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国

  • 胃痛是不是就是胃癌(视频)

    胃痛是不是就是胃癌
    胃痛不一定是胃癌,但胃癌常伴有胃痛。胃痛主要是指上腹部剑突下或右上腹区域疼痛。引起胃痛的病因较多,如急性胃炎、胃溃疡、胃穿孔、胃癌等疾病。具体如下: 1、急性胃炎:是指各种外在和内在因素引起急性、广泛性或局限性胃黏膜炎症,进食被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发生急性单纯性胃炎较常见。一般起病较急,进食污染食物后数小时或24小时发病,表现为中上腹不适、疼痛,严重者可出现腹部剧烈绞痛、厌食、恶心、呕吐,因常伴有肠炎而腹泻,大便呈水样,严重者可存在发热、呕血或便血、脱水、休克、酸中毒等症状; 2、胃溃疡:是指发生在胃角、胃窦、贲门、裂孔疝等部位的溃疡,属于消化性溃疡的一种。疼痛主要部位为左上腹和胸骨后、剑突后,常呈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胃溃疡疼痛多在餐后1小时出现,经1-2个小时后疼痛逐渐缓解,直至下一次进食后再复现上述节律。部分患者可无症状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 3、胃穿孔:是溃疡病患者最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剧烈腹痛,疼痛最初开始位于上腹部或穿孔部位,常呈刀割和烧灼样痛,一般为持续性,但可阵发性加重,疼痛很快扩散至全腹部,可扩散至肩部,呈刺激和酸胀痛感,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发热、畏寒,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症状。体征主要为腹壁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炎症状,表现为板状腹、肝浊音区缩小或消失; 4、胃癌:是发生在胃部的癌症,早期患者无明显症状,可以出现饱胀不适、消化不良,甚至上腹部胀痛等,症状无特异性。中期胃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痛,疼痛常无明显规律,晚期疼痛加剧,并出现呕血、黑便。如肿瘤侵犯胰腺被膜,可出现腰背部持续性、放射性疼痛。如果出现胃痛后,患者可根据疼痛特点到医院进行专业咨询,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2023-07-31
  • 胃癌色变分几种(视频)

    胃癌色变分几种
    胃癌色变分三种,淡黄色、暗红色、黑色,一般随着胃癌的程度来分,胃癌分为早期、中期、晚期。胃癌瘤体一般为黄白色,在早期胃癌,瘤体位于黏膜下,颜色呈淡黄色,如果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手术治疗,效果比较好。 但如果到胃癌中期,瘤体侵犯肌层,胃癌的颜色就会变成暗红色,这种情况说明病情已经比较严重,但是通过相应的治疗可以起到较好的疗效。 但如果到了晚期,瘤体破溃、坏死、氧化、结痂,就会呈现出黑色,这时候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2023-08-02
  • 肝细胞癌分级标准(视频)

    肝细胞癌分级标准
    目前肝细胞癌病理分级主要根据埃德蒙森分级法,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基本采用此分级法。该分级标准主要依据癌细胞胞浆嗜酸性、着色程度、胞核大小、核浆比例、核着色深度、细胞功能及组织结构等进行分级。具体标准如下: 1、Ⅰ级:癌细胞形态正常,包浆明显嗜酸性,易见胆汁颗粒,核圆而规则,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少,核浆比例接近正常,细胞排列成索状,索间血窦明显,衬以单层内皮细胞; 2、Ⅱ级:癌细胞略呈异型,胞浆嗜酸性和颗粒性强,胞核较大,核着色深浅不一,核仁明显,核浆比例接近正常或略增大,细胞多见腺泡状排列,胞浆中存在较多胆汁小滴; 3、Ⅲ级:癌细胞异型明显,包浆呈嗜碱性,胆汁小滴少见,核大不规则,核染色质粗,着色不一致,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增多,细胞排列较不规则,偶见索状排列; 4、Ⅳ级:癌细胞形态变异较大,可呈梭形或多形性巨细胞或小细胞,细胞排列松散,无一定结构,偶见血窦,核大、核仁不规则,核浆比例明显增大,偶见胆汁或无胆汁颗粒。Ⅰ级为高度分化,治疗效果最好,Ⅱ级、Ⅲ级为中度分化,Ⅳ级为低分化,预后较差。
    2023-08-02
  • 肝癌消融术是怎么回事(视频)

