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增

  • 嗜酸性粒细胞偏低0.01是怎么回事(视频)

    嗜酸性粒细胞偏低0.01是怎么回事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成分之一,正常的情况下在体内的比例是5%以下。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主要与体内的过敏因素,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以及寄生虫感染有关,某些特殊的血液系统疾病,也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的降低并没有实际临床意义,即使降低至0,也并不代表自身出现疾病。因此,只有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时,才需要进一步前往医院就诊。
    2023-08-01
  • 肾病的检查有哪些(视频)

    肾病的检查有哪些
    慢性肾脏病检查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检查,慢性肾脏病时血常规检查结果可表现为红细胞、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压积出现下降,部分患者可能还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情况。还包括尿常规检查,可帮助确定慢性肾脏病的病因,还可依据尿液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可存在不同程度血尿、蛋白尿、有管型或尿比重下降情况。显微镜下看到红细胞管型通常提示肾小球肾炎,如果尿液中看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代表肾小管间质损伤。肾功能检查用于检查患者体内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水平升高通常提示肾功能异常; 2、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超声检查、CT检查以及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肾脏是否增大或萎缩,以及泌尿道是否堵塞,从而评估肾脏结构和大小; 3、病理学检查:在超声引导下取出肾脏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帮助明确慢性肾脏病的病因,有时可对慢性肾脏病进行分期。
    2023-08-01
  •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偏低是怎么回事(视频)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偏低是怎么回事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的成分,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的比例在0.5%-5%,一般嗜酸粒细胞增多往往反映有过敏状态或寄生虫感染、肿瘤以及血液系统疾病。但嗜酸粒细胞的比例降低,或嗜酸细胞的计数减少往往并没有临床意义,不提示有特殊疾病状态。临床上更关注的是嗜酸细胞计数增多,当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降低时,大家不用过分担心。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情况更多的见于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荨麻疹的情况,跟机体应激状态有关系。另外在合并寄生虫感染时,也会出现嗜酸细胞增多情况,临床上对老年人,更应该除外肿瘤情况,如当有实体瘤或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时,往往也会表现嗜酸细胞增多。需要血液科大夫进行进一步鉴别诊断。嗜酸粒细胞减少实际上在临床上并没有需要担心的问题,并没有器质性病变。
    2023-08-01
  •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高是什么原因(视频)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高是什么原因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成分,正常情况下占白细胞的0.5%-5%之间,正常白细胞数量在4000-10000/ml,所以嗜酸粒细胞一般在20-100/ml之间,嗜酸性粒细胞的绝对值计数如果超过1500/ml以上,认为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到血液科就诊,查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往往跟很多因素有关,最常见的因素是过敏,如有支气管哮喘及荨麻疹的情况下,往往会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还与寄生虫感染有关系,应该去做相应的血和大便化验,除外寄生虫问题。 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还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如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的患者也可能会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现在因为肿瘤发生率在逐渐增多,老年人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情况下一定要除外有没有其它系统的肿瘤,如胃肠道肿瘤以及实体器官肿瘤导致的嗜酸细胞增多,要到专业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2023-08-01
  • 猩红热的检查(视频)

    猩红热的检查
    猩红热的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当发现机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诊进行检查,具体的检查项目如下: 1、血象: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最多(10-20)×10^9/L,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中性粒细胞常常在80%以上,严重的病人可以出现中毒颗粒,出疹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以高达5%-10%; 2、细菌学培养:即病原学的检查,一般要做咽拭子或者是其他病灶分泌物的培养,可以有β溶血性链球菌生长,如果咽拭子或者咽分泌物培养出链球菌,也是确诊的依据;也可以做免疫荧光检测法,快速做出病原学诊断; 3、辅助诊断:抗“O”也就是抗链球菌溶血素抗体效价的增高,一般在1:400以上,以及脱氧核糖核酸B抗体效价的增高,有助于诊断。还有狄克试验,做皮内注射后,局部红肿直径如果超过1cm的就为阳性,发病早期是呈阳性的,恢复期转为阴性。阳性提示无抗毒免疫力,对猩红热易感,阴性表示有抗毒免疫力。
    2023-08-02
  • 皮肤起疙瘩瘙痒是怎么回事(视频)

