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耿

  • 肠息肉能喝酒吗(视频)

    肠息肉能喝酒吗
    结肠息肉或者结肠腺瘤病人,通常不建议喝酒。长期喝酒容易刺激胆道胆汁的分泌增多,增加结肠癌,包括结肠腺瘤的风险。长期喝酒的人,结肠息肉的发病率比正常人更高。另外,喝酒的人,通常蛋白、脂肪摄入也比较高,长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也会刺激肠道的菌群紊乱,包括代谢产物的异常,所以不建议结肠息肉患者饮酒。如果有必须的应酬,应该尽量少量喝酒。避免肠息肉发生,可以做预防性的干预,包括少摄入蛋白质类、脂肪类食物,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定期补充益生菌。通过这些方式对抗酒精引起的肠道损伤,当然不喝酒是最好的。
    2023-08-01
  • 怎样知道自己是肠炎还是胃炎(视频)

    怎样知道自己是肠炎还是胃炎
    肠炎和胃炎在症状方面的区别比较大,常见的症状具体如下:1、肠炎:主要症状是大便次数增多,1天3-4次,甚至更多。另外,大便性状也会发生变化,由成型的大便变成糊便,甚至水样便。同时发生肠炎时,患者还会出现脐周痉挛性腹痛,严重感染时,伴随上述症状时可能还会出现发热;2、胃炎:部分患者出现胃炎时,通常是急性胃肠炎累及上腹部。患者没有消化道症状,仅表现为恶心、呕吐等症状,此类患者可以和肠炎患者明显在临床症状方面予以区分。如果是仅累及到上消化道的急性胃肠炎所表现的胃炎症状,则主要针对患者的恶心、呕吐、血样是否高,以及是否予以抗生素治疗进行考虑。如果针对下消化道的肠炎症状,除需予以抗感染治疗以外,还需根据患者是否有严重腹泻,遵医嘱予以蒙脱石散治疗。如果患者腹泻严重,则服用蒙脱石散的时间会延长。如果患者只是大便次数偏多、呈糊状便,并非是水泻便,腹泻程度不严重,也可以服用肠道益生菌,如整肠生、瑞康类药物即可。因此根据自身表现的临床症状,能够明确是肠炎或胃炎。
    2023-07-31
  • 慢性肠炎会变成肠癌吗(视频)

    慢性肠炎会变成肠癌吗
    只有少数慢性肠炎会转变成结肠癌,通常与引起慢性肠炎的病因有一定关系,具体如下:1、溃疡性结肠炎:与免疫性有关,如果这类患者未经过规律有效的药物治疗,导致病情的反复发生、病情迁延、病史时间过长。例如未规律药物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病程时间>10年的患者,实际在这种慢性肠炎的基础上,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会较高。由于在慢性炎症的刺激下,可能引起肠道发生炎症性的息肉增生,息肉在长期炎症刺激下可能逐渐转变成肠道肿瘤。如果出现上述情况,需要将病变部位的结肠、直肠在外科手术下进行切除;2、肠道功能紊乱:部分俗称的慢性肠炎实际可能归属于慢性功能紊乱,部分患者出现长期的大便不成形、大便次数多,但是肠镜检查并未报告溃疡结肠炎或者有严重的占位性疾病,实际是肠道功能紊乱,这类所谓的慢性肠炎不会转变为结肠肿瘤。
    2023-08-01
  • 肠息肉手术后三天吃什么(视频)

    肠息肉手术后三天吃什么
    如果肠息肉在2cm以下,且创面并不是特别大的常规息肉,一般在术后第3天,可以让病人进食粥类食物,如小米粥、大米粥、鸡蛋羹等。因为这类食物质软且少渣,患者进食后形成的大便较小且少,无法形成较多大便,避免对结肠息肉切除的创面产生影响。部分病人由于结肠息肉较大,且创面也较大,可能术后第3天还在医院,术后3天的进食需要遵医嘱。因为结肠息肉切除术后,息肉切除肠端的具体情况,手术医生最清楚。因此术后3天的进食种类不能一概而论。部分病变息肉虽只有1cm,但处于扁平息肉的状态存在于肠腔内,息肉切除时,其创面相对较大,因此可能术后第3天还无法进食,还需要继续输静脉营养液,因此术后3天具体吃何种食物,需征求结肠息肉切除手术大夫的意见。另外术后1周包括术后3天,患者需避免进食辛辣食物以及酒。
    2023-08-01
  • 肠息肉肉切除还会长吗(视频)

    肠息肉肉切除还会长吗
    通常结肠息肉切除后,局部原地再生长息肉的可能性非常小。除非当时手术切除的结肠息肉可能是高级别上皮的瘤变,还有部分肠段没有被完全切尽,此时可以在局部再长出息肉样的隆起。结肠息肉切除后,可能并非在原位生长,而是在其他部位发现有结肠息肉,这类情况较常见,和个人的饮食生活习惯有一定关系。结肠息肉多发生于较集中的群体,群体的特点为较肥胖,同时平时饮食生活结构保持高脂肪、高蛋白摄入者。另外,长期喝酒、长期便秘的患者,也容易在肠内再形成新息肉。所以此类患者予以结肠息肉切除后,通常会要求病人在息肉切除术后1年再复查1次肠镜。如果肠镜复查时仍然有息肉,将息肉再次切除后,还是建议病人1年以后复查肠镜。若切完肠道息肉后,复查时未见息肉,则可以2年后再进行复查。结肠息肉切除后是否在生长,除了和结肠息肉当时的病理类型有关外,和个人平时的饮食生活习惯也密切相关。因此结肠息肉切除后,患者需注意保持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
    2023-08-01
  • 吃红薯对胃病有影响吗(视频)