    肝癌消融术是怎么回事
    肝癌消融治疗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氩氦刀冷冻消融等方式,主要在B超、CT媒介引导下,将消融针适当穿刺至肝脏肿瘤,进行热消融和冷消融,从而达到让肿瘤坏死的目的。肝癌消融适应症包括以下几点: 1、肝动脉药物灌注加栓塞术治疗,与消融治疗、序贯治疗有机配合,特别是结节型、团块型肝癌,可提高肿瘤坏死率,防止TACE重复次数过多造成的肝损伤; 2、手术治疗后局部复发者; 3、肿瘤直径在3-4cm以下,疗效最佳,肿瘤体积超过5cm者,需要运用多次叠加技术,从而达到肿瘤完全坏死; 4、肝内肿瘤数目最好控制在4个以下; 5、肝功能较差,不适宜外科开腹手术或拒绝外科手术的患者。
    2023-08-02
  • 肝癌介入需要住院吗(视频)

    肝癌介入需要住院吗
    肝癌常见的介入治疗,包括肝癌动脉药物灌注加栓塞术、肝癌消融术,肝癌堵塞或压迫胆管形成黄疸时行PTCD术,需要评估患者一般情况、肝功能分级,可能涉及到化疗药物、肿瘤破坏、胆管置管引流、肝功能破坏、感染等,术后严重者可能出现肝功能衰竭、凝血功能紊乱、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一般要求住院。对于半年内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一般会建议控制疾病,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再与患者家属沟通,共同协商治疗方案。 肝功能分级主要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根据五个指标,即一般情况、腹水、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浓度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分别评为A、B、C三级。手术要求患者至少达到A级,或B级经过相应内科治疗后达到A级,此时才会选择介入治疗。
    2023-08-02
  • 肝癌介入术后好转表现(视频)

    肝癌介入术后好转表现
    肝癌介入治疗后好转的主要表现为肿瘤瘤体缩小、纤维化、钙化,瘤体供血动脉较少、消失,瘤体细胞处于低代谢或抑制状态。血液生化检查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升高、血小板回升、转氨酶及胆红素下降、胆碱酯酶升高。 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CA19-9、CEA、CA125等指标下降。肝癌治疗效果主要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肿瘤大小、活性以及肿瘤标志物做出综合评估,具体如下: 1、症状:早期肝癌患者一般无特殊症状,中晚期患者可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下降、厌油、黄染、小便色黄、全身瘙痒、消瘦等症状。介入治疗后,肝肿瘤缩小,可减轻肿瘤压迫症状,腹痛、腹胀好转,食欲好转。PTCD术后瘙痒会立即消失,黄染及小便色黄会逐步好转,厌油、食欲下降等症状逐步好转,体质逐步改善,体重增加; 2、体征:早期患者无特殊症状,中晚期患者特别是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腹部包块、腹水、下肢水肿、皮下淤血等症状。肝癌介入治疗后,包块缩小、腹水减轻、下肢水肿好转、凝血功能改善、皮下淤血减少; 3、肿瘤大小及活性:可以通过增强CT、核磁、DSA、超声造影、PET-CT等检查做出综合性评估; 4、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CA19-9、CEA、CA125等指标下降。
    2023-08-02
  • 原发性肝癌最早最常见的转移途径(视频)

    原发性肝癌最早最常见的转移途径
    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最早在肝内转移,经门静脉、胆道形成肝内转移。肿瘤释放一系列生长因子,包括血管生长因子,形成新血管,肿瘤细胞可沿新血管进入门脉系统血液,或肿瘤生长侵犯至胆管内,细胞脱落造成血管内转移或胆管转移,在肝内形成局灶,造成肝内转移。较大瘤体堵塞门静脉主干时,可造成门静脉高压症,堵塞胆管时可造成黄疸,因此,肝癌合并黄疸患者常伴有胆管癌栓,门脉或胆管癌栓患者术后效果较差,复发率较高; 2、肝外转移主要是通过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和种植转移,血行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肺,肿瘤细胞可沿肝静脉系统回流至下腔静脉系统,容易在肺内形成转移灶,其次为骨和大脑。淋巴转移是指肿瘤细胞可沿淋巴系统转移至门静脉淋巴结,常见转移部位为肝门区淋巴结,其次为胰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种植转移较少见,主要是从肝表面脱落癌细胞可直接蔓延至周围脏器,或肝肿瘤破裂,癌细胞随血液脱落至腹腔,种植在腹腔横膈、盆腔等处,形成腹腔内播散转移。
    2023-08-02
  • 介入治疗法是什么(视频)

