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谧

  • 脑室室管膜瘤MRI表现(视频)

    脑室室管膜瘤MRI表现
    室管膜瘤是来源于脑室与脊髓中央管表面室管膜细胞的颅内肿瘤,属颅内偏良性肿瘤,占颅内胶质瘤18%,多见于儿童,大部分生长于脑室,少部分生长于脑实质内。其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身体平衡障碍、行进不稳,多有上肢共济失调及眼球震颤等小脑症状,合并脑干及脑神经症状,晚期有大脑强直及脑疝表现。室管膜瘤磁共振典型表现如下: 1、T1项呈等或稍低信号,T2项呈高信号,囊变、钙化,少数合并出血,信号不均; 2、肿瘤周围包绕带状或新月形脑脊液; 3、增强扫描见肿瘤有中度至明显强化,DWI像呈等或稍高信号; 4、肿瘤多侵犯对侧脑室或临近脑室,多位于侧脑室三角部。 该病治疗方案主要为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在安全前提下,尽可能切除肿瘤,其次为放射治疗,对于间变性室管膜瘤需行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
    2023-08-02
  • 小脑半球海绵状血管瘤怎么治疗(视频)

    小脑半球海绵状血管瘤怎么治疗
    小脑半球海绵状血管瘤并非真正的肿瘤,而是一种生长于小脑缺乏动脉成分的血管畸形,属良性疾病。治疗方案如下: 1、保守治疗。基于本病自然病程,对于无症状或仅有轻微头痛的海绵状血管瘤可予保守治疗,并定期随访; 2、手术治疗。有神经功能缺失、显性出血等明显症状,难治性癫痫、病灶增大或高颅压症状者,即使症状仅表现一次,也应采取手术治疗。由于怀孕可增加病灶出血的可能,故对准备妊娠且明确有海绵状血管瘤的妇女,建议先手术切除海绵状血管瘤,而对怀孕期间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若无反复出血或神经功能症状进行性加重者,通常建议先行保守治疗。儿童患者由于病灶出血可能性大,且具有潜在癫痫可能,是手术的强烈指征; 3、放射治疗。常规放疗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对海绵状血管瘤疗效不肯定,且放射线有诱发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能,因此仅对重要功能区或手术残留病灶才予以辅助放疗。在作出治疗决策前,应仔细权衡治疗措施利弊与自然病程潜在危险,再决定治疗方案。
    2023-08-02
  • 椎管内肿瘤手术后多久能下床(视频)

    椎管内肿瘤手术后多久能下床
    椎管手术因采取术式不同,具体下床活动时间需根据病情和采取的手术方式决定。通常手术如对脊椎破坏和损伤较小的情况下,1个月左右即可下床活动,但需带好护具,1个月内不可剧烈运动,平时多进食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及蔬菜和水果。术后床上静养需注意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有渗出时及时更换,防止伤口感染,同时可被动给予下肢按摩,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发生。 若为大型手术,如脊髓内病变手术、多节段脊椎椎管内手术,对椎骨破坏性大,破坏脊柱稳定性的情况下,术后可能需2-3个月才可下床活动,且应循序渐进,不可盲目直接下肢负重,需逐渐加大下肢活动量。 若损伤神经及脊髓,导致下肢功能障碍,需视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决定下肢活动时间,应在康复期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在肢体功能恢复到一定程度下,再遵医嘱下床活动。
    2023-08-03
  • 椎管内占位手术风险(视频)

    椎管内占位手术风险
    对于多数椎管内占位患者而言,较关心的问题是手术风险。绝大部分椎管内肿瘤是良性,如若位置佳,发现及时,适当选择医生,手术风险并不高。但椎管内肿瘤分多种类型,不同类型肿瘤的治疗和手术成功率也有差别。 通常多数良性肿瘤为脊髓外肿瘤,如神经鞘瘤、脊膜瘤及部分室管膜瘤等,瘤体较小,手术风险相对较小;而对于髓内恶性肿瘤,瘤体较大,如脊髓内胶质瘤、新型细胞瘤及转移的椎管内肿瘤和部分淋巴瘤等,手术风险相对较大。 切除后为防止肿瘤死灰复燃,通常还需进行后续放疗或其它辅助治疗。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脊髓神经外科医生在手术中采取显微镜手术,还会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防止损伤神经。因此随医学进步,此类手术风险也在逐渐下降。
    2023-08-03
  • 椎管内占位分类(视频)

    椎管内占位分类
    椎管内占位病变主要是指椎管内肿瘤,少数是指有占位效应的非肿瘤疾病,包括血肿、血管畸形、寄生虫感染等。椎管内肿瘤在临床上根据肿瘤与脊髓硬脊膜位置关系,通常将其分为髓内、髓外硬膜内和硬脊膜外三类。髓外硬膜内肿瘤较为多见,其次是硬脊膜外肿瘤,较少见的为脊髓内肿瘤。临床上常见的椎管内肿瘤有神经鞘瘤、脊膜瘤、神经胶质瘤、先天性肿瘤、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网织细胞瘤、转移瘤、肉芽肿等,于20-40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但脊膜瘤多发于女性。 椎管内占位病变按部位可分为颈段椎管内占位、胸段椎管内占位、腰骶段椎管内占位。按病变性质分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良性病变如脊膜瘤、神经鞘瘤、血管畸形等,恶性病变如神经胶质瘤、转移瘤等。椎管内占位病变主要治疗方案是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椎管内病变,其中恶性病变需在术后进行进一步放化疗。
    2023-08-03
  • 椎管内肿瘤临床表现(视频)