    皮肤起疙瘩瘙痒是怎么回事
    瘙痒是皮肤科非常常见的症状,皮疹伴发瘙痒的疾病有很多。治疗关键是要明确疾病性质,按照疾病的诊断结果进行治疗。皮疹伴发瘙痒的疾病可以是过敏性疾病,如湿疹、荨麻疹、药疹、染发皮炎等;细菌感染性疾病,如脓疱疮;真菌感染性疾病,如足癣、体癣、股癣;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水痘;昆虫或者动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疥疮、阴虱;结缔组织病,如成人斯蒂尔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神经精神因素引起的神经性皮炎,还有皮肤淋巴瘤。物理因素,如夏季皮炎、日光性皮炎、大疱病等,还有比较常见的激素依赖性皮炎,妊娠时候的痒疹。 病因不同,治疗有极大差别。比如要想治疗过敏性疾病中的荨麻疹,要积极寻找病因,然后对症治疗;手足癣除了外用药,必要时还可以内服药,抗真菌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尤其是青年女性比较多见,迁延难愈,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所以这种情况用护肤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痛苦。瘙痒伴皮疹的患者,首先要明确它的诊断,根据诊断进行治疗,不能单纯用一个方法治疗。
    2023-08-02
  • 异位性皮炎的特点(视频)

    异位性皮炎的特点
    临床中异位性皮炎现称特应性皮炎,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特应性皮炎与遗传因素有关,常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家族史;第二,特应性皮炎是异种蛋白过敏;第三,血清中IgE型免疫球蛋白升高;第四,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特应性皮炎是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的皮肤病,其皮损常呈对称分布,且皮肤表面极度干燥,常有多形性皮损。
    2023-08-02
  • 鼻息肉会自己恢复吗(视频)

    鼻息肉会自己恢复吗
    鼻息肉是一种病,是一种全称,但是鼻息肉在医学中间,有一定的病理分型,比如嗜酸性粒细胞或者中性粒细胞增多性鼻息肉,以及过敏性息肉,息肉类型不同,往往治愈后果不同。总体来说,一旦鼻腔出现息肉样变,这种症状不会自愈,因为在光镜下可以看到组织极度水肿,或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状态。表面只有少量的血管存在,所以鼻息肉是不会消失。 对于鼻息肉的治疗,根据病理不同,往往治疗方案采取手术切除,也就是目前功能性鼻内镜微创手术。术后定期复诊换药,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2023-08-03
  • 鼻息肉是怎么回事(视频)

    鼻息肉是怎么回事
    鼻息肉,顾名思义,鼻腔里或者是鼻窦里出现息肉样的组织,但是鼻息肉的发生又是有很多原因的,从本质上来说是炎性组织,炎性息肉样变。 它和肿瘤不同,本质上来是炎症。但有些人鼻窦炎很多年也没有出现息肉,有些人满鼻腔的息肉。 炎症刺激不是指感染,它是一个黏膜的炎症,包括过敏因素刺激,嗜酸性粒细胞刺激。目前认为和变态反应,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密切的关系,黏膜不受调控的水肿,逐渐形成息肉样变的组织。所以它是一个黏膜炎性样变,是变态反应发生,和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2023-08-03
  • 为什么过敏性鼻炎查不出过敏原(视频)

    为什么过敏性鼻炎查不出过敏原
    过敏性鼻炎有时候会查不出过敏原,原因具体如下: 1、患者可能不是过敏性鼻炎,可能是其它疾病,比如血管运动性鼻炎,或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只是症状相似,而没有明确过敏原; 2、过敏原不在筛选范围内; 另外,过敏原的检测方法有体内法和体外法。即患者可以通过皮肤反应看对哪种抗原有反应。但部分患者可能对某种抗体无反应,可以做过敏原皮试,通过几种方法综合判断是不是有明确过敏原。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