    介入治疗法是什么
    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和内科之间的一种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内介入。 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做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管道,在影像设备如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核磁、B超等引导下,对病灶进行局部创伤性最小的治疗。 介入治疗特点是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对于需内科治疗的疾病,介入治疗优点在于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不仅提高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还可减少药物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对于需外科治疗的疾病而言,介入治疗优点包括以下几点: 1、无需开刀暴露病灶,一般只需几毫米皮肤切口即可完成治疗,表皮创伤小,外表美观; 2、大部分患者只需要局部麻醉,从而降低麻醉风险; 3、损伤小、恢复快、效果满意,对身体正常器官影响小; 4、治疗难度大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部位,从而减少对身体其它器官的损伤。部分肿瘤介入治疗后效果相当于外科切除,介入治疗已经成为部分疾病的最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相对于内科肿瘤化疗,通过介入靶向点药物灌注,浓度提高,药量减少,效果翻倍,相当于传统静脉化疗4-13倍,毒副作用少,患者易接受。 相对于外科而言,如肝脏肿瘤,传统外科手术切口至少需要10cm,腔镜手术也需要至少4个孔,最小孔径为5mm,最大孔径约有12mm,包括标本取出口。 介入治疗孔径小于2mm,消融孔径为2mm左右,不切割断肌肉、神经等组织,进一步达到微创,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比较高。
    2023-08-02
  • 肝癌介入治疗肿瘤能萎缩吗(视频)

    肝癌介入治疗肿瘤能萎缩吗
    肝癌介入治疗后肿瘤能够萎缩。肝癌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肝癌消融术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具体如下: 1、肝动脉药物灌注加栓塞术:是通过导管,以等于或者小于静脉给药的剂量,在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使肝癌供血动脉栓塞,从而造成肝细胞化学性加缺血性坏死,肝细胞发生肿胀、脂肪变性、细胞坏死、溶解吸收,部分肝细胞发生凋亡,瘤体出现萎缩、纤维化、钙化,从而使瘤体总体缩小,肿瘤萎缩; 2、肝癌消融:常见的有热消融和冷消融,将一根特制传导针经皮穿刺到肿瘤中心区域,产生极高温或极低温,让肿瘤出现蛋白质变性、玻璃样变、凝固性坏死,导致肿瘤纤维化、钙化、包裹,肿瘤缩小、萎缩; 3、放射性粒子植入:常用碘-125放射性粒子,把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放射线导致肿瘤DNA断裂,细胞复制破坏,细胞内脏器破坏,导致肿瘤细胞出现凋亡,瘤体吸收、纤维化、钙化,瘤体萎缩。
    2023-08-02
  • 肝癌介入手术要全麻吗(视频)

    肝癌介入手术要全麻吗
    肝癌常见介入治疗包括肝癌动脉药物灌注加栓塞术、肝癌消融术,肝癌堵塞或压迫胆管形成黄疸时行PTCD术,根据不同手术,可以采取相应麻醉,具体如下: 1、肝癌动脉药物灌注加栓塞术:患者无特殊情况,首选局麻。术中需要患者憋气,配合行肝动脉减影成像,呼吸会使肝上下波动造成重影,此时患者需要憋气5-15秒,可以得到较好的图像,从而分析肿瘤大小、分布、血供等情况,栓塞后效果评估也需要患者配合憋气,减影成图。局麻对患者创伤小,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2、肝癌消融治疗:一般建议选静脉全麻,消融过程中出现热反应或冷反应造成局部钝痛,特别是肝周肿瘤,反应较明显,此时适当静脉全麻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降低患者应激反应,避免患者因为疼痛移动,造成治疗中断,使患者配合整个治疗,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消融时间一般为10-30分钟,静脉全麻后患者配合良好; 3、经皮胆管穿刺造影加置管引流术:一般使用局麻,置管时会引起强烈的胆管痉挛性疼痛。如果患者对于疼痛反应较剧烈,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建议静脉全麻或气管插管全麻。 介入手术由于创伤小、时间短,首选局麻,特殊情况为了患者安全可以选择全麻,具体需要根据患者情况综合决定。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