    椎管内肿瘤临床表现
    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症状可随疾病进展演变为三期,具体如下: 1、疾病早期指椎管内病灶较小时,主要表现为相应结构的刺激症状,如累及脊髓内感觉传导束时可产生各种感觉异常,如脊髓腹侧肿瘤累及运动神经根时,则表现为有关肌群无力,易疲乏。髓内肿瘤较少出现根痛,但常有酸痛、灼烧痛等异常感觉。髓外肿瘤累及感觉神经根时,可引起神经根痛; 2、脊髓部分受压期,随疾病进展出现脊髓传导束症状,髓外肿瘤表现为脊髓半切综合征,患者出现病灶同侧病变节段以下的上运动神经元麻痹和深感觉缺失,病灶对侧1-2节段以下痛温觉缺失,而髓内肿瘤绝大多数运动障碍均表现在同侧较重或呈对称性分布; 3、脊髓完全受压期,即疾病晚期,脊髓完全受压时,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表现为病变平面下的感觉运动丧失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2023-08-03
  • 胸椎管内占位手术后有哪些后遗症(视频)

    胸椎管内占位手术后有哪些后遗症
    胸椎椎管内占位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如下: 1、损伤脊髓神经,肿瘤较大的患者出现率较高,导致其产生大小便困难等症状; 2、椎管内肿瘤切除后,若严重损伤神经或脊髓功能,则可能导致下肢瘫痪; 3、椎管内肿瘤手术难度较大,如患者病情较复杂,则较难彻底切除肿瘤,此种情况易导致肿瘤复发; 4、下肢麻木,是椎管内肿瘤术后较常见的后遗症,甚至还会出现行走困难、下肢肌肉萎缩等情况。 因此种疾病较复杂,手术难度较大,所以易损伤脊髓神经,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后遗症,从而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故手术时需保持小心谨慎的态度,尽量减轻手术对身体的影响,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2023-08-03
  • 椎管内占位术后翻身技巧(视频)

    椎管内占位术后翻身技巧
    椎管内占位手术通常对脊椎骨质造成不同程度破坏,术后由于脊柱呈不稳定状态而被限制活动,极易发生褥疮,而翻身是预防褥疮发生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翻身方法是否得当与手术成败及脊椎愈合关系密切,具体翻身技巧如下: 1、无论采取何种翻身方法,均需始终保持脊柱稳定性,即翻身时保持脊柱呈水平位,防止脊柱扭转、滑脱、移位,减少不必要的翻身; 2、按时翻身,白天1-2小时翻身1次,不可超过2小时,夜晚可适当延长时间,保证患者睡眠; 3、翻身角度开始翻至45度,后逐渐增大翻身角度至60度,使患者逐渐适应。 总体而言,需掌握几点原则,即保持脊柱稳定性,轴线翻身不可使脊柱弯曲,也不可使脊柱受重力,掌握翻身时间及角度。摆正功能体位等正确翻身方法,既可预防褥疮发生,也可预防脊髓损伤、内固定失败等严重并发症,从而保证手术成功。
    2023-08-03
  • 椎管内肿瘤术后护理方法(视频)

    椎管内肿瘤术后护理方法
    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是一种侵袭性手术,对脊柱有不同程度损伤,因此术后护理尤为重要,若护理不当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后果及术后并发症。椎管内肿瘤术后护理方法如下: 1、绝对卧床,卧木板床为宜,以免脊椎不稳,加重脊髓损伤;如术后有下肢功能障碍,应加强术后护理,定期给患者翻身、拍背,避免褥疮及肺炎等并发症,并于恢复期行综合性治疗; 2、截瘫患者应留置导尿管,每3-4小时开放导尿管1次,锻炼膀胱功能; 3、术后常有腹胀等消化道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应先进流质饮食,待胃肠道功能逐渐恢复后再进食软食或普食; 4、注意伤口敷料情况,每日检查伤口,如发现伤口有渗湿,应立即请医生伤口换药,避免伤口感染;加强营养补充,促进创面及脊柱、骨质破坏后的恢复; 5、在围手术期过后,如有下肢功能障碍,应帮助患者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抬高下肢,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023-08-03
  • 椎管内肿瘤怎么治疗好发部位(视频)

    椎管内肿瘤怎么治疗好发部位
    椎管内肿瘤指生长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相邻近的组织结构,如神经根、硬脊膜、椎管内脂肪组织等原发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统称。临床上根据肿瘤与脊髓硬脊膜位置关系,通常将椎管内肿瘤分为髓内、髓外硬膜内和硬脊膜外三类。髓外硬膜内肿瘤较为多见,其次是硬脊膜外肿瘤,较少见的是脊髓内肿瘤。临床上常见的椎管内肿瘤有神经鞘瘤、脊膜瘤、神经胶质瘤、先天性肿瘤、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网织细胞瘤、转移瘤、肉芽肿等,多见于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但脊膜瘤多发于女性,成人脊髓全长约45cm,脊髓各阶段椎管内肿瘤发病率分别为颈段占22%,胸段占52%,腰骶段占27%。但不同类型肿瘤在各阶段分布并不遵循此规律,如室管膜瘤和先天性肿瘤即好发于脊髓末端。脊髓肿瘤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对于恶性椎管内肿瘤术后需行放化疗。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