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成功率(视频)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成功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分为传统开放搭桥手术与腔内介入手术。从临床角度考虑,手术效果分为几部分: 1、手术技术成功率,手术技术成功率如患者按手术计划上手术台,并按手术计划顺利下手术台,此种情况称为技术成功率。以目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经验或手术成功率,这种技术成功率几乎达到95%以上。只有少部分特殊或顽固病变,可能技术成功率会较低,但总体在95%以上; 2、手术以后的手术效果问题,一般患者会关心术后手术效果维持时间或持续时间。通常与手术操作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术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对疾病的护理或保养。一般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建议患者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同时严格遵循医嘱进行高危因素的控制。如严格戒烟,不吸一手烟,不主动吸烟同时不被动吸烟; 3、除严格戒烟外还需要控制其它高危因素,如控制三高,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还要用抑制内膜增生及降脂药物维持术后手术效果。 手术效果不单纯区分患者术后可以维持的时间,属于综合性措施。在手术技术成功后,更多或更主要涉及到患者对医嘱及对医生吩咐的执行程度及自律程度。如果是自律程度高或依从性较好的患者,手术效果较为理想。现在腔内介入手术五年通畅率,支架术后大概能达到60%左右。动脉硬化闭塞手术效果控制而言,建议手术以后要保持良好饮食习惯,避免进食高油脂、高盐、高糖食物,避免诱发或加重患者三高症状,间接控制手术效果。
    2023-08-02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鉴别诊断(视频)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鉴别诊断
    临床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般需要与其它疾病进行鉴别,主要和容易引起下肢不适的疾病相鉴别,常见鉴别诊断内容如下: 1、血管病需要鉴别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一般情况下多发生在45岁以下青壮年男性,患者存在明显吸烟史。脉管炎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动静脉,动脉硬化闭塞多数累及下肢中型以及乃至大型动脉,如股动脉、腘动脉、股总动脉、髂动脉等; 2、其它相关辅助检查鉴别,脉管炎表现在动脉造影时发现,主要是膝关节远端的动脉受累较为明显。动脉硬化闭塞无论是膝关节远端或膝关节近端都会存在明显动脉受累; 3、与腰椎间盘突出等其他疾病所引起下肢间歇性跛行相鉴别。由腰椎间盘突出引起下肢间歇性跛行主要是因为下肢坐骨神经受到腰椎间盘压迫后,引起患者在行动或活动时肢体疼痛,被迫在活动过程中停止; 4、和静脉疾病相鉴别,如下肢深静脉血栓或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2023-08-02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视频)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治疗中护理措施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嘱患者清淡饮食,避免进食油脂过高的食物; 2、调控血压,把血压控制在合理水平,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 3、血管内腔内介入术后,患者需要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情况、局部血管搏动情况以及下肢皮温; 4、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需要观察患者尿量、体温; 5、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前需要进行手术前宣教,让患者锻炼床上大小便,便于术后护理措施能较稳妥进行。
    2023-08-02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挂什么科(视频)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挂什么科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表现为下肢麻木、无力,查体可以表现为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甚至腘动脉不能扪及搏动、股动脉搏动消失。需要与类似疾病即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下肢无力、疼痛、走路间歇性跛行进行鉴别。结合下肢发凉、皮温低、麻木、疼痛等临床表现可以与神经压迫引起进行鉴别。同时结合体格检查,即血管搏动、足背动脉消失、股动脉搏动消失可以做出明确鉴别诊断,确定为下肢血管病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需要到血管外科就诊 ,包括介入血管外科、周围血管病科,主要选择血管相关科室进行诊断和治疗。
    2023-08-02
  • 动脉硬化闭塞症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区别(视频)

