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曙

  • 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手术成功率(视频)

    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手术成功率
    动静脉畸形治疗手段包括介入栓塞、开颅手术、伽玛刀等治疗,介入手术对大部分动静脉畸形均可开展,优点是降低血流,减少畸形团范围,为进一步治疗提供良好手段,但单纯介入栓塞经静脉通路治愈率不超过30%。若采用从静脉入路进行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治愈率能够达到60%-70%。但是风险和并发症较多,目前还有很多争议。 对于动静脉畸形,存在动脉和静脉联合入路的介入栓塞治疗,目的是尽可能提高治愈率,降低相应神经功能缺损。开颅手术所带来损伤比较大,对脑区功能影响也会相应较大,手术成功率取决于动静脉畸形的范围、部位等。伽马刀放射性治疗是近几年对脑动静脉畸形比较常规选择的一种微创治疗手段,但单纯通过伽马刀治疗动静脉畸形只适合于很小范围的动静脉畸形,比如体积不超过3cm或对畸形团采取分块、分区、分次治疗。对于开颅手术发现有残留小范围或者介入栓塞之后,畸形团血流明显降低,范围明显变小的团块,相应供血相应减少时,应用放射线治疗也存在治愈血管畸形的可能。
    2023-08-02
  • 脊髓空洞症手术风险(视频)

    脊髓空洞症手术风险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特殊的疾病,是由于脊髓的中央管发生不全梗阻导致的中央管扩张,会造成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轻者会造成肢体功能的麻木,个别严重的会造成脊髓的压迫性萎缩,患者出现肢体无力,甚至存在瘫痪风险。 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方式包含局限性引流。但如果是大型疾病,引流可能也没有效果,空洞可能已经形成。但是引流之后压力得到解除,症状也许能够减轻。至于手术相应的并发症,其实与脊髓结构相关。如果脊髓空洞非常大,已经造成脊髓压迫性萎缩,手术后患者的原有症状可能无法解除,只能通过手术降低进一步进展,避免造成严重的瘫痪等功能障碍。 此外,脊髓空洞症手术后患者都要面临感染的风险,术后感染始终是任何手术均必须面临的问题。所以良好的控制感染、预防感染十分关键。此外,手术后也会面临再出血的风险,因为手术中会损伤到血管。若由于血压波动等因素又出现新发出血,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进行积极的干预,包括再次手术。
    2023-08-02
  • 蛛网膜囊肿手术后会复发吗(视频)

    蛛网膜囊肿手术后会复发吗
    蛛网膜囊肿手术有几种方式,有些称为去顶手术,使脑脊液能够进出。有些时候可能无法进行去顶手术,需要将颅骨多处打开促进脑脊液的循环。最好的手段是将整个蛛网膜囊肿、囊壁一起剥除,此时不存在复发的可能性。但是很多的时候手术很难进行,尤其是囊肿在关键区域,无法完全剥除,只能局限性地将囊肿壁打开,从而促进相应循环。但蛛网膜本身会生长,如果打开的缺口不足,部分患者在做完手术后缺口又重新长回,患者又重新恢复蛛网膜囊肿所形成的病理基础,因此囊肿也会出现复发。 但目前微创手术的技巧在不断的提高,所以手术之后复发的概率也越来越低,这一点取决于手术技巧判断以及细节的处理。通常多数患者能够很平稳地度过手术危险期,也不会复发,但是有少数患者确实会发生复发。如果患者复发,又出现了相应的症状,压迫相应功能区,可能需要进行再次手术。
    2023-08-02
  • 脑囊肿微创内窥镜手术成功率(视频)

    脑囊肿微创内窥镜手术成功率
    囊肿内窥镜手术是一种十分成熟的手术,如果是有经验神经外科医生进行此方面手术,成功率很高,大部分脑囊肿内窥镜手术成功率在95%以上。当然,还取决于手术医生技巧、能力。所以,内窥镜手术成功率是不确定的因素。 建议采用通过内窥镜去除囊肿治疗,因为微创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会比较小。为追求更高的手术成功率,建议要找到更好、更熟练、有经验的医生,能够为患者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尽可能减少相应手术后风险,能够让患者成功、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危险。
    2023-08-02
  • 蛛网膜囊肿压迫小脑有什么症状(视频)

    蛛网膜囊肿压迫小脑有什么症状
    蛛网膜囊肿多数并不会造成严重影响,因为脑存在一定的空间区域。但如果蛛网膜囊肿比较大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压迫相应的脑功能区。例如位于后颅窝的蛛网膜囊肿将会压迫小脑和脑干,小脑是与肢体协调运动、肌张力、平衡能力等相关的重要结构。如果蛛网膜囊肿压迫小脑,患者可能会出现共济失调、平衡障碍,表现为指鼻试验不稳定,或者走路歪斜、东倒西歪,有时造成肌张力障碍,肌张力会出现过强、过大,从而导致肢体功能的不协调。如果蛛网膜囊肿比较严重,不仅压迫小脑,同时会压迫到深处,造成小脑和脑干一起受压,严重者会造成脑疝。 所以如果发生蛛网膜囊肿,应积极诊断,明确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外科干预。
    2023-08-02
  • 脑垂体囊肿与脑垂体瘤的区别(视频)

    脑垂体囊肿与脑垂体瘤的区别
    临床上垂体肿瘤与垂体囊肿形态不同,部分垂体肿瘤可以囊性变即液化,形成囊肿样的表现。所谓的蛛网膜囊肿或者拉克丝囊肿,影像学与常规垂体瘤的影像密度或者信号高低有区别,尤其蛛网膜囊肿,信号、密度各方面均偏低。 垂体瘤进行影像学检查,尤其CT或者磁共振注射造影剂时,可引起肿瘤增强,可用于鉴别垂体囊肿和垂体肿瘤。
    2023-08-01
  • 什么样的人容易发生垂体瘤(视频)

    什么样的人容易发生垂体瘤
    垂体瘤是一种内分泌肿瘤,因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相应的功能障碍,如肢端肥大症、闭经泌乳综合征等,均与激素相关。还有一类垂体瘤与功能无关,称无功能性垂体瘤,更多造成垂体功能下降,或者导致周边组织压迫,造成功能影响。 垂体瘤的好发人群,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常见于容易造成情绪波动的患者,女性相对多见。此外,经调查吸烟与垂体瘤有一定相关性,过度肥胖者以及BMI值偏高者,也容易发生垂体瘤,但整个发病率与常规肿瘤相差不大。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