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帅

  • 胆囊结石患者不能吃鸡蛋吗(视频)

    胆囊结石患者不能吃鸡蛋吗
    通常胆囊结石患者可进食鸡蛋,但最好进食蛋白而避免进食蛋黄。因胆囊结石形成原因为血脂增高,当胆固醇超出正常范围时,可引起胆汁中胆固醇成分增高,使胆固醇结晶析出,附着于胆囊壁上面,时间较长时会形成结石。通常胆囊结石患者选择食物时尽量进食蔬菜、水果以及动物精蛋白等,减少高脂肪、高代谢等饮食。蛋白含有丰富蛋白质,蛋黄含有较多胆固醇成分。因此,胆囊结石患者进食鸡蛋时,减少蛋黄摄入,避免因血脂增高而导致胆囊结石扩大或引发胆囊炎症。胆囊结石最好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将病变胆囊摘除后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23-08-02
  • 胆囊结石会随大便排掉吗(视频)

    胆囊结石会随大便排掉吗
    如果患者的胆囊结石较小,有几率排到胆管的下段,再进入到十二指肠而随大便排出,但此时属于少见的情况。大部分的胆囊结石,通常不能通过胆囊的收缩,进入到胆管的下段,即大部分胆囊结石还是储留在胆囊内。极个别情况,患者的胆囊结石只有3-4mm,通过胆囊收缩可以进入胆管下段,再进入到十二指肠,可以随大便排掉,但几率特别低。无论胆囊结石的数目多少,储留在胆囊内未必引起症状。患者在观察过程中通过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的调整,结石可以长期维持在比较理想的水平。长期保持在1cm以内的胆囊结石,可以不予特殊处理,但如果胆囊结石达到1cm以上,不能再幻想胆囊结石可以自行排到胆管下端而随大便排出。此时需要通过手术摘除病变的胆囊,胆囊结石自然被消灭,不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2023-08-02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体位(视频)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体位
    对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强迫体位。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一种较凶险的急腹症,由于结石、肿瘤导致阻塞胆管,患者可出现Charcot三联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腹痛:患者由于阻塞胆管,导致胆管张力增高,会使得胆汁无法有效排出。若患者胆管阻力较高,胆汁内细菌增殖,进而形成炎症,表现为右上腹剧烈疼痛;2、黄疸:患者由于胆管阻塞,导致胆汁不能排到十二指肠,蓄积至相应程度可以反流于血液中,使得皮肤、巩膜黄染,即出现黄疸;3、高热:患者由于出现炎症扩散,会导致出现压痛、反跳痛,甚至使得细菌毒素扩散到全身,引起急性高热,体温可以达到39℃,甚至达到40℃;若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进行急诊手术,打开胆管引流胆汁,否则短时间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2023-08-02
  • 胆管炎特效药(视频)

    胆管炎特效药
    对于胆管炎不存在所谓的特效药,胆管炎发作后,患者应禁食禁水,减轻胆管排放的负担,可以应用硫酸镁、胆舒胶囊、消炎利胆片等药物促使胆汁排放。但是上述药物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关键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比如常见的胆管结石,如果患者出现腹痛、黄疸、高热,则需通过手术疏通胆管,将结石尽可能取尽。胆管炎通常是因为胆管内结石、肿瘤、寄生虫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胆管阻塞,胆汁淤积在肝内,而胆汁中的细菌大量繁殖则会产生炎症。
    2023-08-02
  • 胆囊结石早餐吃什么(视频)

    胆囊结石早餐吃什么
    胆囊结石患者早餐以清淡为主,比如进食稀饭、面条,尽量避免食用高脂肪、高代谢的食物,例如肥肉、扣肉、动物内脏等,此种食物可能促使结石扩大,甚至诱发胆囊炎症,但也不能不进食早餐。当体检或者B超时,发现胆囊内有结石,如果为<1cm的结石,同时无临床症状,可以通过动态观察的方法,了解其大小、形态变化,无需采取进一步治疗措施。同时可以结合饮食治疗,以清淡食物为主,或者再进食部分水果,此种饮食结构不会增加肝脏,对胆汁分泌、排放的压力和负担,同时也不会诱发胆囊炎症。因此,饮食可以对胆囊结石起到辅助作用,胆囊结石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将胆囊结石摘除,对于食物的选择便会更加充分和广泛。
    2023-08-02
  • 胆管结石手术后的引流管什么时候关闭好(视频)