    动脉硬化闭塞症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区别
    动脉硬化闭塞症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两种不同疾病,临床表现存在一定相似性。两者均有动脉供血不足表现,但是两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不同。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好发于20-40岁左右吸烟男性,主要病变累及中小动静脉,病变多位于小腿和足部血管,部分患者有反复发作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表现,肢端坏疽或溃烂等发生相对较早。动脉硬化闭塞症以老年人患者为主,多发生于大中动脉,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硬化狭窄等疾病,结合影像学等相关检查容易鉴别。 随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老龄化,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生率已经逐步升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率较以往明显下降,动脉硬化闭塞症预后比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相对要好。
    2023-08-02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该如何护理(视频)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该如何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与护理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两个方面,在日常生活角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保暖,但避免用热水泡脚,因为热水泡脚会增加耗氧量,而导致血管痉挛,进而减少供氧量,即供氧和耗氧之间的平衡被打破; 2、戒烟、减肥以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3、避免穿过紧的袜子或者鞋子,以免不利于下肢血流通畅; 4、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尽量将脚处于低位,以保证血流通畅,避免经常性抬高脚; 5、适当活动很有必要,所谓适当活动,以中庸之道讲则是进行有氧运动、缓慢行走,或者速度稍微快地行走,有氧运动可以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即老百姓常说的改善微循环,有一定好处。
    2023-08-02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定要做手术吗(视频)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定要做手术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是多样的,临床分为Ⅳ期: 1、轻微的缺血期,主要表现为脚的温度变低、发凉或者发麻,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口服改善循环扩血管的药物就可以减轻这种情况。另外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运动疗法,每周运动3-4次,每次30-40分钟,通过锻炼可以让血管恢复活性,同时能促进血管的新生改善缺血; 2、缺血加重会影响走路,叫跛行期,走路之后腿就会疲劳,需要休息。轻度的跛行阶段,通常选用药物治疗,和第Ⅰ期一样。如果跛行加重,走路走200m就觉得腿累了,提示缺血已经很严重了,如果再不治疗就会发展到病变第Ⅲ期; 3、静息痛期,晚上睡不着觉,有些人痛得彻夜难眠、抱着腿; 4、再厉害的腿就要坏死了,要截肢了。根据人体提供信号强度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重度缺血阶段,手术是挽救肢体的有效办法。
    2023-08-02
  • 下肢血脉不通的症状(视频)

    下肢血脉不通的症状
    下肢血脉不通症状如下: 1、由于下肢动脉闭塞,导致下肢血管狭窄,引起下肢缺血,主要疾病以血栓闭塞脉管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为代表,表现为下肢发凉、麻木、跛行以及足部苍白或紫绀,甚至是有疼痛感; 2、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属于血脉回流障碍类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疲累感,同时在小腿或脚面可以看到静脉曲张或扩张。如活动一天以后小腿或踝部出现浮肿,休息、抬高患肢沉胀、浮肿可以减退; 3、淋巴不通导致淋巴水肿,表现为足部或小腿浮肿,休息、抬高患肢肿胀减轻,站立一天后肿胀加重。
    2023-08-02
  • 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视频)

    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
    患者出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后,可出现血管狭窄,导致下肢供血不足,出现脚部发凉、畏寒,并且皮温明显低于正常人。另外,患者可能在炎热天气皮肤也不出汗,下肢的毛囊发育不良,出现少毛或无毛。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出现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路程后出现小腿酸胀、不适或疼痛,供血恢复后可继续行走。通常更严重的患者可出现静息痛,尤其在睡觉或静息状态时出现。如果病情持续进展,患者可出现下肢缺血,甚至出现下肢青紫、溃疡、坏死,并且可能需要截肢。
    2023-08-02
  • 得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否要紧(视频)

    得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否要紧
    患者出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时需引起高度重视,依据病情轻重可采用不同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大致可分为如下四期: 1、早期:仅表现为下肢发冷、发凉时,可通过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控制血脂、减肥、戒烟戒酒、平衡饮食、规律活动来促进形成下肢侧支循环,从而使病情得到缓解; 2、间歇性跛行期:此时需高度重视,定期至规模较大医院规范治疗,按时随访复查,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及生活习惯; 3、静息痛期:此时仅依靠药物治疗通常难以缓解病人症状,大部分情况下需要微创腔内手术疏通血管,此种手术属于局麻手术; 4、坏疽期:通常需微创介入或手术干预,如病情较重且疏通血管无法缓解病情时,需进行截肢治疗。但在进行截肢前,通常需要一定程度疏通血管,辅助握截肢平面、促进截肢创面愈合。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