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耿

  • 肠息肉能喝酒吗(视频)

    肠息肉能喝酒吗
    结肠息肉或者结肠腺瘤病人,通常不建议喝酒。长期喝酒容易刺激胆道胆汁的分泌增多,增加结肠癌,包括结肠腺瘤的风险。长期喝酒的人,结肠息肉的发病率比正常人更高。另外,喝酒的人,通常蛋白、脂肪摄入也比较高,长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也会刺激肠道的菌群紊乱,包括代谢产物的异常,所以不建议结肠息肉患者饮酒。如果有必须的应酬,应该尽量少量喝酒。避免肠息肉发生,可以做预防性的干预,包括少摄入蛋白质类、脂肪类食物,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定期补充益生菌。通过这些方式对抗酒精引起的肠道损伤,当然不喝酒是最好的。
    2023-08-01
  • 怎样知道自己是肠炎还是胃炎(视频)

    怎样知道自己是肠炎还是胃炎
    肠炎和胃炎在症状方面的区别比较大,常见的症状具体如下:1、肠炎:主要症状是大便次数增多,1天3-4次,甚至更多。另外,大便性状也会发生变化,由成型的大便变成糊便,甚至水样便。同时发生肠炎时,患者还会出现脐周痉挛性腹痛,严重感染时,伴随上述症状时可能还会出现发热;2、胃炎:部分患者出现胃炎时,通常是急性胃肠炎累及上腹部。患者没有消化道症状,仅表现为恶心、呕吐等症状,此类患者可以和肠炎患者明显在临床症状方面予以区分。如果是仅累及到上消化道的急性胃肠炎所表现的胃炎症状,则主要针对患者的恶心、呕吐、血样是否高,以及是否予以抗生素治疗进行考虑。如果针对下消化道的肠炎症状,除需予以抗感染治疗以外,还需根据患者是否有严重腹泻,遵医嘱予以蒙脱石散治疗。如果患者腹泻严重,则服用蒙脱石散的时间会延长。如果患者只是大便次数偏多、呈糊状便,并非是水泻便,腹泻程度不严重,也可以服用肠道益生菌,如整肠生、瑞康类药物即可。因此根据自身表现的临床症状,能够明确是肠炎或胃炎。
    2023-07-31
  • 慢性肠炎会变成肠癌吗(视频)

    慢性肠炎会变成肠癌吗
    只有少数慢性肠炎会转变成结肠癌,通常与引起慢性肠炎的病因有一定关系,具体如下:1、溃疡性结肠炎:与免疫性有关,如果这类患者未经过规律有效的药物治疗,导致病情的反复发生、病情迁延、病史时间过长。例如未规律药物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病程时间>10年的患者,实际在这种慢性肠炎的基础上,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会较高。由于在慢性炎症的刺激下,可能引起肠道发生炎症性的息肉增生,息肉在长期炎症刺激下可能逐渐转变成肠道肿瘤。如果出现上述情况,需要将病变部位的结肠、直肠在外科手术下进行切除;2、肠道功能紊乱:部分俗称的慢性肠炎实际可能归属于慢性功能紊乱,部分患者出现长期的大便不成形、大便次数多,但是肠镜检查并未报告溃疡结肠炎或者有严重的占位性疾病,实际是肠道功能紊乱,这类所谓的慢性肠炎不会转变为结肠肿瘤。
    2023-08-01
  • 吃红薯对胃病有影响吗(视频)

    吃红薯对胃病有影响吗
    吃红薯对胃本身的疾病,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红薯等比较甜的食物,都有可能会影响胃病的发生和发展。甜食可以引起胃腔里面的胃酸的增高,如果患者合并胃的反流性胃食管炎、胃溃疡或者十二指肠溃疡,在食用红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反酸、烧心、腹痛的症状加重。因为甜的食物刺激胃酸增多,胃腔里面的胃酸的浓度增高以后,就会刺激已经形成的溃疡面,患者会出现疼痛感。但并不是红薯本身对胃并不好,而是因为甜度的问题。所以患者如果本身患有胃病,平时并没有严重的反酸、烧心的症状,也没有通过胃镜检查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并不是绝对不能够食用红薯,红薯本身对胃黏膜包括胃的损伤没有直接作用。患者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耐受程度,适量摄入红薯,对胃没有太大的影响。
    2023-08-01
  • 食管息肉必须切除吗(视频)

    食管息肉必须切除吗
    食管息肉是否切除,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较小的息肉,通过在内镜下特殊的化学染色观察、NBI观察,或电子放大胃镜的观察,判断并不具备恶性潜能时,可先做临床观察,0.5-1年后复查胃镜。再根据复查胃镜的情况决定,是否做内镜下的切除。若息肉较大,或通过放大胃镜时,发现息肉有可恶变的可能,建议患者做食道的息肉切除。食道的管腔相对胃肠道较窄,故息肉的临界判断为食道息肉直径超过1cm,具有手术切除指征。但息肉的直径大小并不是绝对的指标,应结合息肉在内镜下的形态,如内镜放大后是否有异常的腺管,或异常血管的改变。部分医疗机构发现息肉后,会做息肉的病理活检,若病理活检结果较好,息肉直径并不大,可暂时观察,不做息肉切除。
    2023-08-02
  • 胃胀气是胃病吗(视频)

