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

  • 心源性水肿最先出现的部位(视频)

    心源性水肿最先出现的部位
    心源性水肿常出现在患者身体下垂部位,如果患者长期卧床,则臀部或者左侧卧位的左侧躯体部会水肿。心脏类似水泵,将静脉系统血从下肢抽回心脏,然后泵出供应大脑、肺、心脏、消化系统。心功能不全时回流受到障碍,患者会出现足踝部、胫前部、大腿根部下肢浮肿。 通常直立患者水肿晨轻暮重,晨起相对较好,到中午会逐渐出现水肿,晚上水肿达到高峰。患者躺到床上后下垂部位改变,下肢水肿就会逐渐缓解,等到第2天开始又会重新出现上述过程。因此,患者下肢出现水肿时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2023-08-01
  • 小儿腹股沟疝自愈期限(视频)

    小儿腹股沟疝自愈期限
    小儿腹股沟疝亦称为疝气,通常不可自愈,常在0.5-1岁进行手术治疗,确诊后月龄3-4个月时亦可进行手术,月龄6个月以上的疝气通常不可自愈。因为小儿出生时腹股沟内部存在一层膜,在出生前会闭合,如果膜未闭合,在小儿出生后较难闭合。因为小儿喜欢哭闹,或咳嗽、喂奶时腹部较胀,可以引起腹腔压力增高,均会导致膜未闭合形成的空洞逐渐增大,有时肠道可以从空洞掉出,即形成疝气。如果肠道未从空洞掉出,可能观察并不明显,但通常空洞均难以愈合。所以建议如果小儿疝气发现时月龄已超过6个月,应该尽早手术治疗。如果不及时手术,肠道、卵巢、膀胱等脏器从空洞掉出,形成嵌顿后就较为危险。如果肠道卡压时间超过24小时,可以发生坏死,对小儿造成生命威胁。
    2023-08-02
  • 小儿麻痹后遗症会不会引起髋关节挛缩屈曲(视频)

    小儿麻痹后遗症会不会引起髋关节挛缩屈曲
    小儿麻痹后遗症有多种体征,是比较复杂的,引起的功能障碍也有不同,髋关节的屈曲畸形也很多,除了髋关节的屈曲畸形,还有两侧髋关节屈曲,两侧膝关节屈曲,就是勾在一起,经过治疗可以完全松开,而且能够下地走路。屈曲畸形后要做股四头肌的松解,髋关节周围肌肉的松解,然后进行牵引,甚至还要做臀大肌、外侧的臀中肌、髂胫束的松解等,才能够达到好的效果。髋关节的屈曲是儿麻比较常见的症状,如果病人发现有这样的情况是完全可以经过手术达到治疗效果的,两三岁的孩子可以用按摩、推拿的方式,也能达到好的效果,但是一旦五岁以后不能解决髋关节的屈曲,就必须采取手术方式。
    2023-08-02
  • 小儿麻痹症是什么(视频)

    小儿麻痹症是什么
    小儿麻痹症主要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它的症状跟感冒发烧是一样的,头痛、恶心、呕吐、咽痛、打喷嚏,所以说不容易被人发现,也不容易被医生发现。很少在早期被诊断出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基本都是以感冒在治,因此它的漏诊率非常大。在几个星期甚至半年以后出现肢体的症状才好辨别,比如腿瘫痪、腿不能动、腿变细、废用性萎缩等。很多家长都说是医生给打针造成的,实际这是误解,发病原因是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了脊髓的前角细胞,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主要是神经的问题引起了肌肉的运动,比如见得最多的股四头肌完全瘫痪,患者成年以后手扶腿走路。目前小儿麻痹症发病率相对少了,但是由于很多民工没有登记,没有去用糖丸儿,疾病仍然有散发,在巴基斯坦和其他非洲国家的发病率最近也有所抬头,总体来讲我们国家控制得很好,但是20多岁的人还非常常见。
    2023-08-02
  • 小儿麻痹肢体瘫痪怎么办(视频)

    小儿麻痹肢体瘫痪怎么办
    严重的小儿麻痹就是肢体完全瘫痪,坐在轮椅上的病人治疗难度非常之大,通过关节融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比如完全没有肌力,就做踝关节的融合、膝关节的融合,再配合支具也能够缓慢地走路。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患者可能残留部分运动功能,比如能抬大腿、可以屈曲但是膝关节不能伸直,所以这些情况是非常复杂的。患者不要丧失信心,到医院做CT和两条腿的全长片等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肌肉瘫痪的程度选择合适的术式,可以做很多修复重建的手术,完全可以用腹直肌、腹外斜肌和骶棘肌等来代替瘫痪的肌肉,让腿能够迈开步,所以完全瘫掉经过重建手术后也会有部分功能,到医院诊断后,医生会很专业地选择治疗方式。
    2023-08-02
  • 左腿和右腿不等长怎么办(视频)

