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云鹏

  • 老人家低血压怎么办(视频)

    老人家低血压怎么办
    老人家即老年人,发生低血压,通常症状、表现较严重,可以出现心慌、心悸,或低血压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发头晕,严重者甚至出现意识改变、眼前发黑等。老年人发生低血压,需要采取卧位或平躺,有助于脑部血液灌注,防止不适症状加重。在平卧位过程中,要监测血压变化趋势。大部分情况下,老年人发生低血压与体位有关,如突然站立,或在长时间卧位、坐位变换体位后出现,此时平卧位有助于改善症状。老年人机体功能有所退化,发生低血压,最大可能性是与心脏病发作有关,尤其是出现心肌梗死,若此时伴随胸闷、胸痛等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而低血压的同时伴随有胸闷、胸痛,不适合服用硝酸甘油类药物,否则可能导致血压进一步降低。若老年人长时间处于低血压状态,要警惕是否发生出血,尤其是消化道出血,要关注大便颜色、性状。
    2023-07-31
  • 低血压休克的病人尿减少的原因(视频)

    低血压休克的病人尿减少的原因
    低血压休克病人出现尿量减少,主要原因与低血压有关。肾脏产生尿液正常的运转工作,需要一定压力,如果血压过低,没有办法使肾脏达到正常运转,此时会并发肾功能衰竭,而无法产生足够尿量,从而表现为尿量减少,甚至无尿。对于本身有低血压休克的病人,重要的是明确休克原因,常见原因包括低血容量休克、感染性休克等。低血容量休克应当迅速采取补液、扩容的方法,将血压提升之后,达到肾脏最低灌注压,就会产生尿量。因此尿量的监测,也是观察休克是否向好方向转变的标志。如果尿量减少,而且出现时间较长,有可能引发内环境紊乱、电解质紊乱,使休克更加复杂。因此对于休克病人,要做好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治疗,并且在规范治疗过程中,监测各器官功能指标。
    2023-07-31
  • 兼有抗心律失常和抗心绞痛作用的药物是什么(视频)

    兼有抗心律失常和抗心绞痛作用的药物是什么
    兼具有抗心律失常和抗心绞痛作用的药物,通常为β受体阻滞剂,常用药物包括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该类药物的药理机制,主要与抑制β受体有关,所以在治疗效果上能够起到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以及降低血压和心率的作用。心律失常在发作上,与心率、心脏跳动节律有关,以快速性心律失常较多。β受体阻滞剂具有降低心率的作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常见的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为防止心衰再发和抑制心脏重构,待心功能稳定、水负荷明显降低后,也应当加用此类药物。同时β受体阻滞剂能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来治疗心绞痛,如冠心病患者可经常使用。另外该类药物也可以治疗血压异常,在常用的五大类降压药物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
    2023-07-31
  • 心绞痛急性发作时的首选药(视频)

    心绞痛急性发作时的首选药
    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应首选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服用,如硝酸甘油。能够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扩张冠状动脉以后,狭窄的冠状动脉会有一定空间,使血流能够正常通过,从而最大程度缓解心肌缺血。心绞痛急性发作是指在某些诱发因素,比如劳力运动时,突发胸口不适,这种情况疼痛比较明显,甚至有时较为剧烈,还会伴有出汗、头晕等症状,此时快速、便捷的方法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但应注意,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前,需要测量血压,如果心绞痛发作,伴有低血压,此时含服硝酸甘油可能适得其反,反而会因血压更加下降,而出现不良预后。如果血压正常稳定或者偏高,可以舌下含服。同时需要注意,反复三次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仍无好转,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此时有可能已经出现心肌梗死。
    2023-07-31
  • 低血压就是贫血吗(视频)

    低血压就是贫血吗
    低血压和贫血,两者之间并不能完全画等号。低血压发生以后,会引发主要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贫血是引起低血压重要的因素。在临床中发现,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失血,尤其是慢性失血,比如消化道出血或者妇科疾病导致的出血,当发生严重贫血时,多会伴随血压明显下降,贫血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明确诊断。如果出现急性失血,还有可能引发低血容量性休克,此时表现为持续低血压现象。而引发低血压,除失血导致的中、重、度贫血以外,还有其他原因,比如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导致心脏收缩能力下降,也会发生低血压。血管神经性因素、体位因素也会引发低血压。因此贫血仅仅是低血压发生的重要机制,两者之间并不能完全等同。
    2023-07-31
  • 心包积液做什么检查可以确诊(视频)

