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向明

  • 乳腺肿瘤的预防方法有哪些(视频)

    乳腺肿瘤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乳腺肿瘤的预防需解决乳腺肿瘤诱因,包括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预防乳腺肿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控制饮食,如少进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且需要适当运动、放松心情,避免使自己始终处于高压状态,并且避免过度抑郁。因为饮食和心情方面的因素均可能导致内分泌发生紊乱; 2、注意月经情况,紊乱的月经周期对乳房不规律刺激会导致发生乳腺疾病,如果月经周期紊乱则需及时调整; 3、注意家族遗传史,如果几代中均患有乳腺肿瘤或卵巢肿瘤或胰腺肿瘤方面的疾病,则需要特别小心,需要定期复查。所以需要掌握其控制方法,定期随访复查,对于年轻女性建议1-2年进行专科检查。对于45岁以上的肿瘤疾病高发年龄,建议1年左右进行一次专科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为治疗肿瘤最好的办法。
    2023-08-02
  • 怎样预防乳腺疾病(视频)

    怎样预防乳腺疾病
    乳腺疾病可从以下几方面预防: 1、生活习惯:目前认为乳腺疾病大部分与激素水平、生活习惯有关。需要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如适当参加运动,每周保证运动量; 2、饮食:少吃高脂肪饮食、油腻食品、膨化食品,少喝碳酸类饮料、咖啡、奶茶等。对自身心理压力需要进行调整,特别是都市女性不仅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很多时候也是工作中的中坚力量,此时需要调整好自己生活、工作状态,避免给自己过多压力,保证夜间充足睡眠; 3、遗传因素:现在中国女性患有乳腺疾病的比例并不高,但如果家属中几代均存在乳腺癌、卵巢癌或胰腺癌病史,平时应增加复查频率,可半年检查一次,找专科医生就诊。还需要保持月经规律,若出现不规律需要及时调整。定期检查十分必要,如1-2年体检,早发现、早治疗为治疗各种乳腺疾病的最佳方法。
    2023-08-02
  • 急性乳腺炎发烧怎么退烧(视频)

    急性乳腺炎发烧怎么退烧
    急性乳腺炎可根据发热不同形态采取不同措施,具体如下: 1、若发热不明显,体温在37.5℃以下,多为哺乳期乳汁排泄不畅或婴儿未将乳汁吸净引起的急性乳腺炎,需进行简单物理降温,多喝水,将乳汁排净,体温自然会下降。通常体温在38.5℃以下,给予物理降温方式即可。若为急性乳腺炎,肿块位置没有明显发红,多喝水、给予冰袋降温,同时保证乳腺肿块位置引流通畅; 2、若体温在38.5℃以上,且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上升快,中性粒细胞上升明显,体温教高,患者伴有乏力、发热、寒战等症状,皮肤肿块存在发红表现,此时需用消炎药进行治疗,同时给予消炎痛栓降温药物处理。如果情况未能得到控制,则需使用激素进行干预。 因此对于乳腺炎需要分门别类进行治疗,轻症乳腺炎可采取较为保守的治疗方法,重症乳腺炎需应用其它药物,甚至手术切开引流等一系列方法进行相应处理。
    2023-08-02
  • 良性乳腺纤维腺瘤术后应注意事项(视频)

    良性乳腺纤维腺瘤术后应注意事项
    良性乳腺纤维腺瘤术后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良性肿块的手术切口不会特别大,首先需要注意伤口清洁卫生,需要定期换药,保持伤口创面清洁,以免发生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后伤口不容易愈合; 2、避免局部过分张力,如避免过早运动,过早运动不利于伤口愈合,如果伤口局部张力过大,伤口愈合时瘢痕也会过分增生; 3、适当增加高蛋白饮食,因为高蛋白饮食有利于促进伤口愈合。饮食上还需要注意,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本身辛辣、刺激食物进食过多也容易导致伤口瘢痕增生形成; 4、缝合伤口有些使用可吸收线缝合,有些使用不可吸收线缝合,此时需要咨询主管医生线是否拆线及拆线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对于乳房伤口2-3周可以愈合,所以拆线时间在2-3周; 5、一定要注意伤口有无溢血、溢液,因为毕竟是手术,术后有可能产生出血并发症,如果皮下出现淤青,或切口周围有血性液体溢出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并且需要及时请医生进行处理,明确是否有必要将伤口重新打开止血或处理积液。
    2023-08-02
  • 乳腺纤维瘤3类恶变几率(视频)

    乳腺纤维瘤3类恶变几率
    乳腺纤维腺瘤三类从概率而言其恶变概率小于2%,基本上考虑良性,在处理上与其它肿块类似。如果肿块偏小,如小于1cm,则会建议患者进行随访复查,如半年、3个月左右时间进行复查;如果肿块已经偏大,在2cm以上,可能会倾向患者进行手术介入。无论采用直接手术还是采用微创手术,建议将肿块进行切除,具体采用何种手术方式会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与患者协商决定。 三类结节和二类结节在临床处理上基本上均倾向以随访复查为主,如果肿块体积不大,则无需过于担心,其癌变几率极低。
    2023-08-02
  • 乳腺腺瘤严重吗(视频)

