制品、水果、新鲜蔬菜,适当进食糖类、鸡蛋、鱼类、瘦肉。应忌辛辣刺激之品和坚硬生冷食物,不宜进食过热食物以防并发出血; 2、情绪稳定:肝纤维化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因为肝脏与精神情志的关系非常密切。情绪不佳、精神抑郁、易怒激动均可影响肝的机能,加速病变发展; 3、动静结合:肝纤维化代偿功能减退,并发腹水或感染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在代偿功能充沛、病情稳定期可做些轻松工作或适当活动,进行有益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做保健操、太极拳、气功等。活动度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4、用药从简:肝纤维化患者切记不可盲目过多地滥用一般性药物,否则会加重肝脏负担,不利于肝脏恢复。对肝脏有害的药物,如异烟肼、巴比妥类,应慎用或忌用。
    2023-08-02
  • 肝纤维化的饮食提醒(视频)

    肝纤维化的饮食提醒
    肝纤维化形成与饮食因素也存在一定关系,因此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健康饮食:肝纤维化患者在日常需要注意尽量少吃油腻、腌制、油炸等食品。此外还需要少食多餐,尽量减轻肝脏负担; 2、补充蛋白质:由于肝纤维化患者肝脏损伤严重,就会严重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就有可能会诱发肝昏迷,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肝纤维化患者在日常需要注意适当补充蛋白质的摄入,如吃鸡肉、鱼、瘦肉、蛋类; 3、补充维生素C:适当补充维生素C,可以有效提高肝细胞的抵抗力以及促进肝细胞再生; 4、不饮酒:对于肝脏损伤严重的肝纤维化患者而言,饮酒无异于雪上加霜,对于肝纤维化病情的治疗和恢复危害巨大; 5、少量多餐:肝纤维化患者的消化功能降低,每次进食不宜过量,以免加重肝脏负担。每日进食4-5餐,供给细软、易消化、少纤维、少刺激的半流饮食或软饭饮食。如肉类食品必须充分煮烂,与蔬菜、水果一样必须细嚼慢咽; 6、适宜能量:能量应该维持平衡,然后根据病情、年龄、劳动强度做调整。
    2023-08-02
  • 5分钟搞懂肝纤维化(视频)

    5分钟搞懂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指各种损伤因素导致的肝脏损伤,造成肝细胞的水肿、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肝纤维化是肝受到损伤后的一种疤痕修复反应,如果导致肝损伤的病因不及时去除,长期反复的肝损伤会导致疤痕累积,破坏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最终发展成肝硬化。慢性肝病时间较长且病情控制不理想,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等,或长期大量饮酒、过度肥胖、长期服用损伤肝脏的药物,均易诱发肝纤维化。患者可表现出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出血,以及反酸、嗳气、呃逆、上腹部隐痛及上腹部饱胀等胃部不适症状。该病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于肝炎病毒采取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复制,防止病情发展。同时,给予药物治疗,以减少纤维素渗出,促进纤维素吸收。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