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

  • 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视频)

    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
    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小动脉的收缩引起微循环,毛细血管的灌流减少,组织循环中出现缺氧。同时由于缺乏营养物质的供应,微循环的细胞会出现缺氧代谢,而产生乳酸堆积。如果乳酸堆积到一定程度,同时由于血流减少不能及时吸收,有可能诱发或导致酸中毒。休克是指因为人体的血流量极其不足,包括失血性或者梗阻性,导致组织微循环灌不良,所引起病理生理综合征的状态。休克的核心特点是血流量不足,导致组织的灌注减少,导致组织缺氧和缺少营养物质,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乳酸堆积微循环障碍,最后引起一系列的凝血系统,或者是结构损伤表现。缺血、缺氧是休克的真正实质和核心,而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障碍,也是休克的重要特点。因此,关于休克的治疗,主要是改善微循环以扩张血容量,扩张血管能够改善组织的微循环,以恢复组织的灌注。
    2023-08-03
  • 休克指数与失血量之间的关系(视频)

    休克指数与失血量之间的关系
    休克指数是人体脉搏和血压的比值,主要是用于失血性休克时,判断失血量的多少。当患者存在在失血休克时,休克指数越高提示失血量就越多。正常脉搏和血压的收缩压比值在0.5左右,如果休克指数达到1,提示人体的失血量可以达到20%-30%。如果休克指数达到1.5,提示人体的失血量达到30%-40%。如果休克指数达到2,提示失血量达到50%,此时病人极度危险,需要积极补液和输液治疗。衡量休克指标有很多,对它严重程度的判断都有一定帮助。但是休克指数可以更直观,更简洁和快捷。只需要测量病人的血压和脉搏,就大致判断出病人失血量。因此休克指数在临床是非常有价值的指标,主要在失血性休克时,对血容量丢失的判断。如果休克指数增高,要积极、快速的补液治疗,以纠正休克指数的升高。
    2023-08-03
  • 休克病人留置导尿最主要的目的(视频)

    休克病人留置导尿最主要的目的
    休克病人留置导尿主要目的,是通过监测排出的尿量,以间接的评价内脏的灌注功能。休克时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血流量减少,以导致周围和内脏组织的灌注不同,休克特点是血压下降导致组织的灌注不足。在评价外周组织灌注时,通过看皮肤的颜色和皮肤的温度进行分析,而对于内脏的灌注则是通过尿量进行评价。休克病人,一般要求尿量在30mL/时以上,达到指标后可以大致推测休克患者内脏的血液灌注。如果尿量减少,少于这个范围,则需要来重新评价休克病人情况,加快补液速度,或者是通过使用药物以收缩外周血管,保障内脏血管的血流供应。尿量是监测生命体征之外,另一个评价脏器功能很重要武器,只有监测好休克病人尿量,才能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
    2023-08-03
  • 休克病人尿量多少提示休克纠正(视频)

    休克病人尿量多少提示休克纠正
    休克病人尿量达到30ml/h以上,或尿量达到1000-2000ml/24h时,才提示休克得到好转,休克早期和中期的肾脏变化主要如下:1、休克早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大量儿茶酚胺释放入血,肾脏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较高,因此在休克早期出现肾脏血管收缩,导致尿量减少,甚至肾功能损害;2、休克中期:血液大量淤滞在毛血管系统内,回心血量减少,流经肾脏的有效性循环血容量也急剧减少,导致肾前性肾功能不全。肾脏衰竭是休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尿量也是休克患者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之一,更是在治疗休克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的指标。患者休克时早期肾功能可能还处于正常状态,仅表现为尿量减少,随着休克严重程度的加深,患者会逐渐出现血肌酐、尿素氮的升高,尿量进行性减少,甚至达到无尿的状态。在挽救休克过程中,需要给予患者积极的液体复苏,通常早期复苏的目标是在前6个小时之内,将患者尿量提升到>0.5ml/kg/时的水平。
    2023-08-03
  • 电休克疗法的作用(视频)

    电休克疗法的作用
    电休克疗法的作用是通过较小的电刺激,诱发全面惊厥发作。电休克疗法的具体机制与原理不是特别清楚,从人体与动物实验来看,小电流诱发全面惊厥发作后,可能会改变脑内单胺类物质的释放,比如5-羟色胺、多巴胺,基于此原理,可以将此疗法应用到临床中。电休克疗法通常是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后续选择,精神科治疗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当药物疗效不满意或者起效速度慢时,可以考虑电休克疗法,常见情况如下:1、难治性病例:其他治疗效果不理想可以使用电休克疗法;2、需要在短期内起效:比如患者有较强的自杀观念,需要尽快控制抑郁,去除自杀症状;3、药物不耐受:比如病人症状重,对用药后的不良反应难以耐受,此时可以使用电休克疗法;4、其他:电休克应用最多的情况是用到抑郁症患者,尤其是重度抑郁伴有自杀想法的患者,其次是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还有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恶性综合征,也会选择电休克疗法。
    2023-08-03
  • 休克指数是指什么(视频)