    左腿和右腿不等长怎么办
    左腿和右腿不等长多半发生在儿麻(小儿麻痹症)患者,病人一条腿得病,另一条腿是正常的,而正常的腿发育较好,病腿会相对短一公分到五公分,甚至还有更长,治疗基本原则如下: 1、短两公分以内用鞋垫弥补,通过在短腿侧垫鞋垫的方式解决; 2、三公分以上会考虑进行截骨延长手术,先固定好伊里扎洛夫架,把骨头拉长,边拉边长,一般两个月就会拉到长腿的长度,然后固定在此长度4-5个月,待长好后把外固定架取掉,也可以再扶拐保护几个月,一般七个月以后能下地走路。所以左腿和右腿不等长可以经过手术的方式,恢复到两条腿完全一样长,治疗后走路就不会有跛行,而且姿势也接近正常人。
    2023-08-02
  • 小儿麻痹后遗症走路足跟不着地怎么治(视频)

    小儿麻痹后遗症走路足跟不着地怎么治
    小儿麻痹后遗症跟腱短缩,表现为足跟不着地,长此以往走路不平稳,患者多用脚尖着地,但是脚尖着地不能负重很久,只有脚完全平面着地,脚后跟、脚的第一跖骨和第五跖骨都着地,三点固定才是最稳定的,所以跟腱短缩的病人一定要做跟腱的松解手术。现在都是提倡微创手术,跟腱松解手术就是拿尖刀在跟腱上不同的部位划几下,再一掰就能达到正常,甚至不用缝针,纱布一压一包扎,非常简单,但对儿麻(小儿麻痹症)病人的作用却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几十年就脚尖着地走路,就是不了解情况,觉得这个手术很复杂,实际上微创手术是非常简单的,做完手术的效果也是非常肯定。
    2023-08-02
  •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肢体康复训练方法(视频)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肢体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麻痹后遗症经过肢体的康复训练是可以降低并发症的,一般得小儿麻痹是一岁左右,也有的是两三岁,在五岁以前,康复运动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有康复科的医院实施康复训练是最好的。康复训练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之下做,用力不能过猛,很多患者因为用力过猛引起骨折,甚至还有把筋给掰断的,就算专业医生也会偶尔出现用力过猛的情况,同时关节的活动要适度。总的原则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关节的活动、肌肉的拉伸,不要用力过猛。术后病人的康复也是要在手术医生的指导之下完成,知悉这段时间关节活动需要达到的度,不要过度。活动完以后轻微的疼是可以的,如果每次活动后疼痛都很厉害就要停一停,不要强行去进行肌肉的拉伸。
    2023-08-02
  • 心梗下支架危险期(视频)

    心梗下支架危险期
    真正风险来源于心梗本身,并非支架。心梗为严重致死、致残疾病,早期死亡率在30%左右,随着介入技术包括支架技术发展,将心梗死亡率下降到3%-5%,支架植入为微创技术风险较小。心梗早期死亡风险来源于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没有送到医院前可能会发生死亡。 此外,心梗第3天时水肿达到高峰,特别是前降支血管闭塞,出现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第3天心脏肿胀,如果此时用力大便、情绪不稳定或者不注意,会引起室壁瘤破裂,是重要致死原因。因此,国内要求患者72h内卧床,在医生指导下在72h之内行早期心脏康复。国外要求48h内最好卧床,可以减少心梗风险。通常7天内发生心梗风险较大,7天出院后也要随访,42天基本定型,稳定性较好。
    2023-08-03
  • 体位性低血压会猝死吗(视频)

    体位性低血压会猝死吗
    体位性低血压较少会引起患者猝死,体位性低血压为随着体位改变时引起的低血压。比如从卧位突然起床变成立位,患者血压可骤然下降,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引起黑蒙、晕厥倒地。患者通常需进行直立倾斜试验,让患者在仪器上先测量平卧位时心率、血压,安静平躺后再迅速将床立到70°以上,从而营造体位性低血压环境,再次测量患者心率、血压。如果是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血压可急剧下降。 患者分为心率依赖型以及血管依赖型,对于心率依赖型患者,心跳会骤然下降,正常人体位改变时,心跳会快速增加代偿低血压。但对于这部分患者心跳反而会抑制,从而引起低血压导致晕厥。患者晕厥时会倒地,倒地后重新恢复大脑血供,但要注意患者晕厥时会引起外伤,严重头颅外伤也会危及生命。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