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贤

  • 拔火罐出水泡怎么处理(音频)

    拔火罐出水泡怎么处理
    讲解医师:黄秋贤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针灸理疗科
    拔罐而出现的水泡,常见处理方法如下:\n1、待其自行吸收:对于一些比较少量,或者比较小的水泡,可以不用处理,自行吸收就可以。\n2、刺破:对一些大水泡或比较多的水泡,要及时处理。如果拔罐起的水泡量多,而且体积较大,应进行局部消毒,用消毒的针刺破水泡,把里面的水慢慢放掉,之后等伤口慢慢干掉,可以涂些紫药水帮助皮肤愈合。\n拔罐时应严格控制拔罐的时间和禁忌症,时间较长会起水泡。另外,有些寒湿较重的人也容易起水泡。
  • 血海穴在哪(音频)

    血海穴在哪
    讲解医师:黄秋贤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针灸理疗科
    血海穴是生血和活血化瘀的要穴,位于大腿的内侧,髌底内侧端上两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临床有几种取穴方法,具体方法如下:\n1、患者坐在椅子上把腿绷直,在膝盖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n2、患者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拇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便是血海穴。\n3、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住患者的右膝髌骨上缘,2-5指向上伸直,拇指约成45度斜放,拇指尖下便是血海穴。
  • 牵正穴的准确位置(音频)

    牵正穴的准确位置
    讲解医师:黄秋贤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针灸理疗科
    牵正穴的位置在面颊部,耳垂前方0.5寸,与耳中点相平处。对于牵正穴的生理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咬肌,皮肤下方有颌神经的颊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有咬肌、动静脉支分布,咬肌由下颌神经的咬肌支支配。\n牵正穴为经外奇穴,临床具有祛风清热、通经活络的作用。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口疮、下牙痛、腮腺炎等,临床配地仓、颊车、合谷等,主治口歪。
  • 百会穴在什么位置(音频)

    百会穴在什么位置
    讲解医师:黄秋贤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针灸理疗科
    百会穴位于头部,两耳尖连线中点与眉间中心线交汇处的凹陷处,用指尖按压此穴有疼痛感,快速取穴方法如下:\n1、在头部前后发际连线中点,再向上量一横指处,按压有凹陷。\n2、在头部从前发际向后推到一凹陷处。\n3、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在找穴位时可以把两手大拇指放在两个耳孔的位置,两手中指向头顶伸直,指间所处的地方就是百会穴,用中指按压会有轻微的疼痛感。\n百会穴是督脉的重要穴位,具有升阳固脱、醒脑开窍等作用,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
  • 胰俞的准确位置(音频)

    胰俞的准确位置
    讲解医师:黄秋贤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针灸理疗科
    胰俞穴属于经外奇穴,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上,定位在足太阳膀胱经,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从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所在椎体为第7胸椎,从第7胸椎棘突垂直向下推一个椎体棘突,即是第8胸椎棘突,旁开1.5寸即是胰俞穴。\n胰俞穴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的作用,是治疗消渴的经验效穴,临床主治胃痛、腹痛、胸胁痛、消渴、咽干,现代常用于治疗糖尿病、胃炎、胰腺炎等。可以用大拇指指腹推胰俞穴2-3分钟,长期按摩可以治疗消渴、胃痛等疾病。
  • 大杼穴的准确位置(音频)

    大杼穴的准确位置
    讲解医师:黄秋贤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针灸理疗科
    大杼穴在人体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方法是正坐位低头或侧卧,于第一胸椎棘突下,先取陶道穴旁开1.5寸处就是大杼穴。\n大杼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手太阳之会,八会穴之骨会,具有强筋骨、清邪热、祛风解表、宣肃肺气的作用,临床主治感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喘息、项强、肩背痛等。临床可以用大拇指按揉大杼穴100-200次,每天坚持能够治疗肩背疼痛,减轻风热感冒引发的头胀痛,咽喉红肿、疼痛,还有咳嗽等症。
  • 丘墟穴的准确位置与作用(音频)

    丘墟穴的准确位置与作用
    讲解医师:黄秋贤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针灸理疗科
    丘墟穴位于足背,处于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距跟关节间凹陷处。丘墟穴归属于足少阳胆经,是胆经的原穴,具有舒筋活络、疏肝利胆、消肿止痛的作用,临床运用广泛,是治疗胆病和足少阳胆经循行病变的常用穴。\n丘墟穴临床主治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疝气、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偏头痛、耳鸣、耳聋等。现代临床常用于清晰头脑、稳定情绪,治疗胆囊炎、胆石症、黄疸等。
  • 艾灸太溪穴的功效与作用(音频)

    艾灸太溪穴的功效与作用
    讲解医师:黄秋贤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针灸理疗科
    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输穴,是肾精重要的养生穴位,也是肾经中精气最足的穴位,能激发人体肾经的活力。艾灸太溪穴不仅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还有壮阳、强腰、滋阴补肾、安神、清热等功效,可以缓解肾虚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比如哮喘、腰酸、头晕、耳鸣等症状,肾气不足引起的疾病,如阳痿、早泄、不孕不育等疾病,对泌尿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有尿频、尿急的患者,就可以艾灸太溪,还可以治疗足部的损伤,以及手脚冰凉、足跟痛等。\n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每天艾灸太溪穴的时间不易太长,15分钟左右即可。
  • 支沟穴的准确位置与作用(音频)

    支沟穴的准确位置与作用
    讲解医师:黄秋贤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针灸理疗科
    支沟穴归属于手少阳三焦经,位于人体前臂背侧,当阳池穴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侧远端横纹上三寸,尺骨与桡骨之间。支沟穴具有清热理气、降逆通便的作用,是治疗气机失调所致诸疾的要穴,尤其善于治疗便秘和胁肋痛,临床主治头痛、胁肋痛、肘臂痛、肩背酸痛、呕吐、耳鸣、耳聋、中耳炎、乳汁分泌不足、产后晕血、便秘等。\n日常保健时,患者可以以一侧拇指的指腹按住支沟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一分钟,共两分钟,支沟穴是治疗便秘的特效穴。
  • 聚泉的准确位置和作用(音频)

    聚泉的准确位置和作用
    讲解医师:黄秋贤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针灸理疗科
    聚泉穴位于口腔内,当舌背正中缝的中点处,本穴属于经外奇穴。临床取穴方法,患者正坐,张口伸舌,医者用消毒纱布牵住舌尖,在舌背正中缝的中点处取穴。聚泉穴具有清散风热、祛邪开窍的作用,临床治疗哮喘、消渴、舌肌麻痹、吐舌、中风、舌强不语,现在主要用于治疗舌强、舌缓、舌肌麻痹、味觉减退、食不知味、久咳不愈、支气管哮喘等。\n针刺方法,直刺0.1-0.2寸,或者用三针点刺出血。保健按摩,患者常用舌头向上唇内侧顶,刺激聚泉穴可使口唇润泽、舌体灵活,维护口腔的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