    胆管结石手术后的引流管什么时候关闭好
    胆管结石手术的引流管就是T管,因为在胆道打开以后,T管会作为一个支架,方便以后通过胆道镜进行残余结石的处理。在术后第5-6天,医生会要求患者把T管提高,根据水往低处流的原理,尽量让胆汁流到肠道内。 术后2周左右,如果患者没有异常表现,医生会要求患者全程夹闭T管,等待后续处理。如果患者夹闭T管以后出现腹部胀痛,要及时松开。
    2023-08-02
  • 肝纤维化能否治愈(视频)

    肝纤维化能否治愈
    对于肝纤维化的患者,存在治愈的可能,但需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当患者出现病理性因素影响到肝功能时,需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在保肝护肝的同时还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戒酒,以及停止使用肝脏损害的药物等,还可以通过手术取出结石,保证胆管通畅引流。经过病因处理后,患者可将肝功能稳定维持在正常水平,则肝纤维化的程度也可能会发生逆转,肝脏形态甚至可以恢复正常。通常导致肝纤维化的原因包括病毒性、酒精性,或药物性肝损害等内科性因素,以及结石反复发作引起的梗阻性黄疸、胆管炎等外科性因素。当肝脏受到病理性因素影响时,会导致大量肝细胞坏死并诱发肝纤维化。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对肝功能产生严重、恶劣的影响。
    2023-08-02
  • 肝纤维化怎么检查(视频)

    肝纤维化怎么检查
    肝纤维化检查可以进行肝脏弹性纤维的超声检查,也可以进行肝脏穿刺检查。肝脏纤维化是指肝脏因为病理性因素影响后,导致大量的肝细胞坏死,使肝脏纤维化增生,经过长期、反复的纤维化,可以出现肝脏硬化的结节,从而导致肝硬化。主要内容如下:1、肝脏弹性超声检查:判断和检查肝脏纤维化的程度,可以通过无创,即肝脏弹性超声检查,通过超声回馈和压力反馈判断肝脏纤维化的程度,正常程度为2.8-7.4kPa,如果超出10-12kPa则认为出现肝硬化。肝脏弹性超声检查为间接性检查,也属于无创检查,但检查后得到的数据会受到部分因素的干扰,如患者较为肥胖,则腹壁较宽厚,可能会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2、穿刺:当通过穿刺取出肝组织后,在病理科的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学检查,可直接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此结果较直接、准确。但属于有创操作,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因此该检查的应用程度可受到限制。
    2023-08-02
  • 胆囊腺肌症到多大会癌变(视频)

    胆囊腺肌症到多大会癌变
    胆囊腺肌症一般到1cm时癌变几率即可增加,可能达到40%-50%。胆囊腺肌症是指局域性胆囊壁产生增厚的表现,增厚<1cm时B超医生可能不一定会给出腺肌症的诊断,直接写为胆囊息肉,当增厚>1cm时腺肌症的癌变几率会极大增加。因为腺肌症可以影响到胆囊的收缩,胆囊收缩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可以诱发胆囊的炎症,局限性增厚的部位受到炎症的反复刺激,癌变几率随之增加。对于>1cm的胆囊腺肌症的患者建议早期手术,因为发生癌变后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比较差,由原本的良性病变变成恶性病变后再去治疗,所需要的代价和治疗效果也会差很多,所以在还没来得及恶变之前,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方式避免癌变的发生。
    2023-08-02
  • 什么是肝脏多发囊性病变(视频)

    什么是肝脏多发囊性病变
    肝脏多发囊性病变俗称为肝囊肿,是由于胆管或淋巴管的发育异常,导致肝脏内的液体排出不畅,从而形成的囊肿性病变。肝囊肿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并且此类患者常合并出现肾囊肿。大部分肝囊肿如果没有临床症状,无需特殊处理。但如果肝囊肿或肾囊肿生长到一定程度,压迫到肝脏并造成肝脏功能失调,同时可能压迫肾脏引起血尿,或者出现尿素氮、肌酐的改变时,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通过囊肿开窗手术,如切开囊肿,可以发现囊肿内是种清亮的液体,而将液体抽吸干净后,则可以在腹腔镜下使用电刀烧灼囊壁,将囊壁破坏。另外还可以进行肝段或肾段切除。如果病变发生到一定程度,导致肝、肾功能的衰竭,也可以考虑肝移植或肾移植。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