    吃红薯对胃病有影响吗
    吃红薯对胃本身的疾病,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红薯等比较甜的食物,都有可能会影响胃病的发生和发展。甜食可以引起胃腔里面的胃酸的增高,如果患者合并胃的反流性胃食管炎、胃溃疡或者十二指肠溃疡,在食用红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反酸、烧心、腹痛的症状加重。因为甜的食物刺激胃酸增多,胃腔里面的胃酸的浓度增高以后,就会刺激已经形成的溃疡面,患者会出现疼痛感。但并不是红薯本身对胃并不好,而是因为甜度的问题。所以患者如果本身患有胃病,平时并没有严重的反酸、烧心的症状,也没有通过胃镜检查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并不是绝对不能够食用红薯,红薯本身对胃黏膜包括胃的损伤没有直接作用。患者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耐受程度,适量摄入红薯,对胃没有太大的影响。
    2023-08-01
  • 食管息肉必须切除吗(视频)

    食管息肉必须切除吗
    食管息肉是否切除,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较小的息肉,通过在内镜下特殊的化学染色观察、NBI观察,或电子放大胃镜的观察,判断并不具备恶性潜能时,可先做临床观察,0.5-1年后复查胃镜。再根据复查胃镜的情况决定,是否做内镜下的切除。若息肉较大,或通过放大胃镜时,发现息肉有可恶变的可能,建议患者做食道的息肉切除。食道的管腔相对胃肠道较窄,故息肉的临界判断为食道息肉直径超过1cm,具有手术切除指征。但息肉的直径大小并不是绝对的指标,应结合息肉在内镜下的形态,如内镜放大后是否有异常的腺管,或异常血管的改变。部分医疗机构发现息肉后,会做息肉的病理活检,若病理活检结果较好,息肉直径并不大,可暂时观察,不做息肉切除。
    2023-08-02
  •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会再感染吗(视频)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会再感染吗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可以再感染,并不是治疗后机体就有免疫力并不再感染。实际上幽门螺杆菌具有家庭聚集性,即家庭成员里有一个人没有治疗,或有一个人治疗后又感染,其他人在共同进餐一段时间后,就又会出现交叉感染。可能治疗2-3年后,复查幽门螺杆菌又呈阳性。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后的人群,建议平时用餐使用公筷。有条件的情况下,家庭成员最好同步进行碳13或碳14呼气实验,若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进行同步治疗,相当于共病共治,则不容易在家庭成员间形成交叉感染。对于经常在外吃饭的人群,有条件尽量使用自己的碗筷,若无自用碗筷,需要考虑外出饮食的卫生条件,尽量避免在卫生条件差的饭馆内用餐,从而避免幽门螺杆菌治好后再次感染的问题。
    2023-08-01
  • 肠息肉不手术可以吗(视频)

    肠息肉不手术可以吗
    肠息肉是否需要手术,可根据患者病情决定。具体如下:1、结肠息肉或结肠腺瘤,建议尽早行内镜下的手术切除。因为本身此类手术,住院时间较短,且创伤也较小,基本不影响病人的工作生活;2、部分患者合并心脏疾病或者脑血管疾病,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波立维等抗血板药物,所以何时切肠道息肉需要和其他科室医生协商。如果原有的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情尚不稳定,建议患者每年或每半年复查1次肠镜,监测息肉大小以及形态改变。如果原有科室疾病的病情已稳定,可以暂停服用阿司匹林、波立维1-2周,再选择予以内镜下的肠息肉切除术。通常体积较大的肠息肉或腺瘤,甚至结直肠癌,都由小息肉逐渐进展而来。可能内镜下体积很小的腺瘤,通过5-10年后,可以逐渐发展为较大的息肉腺瘤,所以这是必然的自然过程,或者是疾病发展过程,因此建议肠道息肉还是尽早予以内镜下的手术干预治疗。
    2023-08-01
  • 肠息肉吃什么好(视频)

    肠息肉吃什么好
    通过肠镜检查,经常能够发现肠息肉的患者,或部分患者,切除息肉以后经常复发肠息肉,需要进行饮食、生活习惯的干预。结肠息肉发病的病因比较多,并没有明确的病因,但实际上城市人群或高蛋白、高脂肪摄入的人群,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人群。如果经常做检查发现肠道有息肉的患者,建议保持低蛋白、低脂肪的饮食,多食用瓜果、蔬菜。有条件的患者,建议间断给予肠道益生菌,进行调节治疗。机体如果长期摄入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代谢产物,并不能够完全被小肠消化、吸收。多余的营养物质,异常出现在大肠里,会被肠道的产气球菌吸收。在此过程中,会抑制益生菌的生长,同时有害菌会增加,菌群发生紊乱以后,肠腔的内环境会发生紊乱,包括改变肠道内的pH值环境,含氮、含氨类的气体不能够再吸收。这类有害物质,能够再刺激肠道的黏膜,导致发生炎症,刺激肠道息肉增加。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