    休克指数是指什么
    休克指数是诊断有无休克和评估休克严重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脉率比收缩压,得到数值即为休克指数。如果休克指数为0.5,则表示没有发生休克。如果休克指数>1.0,提示患者存在休克。但如果休克指数>2.0,提示存在严重休克。休克患者通常会存在心跳、脉率增快,而血压下降现象,所以脉率越快、心率越快、血压越低,脉率与收缩压比值越大。因此,休克指数越高,提示休克严重程度越严重。患者发生休克后应立刻进行抢救,摆出休克体位,即下肢抬高15-20°,头部抬高20-30°。同时由于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应给予患者及时液体复苏,即输液。如果在输液基础上,患者仍然存在心率快、血压低情况时,应考虑使用升压药,从而维持患者循环。此外,休克会导致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此时应积极纠正酸中毒,维持内环境稳定。
    2023-08-03
  • 休克病人微循环衰竭期的典型临床表现(视频)

    休克病人微循环衰竭期的典型临床表现
    休克病人的微循环分为三期,常见分析如下:1、休克早期:微循环改变,属于缺血性缺氧期。在此阶段患者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等,在儿茶酚胺刺激下出现收缩,使血液不能进入毛细血管网,而通过动静脉吻合支或者直接通路直接回流,毛细血管网处于缺血性缺氧期。机体中的内脏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比较高,肾脏血管对儿茶酚胺敏感性也比较高,因此在此阶段患者会出现皮肤血管收缩 、肢端湿冷等症状。如果肾脏血管收缩,患者会出现少尿,甚至无尿。冠状动脉、脑动脉对儿茶酚胺敏感性较低,此阶段冠状动脉和大脑血流能够得到一定的保证;2、休克中期:如果休克得不到纠正,进入休克中期或淤血性缺氧期。在此时期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微动脉、后微动脉收缩状态逐渐改变,血液大量进入毛细血管网,从而在毛细血管中形成淤滞状态,因此上述时期称为淤血性缺氧期;3、休克晚期:即微循环衰竭期,此时患者进入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状态,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会出现典型的心率增快、血压下降、意识改变、肢端湿冷,少尿或者无尿等临床表现。
    2023-08-03
  • 微循环休克分为哪三期(视频)

    微循环休克分为哪三期
    微循环休克的分期如下:1、缺血性缺氧期:在此阶段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微动脉、后微动脉,在儿茶酚胺刺激下出现收缩,使血液不能进入毛细血管网。而通过动静脉吻合支或者直接通路,回流到静脉系统,使毛细血管内出现缺血、缺氧的状态,上述状态是微循环休克早期典型的微循环特点。在此时期皮肤和肾脏对儿茶酚胺比较敏感,缺血比较显著,患者会出现皮肤湿冷、尿量减少、肾功能损害等临床表现。冠状动脉和脑动脉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相对较差,在休克早期患者心脏和大脑供血还可以维持,患者在此时期可不出现血压下降;2、淤血性缺氧期:随着休克进行进入微循环二期,即休克中期或淤血性缺氧期。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微动脉、后微动脉对儿茶酚胺敏感性逐渐降低,自律性丧失,出现括约肌舒张,血液大量进入毛细血管网,在毛细血管中呈现瘀滞状态;3、休克晚期:如果休克仍旧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会进入微循环三期,即休克晚期。患者会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
    2023-08-03
  • 造成休克的原因有哪些(视频)

    造成休克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休克的病因具体如下:1、心源性休克:一般是心脏出现异常,较常见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导致血管病变而休克。此外还比较常见的是心律失常,主要是快速性心律失常或缓慢性心律失常,心率特别慢或特别快时可以导致休克;2、梗阻性休克:临床上相对少见,主要是包括心包填塞,此时会导致突然发生休克。此外临床上下肢血栓多发的病人可能引起肺栓塞,大面积肺栓塞也可以引起梗阻性的休克;3、分布性休克: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比如严重过敏的病人出现过敏性休克,或者发生重度的感染时出现感染性休克,属于分布性休克;4、低血容量性休克:比较多见的是出血性疾病,比如大量的消化道出血可以引起失血性休克,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之一。还有重度脱水,比如存在严重腹泻的病人,重度脱水也可以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2023-08-03
  • 蛋白质中毒有什么症状(视频)

    蛋白质中毒有什么症状
    生活中经常会进食各种各样的蛋白质,大部分人不会有特殊表现和症状。有部分人食用特定的蛋白质,或含优质蛋白的鸡肉,有可能会出现中毒表现,也是蛋白质的过敏表现,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严重的蛋白质中毒可以引起过敏性休克,出现胸闷、气促,可能还出现呼吸困难。部分特殊人群进食太多蛋白质也会有影响,如肝功能衰竭或肝功能障碍的病人进食大量蛋白质,蛋白质分解成为氨基酸后,可以出现蛋白质中毒,从而出现血氨增加,称为氨性昏迷。蛋白质过敏的人,也要避免食用蛋白质,特异体质的孩子可能会牛奶过敏,也会出现腹泻情况,不适宜食用蛋白质。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