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谷云

  • 骨髓小粒什么意思(视频)

    骨髓小粒什么意思
    骨髓小粒是骨髓细胞中的结构。光学显微镜下,骨髓小粒为少数条索状纤维搭成的网架,其间分布造血细胞和非造血细胞团块,多分布于骨髓涂片的尾端及两侧,骨髓小粒包括正常小粒、油性小粒、浆细胞小粒、原幼细胞小粒等。 骨髓小粒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增生性贫血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小粒很少,甚至缺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增生性贫血的患者,可以看到大量的骨髓小粒。
    2023-08-01
  • 止凝血功能的影响因素(视频)

    止凝血功能的影响因素
    正常人血液在血管中呈液态,而人体血管里流动的血液不凝固,破损的血管能自行止血,是因人体血液中存在止血系统、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三者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保持平衡。可分为抗凝及纤溶系统、血管壁及血小板止血机制、凝血系统几部分,正常的止凝血功能,有赖于血管壁完整性、血小板数量、功能稳定性以及凝血纤溶系统的平衡。 各种急重症,如严重感染、严重急性创伤、恶性肿瘤等,可因炎症因子增多、血管内皮损伤、组织因子释放等激活体内凝血系统,导致毛细血管内广泛的微血栓形成,消耗血浆内各种凝血及抗凝成分,造成凝血功能异常。
    2023-08-01
  •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症状(视频)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症状
    噬血细胞综合征通常起病急,并且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该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脾大、潜血细胞减少,以及出现高甘油三酯、低纤维蛋白原、高血清铁蛋白等,并在骨髓、脾脏或者淋巴结活检中发现嗜血现象。 噬血细胞综合征被认为是单核巨噬系统反应性增生的组织细胞病,主要由于细胞毒杀伤细胞及NK细胞功能缺陷,导致抗原清除障碍。单核巨噬系统接受持续抗原刺激而过度活化、增殖,产生大量炎性细胞因子而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2023-08-01
  • Rh阴性血可以生二胎吗(视频)

    Rh阴性血可以生二胎吗
    如果女方是Rh阴性血,丈夫是Rh阳性血,现在想孕育第二胎,可能会发生新生儿溶血。严重的会发生不孕、死胎、自然流产等不良情况。但不是所有的阴性血都不能生育二胎,主要根据孕妇体内有无产生Rh血型抗体判断,建议到省级医院检查血型抗体。 如果效价非常高,说明发生溶血的可能性非常大,不适宜怀孕。如果血型抗体效价较低,说明可以怀孕。如果男方是Rh阴性血,妻子为Rh阳性血,孩子发生新生儿溶血的几率较小。
    2023-08-01
  • 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标准(视频)

    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标准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要满足以下八条中的五条: 1、发热; 2、脾大; 3、血细胞减少,影响两系或三系血细胞,如血红蛋白<90g/L,新生儿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10^9/L,中性粒细胞<1.0×10^9/L; 4、高甘油三酯或者低纤维蛋白原,空腹甘油三酯>3.0mmol/L,纤维蛋白原<1.5g/L; 5、骨髓、脾脏和淋巴结中可以发现嗜血现象,而非恶性病变所导致; 6、NK细胞活性减低或者缺乏; 7、铁蛋白>500ug/L; 8、可溶性CD25>2400pg/ml。
    2023-08-01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标准(视频)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标准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标准如下: 1、存在易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础疾病,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诊断标准,是否存在基础疾病极为重要。如果没有明确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础疾病,诊断要慎重,如感染、恶性肿瘤、大型手术或创伤病理产科等; 2、有以下两项以上的临床表现,如严重或多发性出血倾向,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循环障碍或休克,广泛性栓塞、灶性缺血性坏死、脱落及溃疡形成或不明原因的肺、肾、脑等器官功能衰竭,抗凝治疗有效; 3、在实验室方面,血小板数、凝血酶原时间、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等异常,疑难或特殊病例需进行特殊检查。
    2023-08-01
  • 血小板比积是什么意思(视频)

    血小板比积是什么意思
    血小板比积是外周血中全部血小板容积占全血容积百分比,是一个比值,与血小板数、血容量变化有关。当血容量不变,血小板数增多时,如各种血小板增多症,多会出现血小板比积增高,反之就会减少。 当血小板数稳定,血容量增加时,如大量输液后血小板比积减少,而血容量减少时,如严重腹泻或者呕吐,可出现血小板比积增高。所以,分析血小板比积,要综合考虑血小板和血容量两个参数变化。
    2023-08-01
  • 抗凝血酶Ⅲ高怎么回事(视频)

    抗凝血酶Ⅲ高怎么回事
    一般抗凝血酶Ⅲ作为血液中活性凝血因子的重要阻碍因子,控制血液凝固和纤溶蛋白溶解。抗凝血酶Ⅲ增高表明血液抗凝活性增强,主要见于口服抗凝药、急性出血期等。需要结合其它检查,可确诊疾病,再进行对症治疗。抗凝血酶Ⅲ抗原,本身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存在波动,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判断,比如青年男性要高于青年女性,老年女性要高于老年男性。因此,轻度偏高并不一定具有临床意义。 抗凝血酶原Ⅲ抗原偏高,见于病理性疾病,特别是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心脏瓣膜病、急性心力衰竭、肾脏疾病、肾移植术后等。而服用抗凝药物,也可以造成抗凝血酶原Ⅲ抗原活性增高,但停药以后可以恢复到正常范围。
    2023-08-01
  • 人免疫球蛋白有危害吗(视频)

    人免疫球蛋白有危害吗
    人免疫球蛋白过高或过低均有危害,如果过低可能因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感染等症状;如果过高为单克隆性,可能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轻链病等。如果人免疫球蛋白增高为多克隆性,可见于肝脏疾病、结核病、淋巴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等,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儿童不可以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增强抵抗力,老年慢性病人可以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增强抵抗力。一般注射人免疫球蛋白为提高免疫力,在紧急情况下需综合体内的毒素或外来抗原,所以不建议使用。毕竟人免疫球蛋白是从人血中提取,可能传染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
    2023-08-01
  •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是怎么回事(视频)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是怎么回事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因素较多,其根本原因是凝血因子缺失,一切导致凝血因子减少的原因都可以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之所以是肝功能检查中的重要的一项,其时间长短反映肝功能的某些变化。肝脏是凝血因子形成的主要场所,当肝功能受损时,凝血因子不能正常合成,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延长,凝血酶原时间高于正常值,表现一系列的症状,如体表容易出血,出血后不易止血,如牙龈出血、创伤出血等现象。同时,凝血酶原时间较长的情况下,身体容易出现青紫斑块,身体稍微受压就会产生或青、或紫的斑,几分钟后才逐渐消失。 凝血酶原时间指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因子后,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导致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正常值为12-14秒,凝血酶原时间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就具有临床意义,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偏高。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