    胃胀气是胃病吗
    胃胀气多半是胃类疾病,各种原因引起胃的排空异常,空腹有腹胀饭后加重,可能合并嗳气、打嗝。幽门螺旋感染的时候,也可以引起腹胀、嗳气、早饱、打嗝。如果是萎缩性胃炎的病人,过去有基础的慢性胃病,做胃镜提示有萎缩性胃炎,可能引起胃的排空的异常,6个小时后还没有完全排空,出现胃胀气的现象。如果是年轻人没有基础疾病,检查未发现幽门螺杆菌,也没有萎缩胃炎,但是出现胃胀气,通常与一段时间内的饮食、生活习惯不良有关系,例如短期内经常抽烟、喝酒、暴饮暴食,会继发胃肠道的消化不良的症状。患者的外部表现,就是腹胀、饱嗝、胀气等胃部症状。
    2023-08-01
  • 红心火龙果会拉黑便吗(视频)

    红心火龙果会拉黑便吗
    食用红心火龙果,可能会出现黑便、黑红样便或淡血性颜色大便。因为红心火龙果的色素,经过胃肠道的作用,和食物残渣混杂在一起,会改变大便颜色。通常有颜色的大便,在食用红心火龙果1-2天后就会消失。如果进食红心火龙果超过48小时,仍然排出黑便,特别是键盘样的黑色,一定要引起重视。可能合并有消化性溃疡,刚好在进食红心火龙果时出现黑便。不能因为吃过红心火龙果,就否认消化性溃疡的可能性。要根据服用红心果火龙果和黑便之间的时间差,判断是食物源性的色素引起黑便,还是病理性黑便。
    2023-08-02
  • 腹泻病程超过多久为慢性腹泻(视频)

    腹泻病程超过多久为慢性腹泻
    腹泻自然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称为慢性腹泻,其中并不包括急性腹泻反复发作。临床上部分病人主诉慢性腹泻,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该病人最近2个月出现4-5次腹泻,每次腹泻时间为3-5天。3-5天后,在2次腹泻间期是正常排便,此种情况并不定义为慢性腹泻。当病人主诉腹泻时,应确定是否为腹泻。部分病人可能大便排出次数增多,每天排便次数>3次,持续2个月以上,达到腹泻诊断次数标准。但其大便成型,没有水泄便、糊状便等,此种情况也不定义为慢性腹泻。若病人发现近期排便次数增多,每天4-5次,每次均是成型大便。应仔细观察其他性状如粗细、是否便血等,若出现相关症状应通过门诊和入院检查,明确相关疾病。
    2023-07-31
  •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会再感染吗(视频)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会再感染吗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可以再感染,并不是治疗后机体就有免疫力并不再感染。实际上幽门螺杆菌具有家庭聚集性,即家庭成员里有一个人没有治疗,或有一个人治疗后又感染,其他人在共同进餐一段时间后,就又会出现交叉感染。可能治疗2-3年后,复查幽门螺杆菌又呈阳性。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后的人群,建议平时用餐使用公筷。有条件的情况下,家庭成员最好同步进行碳13或碳14呼气实验,若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进行同步治疗,相当于共病共治,则不容易在家庭成员间形成交叉感染。对于经常在外吃饭的人群,有条件尽量使用自己的碗筷,若无自用碗筷,需要考虑外出饮食的卫生条件,尽量避免在卫生条件差的饭馆内用餐,从而避免幽门螺杆菌治好后再次感染的问题。
    2023-08-01
  • 肠息肉一般长在肠子哪个部位(视频)

    肠息肉一般长在肠子哪个部位
    结肠息肉发生的部位,通常可以在全结肠,如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等。但大部分的结肠息肉,会发生在左半结肠,具体原因如下:1、位置:人体的大便在左半结肠,基本上水分已经被吸收完毕。左半结肠的大便成型度、硬度,相对比较高;2、时间:大便在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停留时间相对比较长,导致左半结肠更容易出现结肠息肉或结肠癌;3、药物刺激:有便秘的患者,排便周期比较长。经常服用中成药等通便的药物,同样也可能刺激肠道,更容易产生结肠息肉。因此在做肠镜的时候,会更关注患者的左半结肠,为发病率比较高的区域。部分特殊情况,如林奇综合征的患者,发生结肠息肉、结肠腺瘤,通常也会出现在不经常出现的部位,如结肠脾区或右半结肠、盲肠区域。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