    乳腺腺瘤严重吗
    乳腺纤维瘤为良性肿块,不属于恶性肿瘤,一般不会影响生命,但仍需重视。对于较大的肿块,如位于乳头后方,因为大的乳腺导管都集中在乳头后方,可能会影响哺乳。青少年女性容易多见,在女孩发育过程中很多小姑娘不会特别注意,乳房变大可能为正常生理现象,但部分小姑娘的乳房变大并不是乳腺发育引起,而是乳腺肿块。 在临床会看到两侧乳房明显不对称,一侧为正常乳房,另外一侧是很臃肿的乳房。多数小姑娘不敢告知父母或老师,一直隐瞒,肿块越来越大,甚至会看到良性乳腺纤维腺瘤占据整个乳房,导致正常乳腺组织不能良好发育。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手术干预,将良性肿块压迫的状况及时进行去除,可能需要将肿块切除,同时需要保留正常乳腺腺体,有利于后续乳腺腺体蓬开,从而利于发育。
    2023-08-02
  • 乳腺钙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视频)

    乳腺钙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乳腺钙化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多通过钼靶检查发现。乳腺钙化一般分为良性钙化、恶性钙化,如果从钼靶片观察到粗大、圆形、边界清楚的钙化,这种钙化多为良性,一般由于创伤、腺体萎缩等引起。若出现如血管走行一样的钙化,多为血管衰老后出现的钙化,这种钙化多沿血管排布,考虑良性,一般处理建议随访复查,不需要特别干预。 同时需考虑恶性钙化,恶性钙化多表现为如小沙子撒在玻璃上的感觉,称簇状钙化,簇状钙化多为早期癌症表现,这种钙化如果合并肿块多为合并浸润性癌的表现。一旦出现簇状钙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需要及时进行外科学干预,手术治疗,包括其它穿刺。所以对于不同钙化处理方式不同,多根据钙化具体形态决定。
    2023-08-02
  • 乳腺炎肿块很大需要切除吗(视频)

    乳腺炎肿块很大需要切除吗
    乳腺炎分为细菌性乳腺炎、非细菌性乳腺炎。两种乳腺炎根据不同病理类型要采用不同治疗方法。针对细菌性乳腺炎首选治疗手段为消炎抗感染治疗,去除炎症肿块。如果有炎症扩大或发红明显可进行手术介入、切开引流。一般经过积极引流、抗菌治疗后,绝大部分细菌性乳腺炎可以治愈。 非细菌性乳腺炎目前原因尚未明确,这种乳腺炎不会出现发红或体温升高。针对这种非细菌性乳腺炎,因原因不明,治疗手段多样,每种治疗手段的有效率也不尽相同。有些书上认为非细菌性乳腺炎用激素治疗会较为有利,有些则认为抗结核治疗有益,但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手段,有效率目前尚未定论。对于大部分非细菌性乳腺炎,一般肿块消退到体积足够小后,再考虑手术介入。 非细菌性乳腺炎不考虑直接手术介入,因非细菌性乳腺炎表面可能仅观察到1-2cm的肿块,但并未观察到的体积较大。手术时通常范围较大,此时需要切除的乳腺组织较多,导致术后外观变化非常明显,甚至大部分乳腺切除使女性产生巨大心理压大。若非恶性肿瘤,一般不会转移,但可以复发,临床存在非细菌性乳腺炎复发的病例。对于细菌性乳腺炎,若该种细菌一直存在,则可导致复发。所以两种乳腺炎根据不同病理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2023-08-02
  • 乳腺纤维瘤如何去除(视频)

    乳腺纤维瘤如何去除
    乳腺纤维腺瘤治疗手段首选方式是手术切除,手术切除可选择直接手术切除,从皮肤切口将肿块挖出,其优势在于能完整将包膜一并切除,但显而易见,皮肤上存在伤口,虽然伤口并不大,常规在2cm左右。还有一种方式是进行微创旋切手术,在肿块下方插入存在负压吸引的旋切刀,将肿块逐渐进行旋切。其优点在于伤口很小,即1cm左右的伤口,甚至无需缝合,直接贴创可贴即可。因为是在B超下通过旋切刀旋切,可能对于部分患者切除并不彻底,会有部分残留,从而导致增加术后复发风险,或B超上观察到存在残留病灶。 乳腺纤维腺瘤若是良性,即使存在残留,也无需过分担心。另外,需要关注是否需要进行手术。对于小于1cm的肿块而言,如果发生在边缘,从检查考虑纤维腺瘤,则需要定期随访复查,如半年左右复查一次;如果是大于2cm或发生于乳头后方的肿块,才可考虑手术介入,可进行手术切除。
    2023-08-02
  • 乳腺纤维瘤和乳腺增生的区别(视频)

    乳腺纤维瘤和乳腺增生的区别
    乳腺纤维瘤和乳腺增生是良性病变,但二者发病原因不同,乳腺纤维腺瘤与雌激素分泌水平高、分泌不稳定有关,但其发病人群不同。乳腺纤维腺瘤一般于20-30岁年轻的女性多见,中老年妇女也会出现。而任何女性都会发生乳腺增生,这与激素分泌水平、分泌紊乱有关,尤其是大部分乳腺增生,如50%-70%的都是小叶增生,而小叶增生本身是周期性变化过程,如月经来潮前会发生增生,月经来潮后会出现退化,属于增生退化的过程。 对于少部分乳腺增生患者,此类患者与乳腺腺体紊乱有关,该部分乳腺增生需要加以小心,尤其是有时表现为乳腺弥漫性增生合并肿块的病例,需要特别小心。因为这部分乳腺增生往往手术取出时可能是不典型增生,或存在异型增生,病人需要注意后续严密复查。因为尽管异型增生可能不是癌,但也可能是一种癌前病变,所以需要加紧加以复查。 所以两种疾病原因不同,好发人群也不同,平时注意的观测点也不一样。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