    心包积液做什么检查可以确诊
    心包积液可以通过心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在进行胸部X线检查时,也可以发现心包积液,但是不如心脏超声准确。心脏超声可以发现微量、少量、中量、大量的心包积液,所以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非常高。心脏超声检查是无创性检查,患者本身不会有任何痛苦,采用的是超声多普勒技术,通过超声探头在胸部进行透视,因而能够发现心脏结构与功能,对于诊断心包积液,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心包积液的发生与许多临床疾病有关,在我国导致心包积液最常见的原因仍然是结核,还包括肿瘤因素,尤其是肺部肿瘤发生心包转移后,容易导致中到大量的心包积液。心包积液如果发展为大量,便有可能会引发心包填塞,而出现心脏有效的舒张功能降低。这种情况非常危险,必须及时进行心包穿刺,抽取心包积液。心包穿刺及抽取心包积液的过程中,都需要在心脏超声的指引下完成,并且能够在抽取心包积液后,对积液量进行有效的判断。
    2023-07-31
  • 突发心脏病的前兆有哪些症状(视频)

    突发心脏病的前兆有哪些症状
    突发心脏病的前兆症状主要包括胸闷、胸痛、气短等各种不适,这类症状在最初发作时比较轻微,但随着病情进展和演变,会逐渐加重,而且发作频率增加,比如冠心病会在运动、劳力的过程中,出现胸疼、胸闷和气短。最初活动耐量大时出现,随着病情进展,活动耐量小时也会发生,并且频率发作较高,缓解时间也延长。当有心脏不适症状后,应当及时去医院就诊,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酶等检查明确病因,并且及早干预治疗,防止心血管疾病不断发展,而造成严重后果。在治疗过程中应遵从医嘱,规律应用药物。
    2023-08-01
  • 高胆固醇血症怎么降低(视频)

    高胆固醇血症怎么降低
    高胆固醇血症的降低,主要靠改善生活方式与药物治疗同步进行。高胆固醇血症是指通过抽取静脉血进行测定,发现总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胆固醇血症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一定要给予重视,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在治疗上要进行生活方式改善,做到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同时还要增强有氧运动、改善生活作息、规律睡眠,都有助于改善高胆固醇血症。治疗要依靠药物方案,首选他汀类药物,如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匹伐他汀等,特别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还应当监测胆固醇变化,同时针对可能导致的副作用,如肝脏损害、肌肉损害,应定期复查、随诊。
    2023-08-02
  •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音频)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
    讲解医师:康云鹏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一类疾病,好发人群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壮年人群,是由于感染了病毒之后,病毒对心肌造成的损害,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上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临床症状,出现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人,临床表现是多样的,可以表现为气短、胸闷、心慌等等不适。在辅助检查方面,心电图上有可能会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心脏超声上也可以表现为心力衰竭、心肌收缩力减低等表现,甚至出现心脏的扩大。在抽血检查中,最常用的指标就是心肌酶,因为心肌炎造成的心肌损害,会导致心肌酶的升高。心肌炎的治疗主要依赖于保护和营养心肌,因为病毒对心肌的损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自限性。只要做到心肌的保护,防止病毒复制和对心肌进一步的侵害即可。但是病毒性心肌炎这个疾病表现是多种的,有时表现是非常严重的,当怀疑这一类疾病的时候,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和确诊。
  • 心梗和心绞痛的区别(视频)

    心梗和心绞痛的区别
    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区别如下:1、临床症状:心绞痛的症状多呈阵发性,与诱发因素有关,比如运动劳累。而急性心肌梗死起病较急,一旦发生胸痛,症状往往持续不能缓解,即便应用硝酸甘油等药物,仍然表现为持续甚至加重的疼痛。相较于心绞痛,心肌梗死的疼痛更为剧烈,而且疼痛时还伴随有濒死感、大汗等相关伴随症状;2、辅助检查:心肌梗死伴有心肌损伤,所以在检查心肌酶指标时,会发现CKMB(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或肌钙蛋白有明显升高,肌红蛋白是出现最早的心肌酶,也有升高的过程。在心电图检查时,心绞痛仅仅可以见到ST段压低的缺血表现,而心肌梗死严重的会出现ST段抬高的过程;3、病理特征:心肌梗死更为严重,容易诱发心力衰竭,甚至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情况。心肌梗死多是心脏血管内的血栓完全堵塞导致,而心绞痛可能是单纯的血管狭窄,并没有诱发血栓,但两者同属于冠心病,都需要积极进行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心绞痛可能会向心肌梗死转化。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