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真

  • 乙肝能控制一辈子吗(视频)

    乙肝能控制一辈子吗
    乙肝能否控制一辈子,要根据乙肝病毒得到控制的方式而定,通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1、乙肝病毒感染后,每年有近2%-5%的中国人,可能会出现自然转阴,即自然痊愈,也就是感染乙肝病毒后,大三阳变成小三阳,小三阳逐渐变成表面抗原消失,表面抗体出现。虽然可能存在e抗体阳性,或核心抗体阳性,但表面抗原转阴,表面抗体出现,即为已经痊愈,病人再发机会较少;2、通过药物控制,如核苷类似物、干扰素,一旦通过药物治疗,控制乙肝病毒复制,DNA转阴。病人大三阳变成小三阳,同时有表面抗原转阴,表面抗体出现,称为表面抗原血清转换,同时肝功能复常,可能要进行肝穿刺。这种病人肝组织学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称为临床治愈,基本再发机会少。但用这些药是抑制病毒,乙肝病毒有cccDNA存在,消灭cccDNA较难。若能消灭cccDNA,病人可能会痊愈,终生不再患乙肝;3、通过药物控制HBV-DNA,病毒不再复制,但表面抗原存在,病人不能停药。目前抗病毒药只是抑制病毒,不能杀病毒,一旦停药会复发,且基本100%复发。另外,若在肝硬化基础上,再用抗病毒药,病毒虽然被控制,但是疾病仍有进展可能。所以仍然需要进行疾病随访,抗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治疗,病人不能随便停药。
    2023-08-03
  • 乙肝小时候打过还要再打吗(视频)

    乙肝小时候打过还要再打吗
    小时候注射过乙肝疫苗,是否需要再次注射,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乙肝疫苗目前在我国已经列入计划免疫,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均需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注射要求全程是0、1、6,即1个月后注射第2针,0.5年后注射第3针。一般按照全程注射乙肝疫苗后,大多数病人,即97%以上新生儿,均会产生有效乙肝表面抗体滴度,产生有效保护作用。一般对正常人群,注射乙肝疫苗后,保护期大概是30年。所以对正常人群而言,可以不再进行乙肝疫苗注射或检测。对于特殊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或后天性免疫缺陷疾病,如艾滋病,或应用免疫抑制剂,如抗肿瘤治疗,或糖尿病病人。以及经常有乙肝病人血液暴露的工作性质,如医生、检验人员、科研人员,接触血并有暴露机会时,需要定期复查乙肝五项,观察抗体滴度是否足够。对于器官移植、血液透析病人,每0.5年需要查乙肝五项,观察抗体滴度情况。对于孩子,一般0、1、6注射后,12个月、7岁时,均要进行乙肝五项检测,观察抗体滴度是否足够。尤其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妈妈所生孩子,注射后12个月和7岁时,要进行乙肝检测,观察阻断是否成功,有无复发可能,决定是否再次注射乙肝疫苗。
    2023-08-03
  • 打两针乙肝疫苗怀孕了对胎儿有没有影响(视频)

    打两针乙肝疫苗怀孕了对胎儿有没有影响
    接种两针乙肝疫苗后怀孕,一般对胎儿没有影响。因为乙肝疫苗中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抗原,具有抗原性而没有传染性,且目前疫苗是基因合成,不是血源性疫苗,所以较安全。乙肝疫苗接种的要求是接种三针,按016方案进行,1个月后接种第二针,半年后接种第三针。因为对胎儿没有影响,所以孕妇可以继续完成全程注射,才能达到较好的免疫效果。通常在接种完第三针2-3个月后复查乙肝五项,如果检查发现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代表乙肝疫苗注射成功。如果是阴性,需要动态观察,因为部分人抗体产生相对较晚。我国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在95%-97%以上,只有少数人接种疫苗后没有产生免疫,需再进行加强注射。通常注射后保护期在30年左右,所以对于一般人群,30年内不需要再进行加强注射。
    2023-08-03
  • 乙肝是什么(视频)

    乙肝是什么
    乙肝即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肝病毒(HBV)引起,是以肝脏损害为主的急慢性疾病。在我国的法定传染病中,其属于乙类传染病,病原体是乙肝病毒,传染源是带有乙肝病毒的急慢性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进行传播:1、血液传播:通过输血和血制品进行血液传播;2、母婴传播:曾是我国的主要传播途径,我国既往乙肝病毒感染的人群中,有2/3是因为母婴传播。但这些年随着我国采取较多措施阻断母婴传播,包括乙肝疫苗,还有表面抗原阳性妈妈生的孩子进行联合免疫和孕期母亲抗病毒治疗等,母婴传播几率明显下降;3、性传播:包括夫妻和性伙伴之间,都可以引起性传播;4、皮肤黏膜破损传播:是目前的主要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消毒不严格的医疗途径,如各种穿刺,还有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的医疗器械,如果消毒不严格,可以引起传播。针灸针、梅花针如果不是一次性,也会引起传播。此外,还有美容行业,如纹纹身、纹眼线、扎耳朵眼、修脚、刮脸,如果消毒不严格,都有可能是传播途径,静脉吸毒也属于传播途径。乙肝临床可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可出现黄疸型肝炎,但85%的乙肝病人呈慢性起病,疾病较隐匿,表示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进一步进展通常要经过20-30年,会进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病情如果没有得到良好控制,每年有3%-5%的患者会进展到肝硬化失代偿,出现肝功能衰竭,甚至可以出现肝癌。
    2023-08-03
  • 乙肝表面抗原8能自愈吗(视频)

    乙肝表面抗原8能自愈吗
    乙肝表面抗原8IU/ml时可能会自愈,但要看是在何种情况下捡查的乙肝表面抗原。如果是成年人新感染乙肝病毒,90%以上会自愈,表面抗原可从高降到低,到8IU/ml后可逐渐消失。通常在3-6个月后,表面抗原会转阴,表面抗体会出现,因此成年人再感染乙肝病毒,自愈率较高。如果并非成年时感染,而是从小有乙肝表面抗原,或不清楚是否为新发感染,无急性发作过程,检查乙肝表面抗原为8IU/ml,因为滴度较低,也可能自愈。一般人群感染乙肝病毒后自愈的机会不高,每年只有2%-8%的人可出现自愈,需要动态进行观察。如果乙肝表面抗原滴度在抗病毒治疗后从高降到低,目前是8IU/ml,可能是治疗有效。此时可继续观察或用原方案继续治疗,咨询治疗医生,进一步判断表面抗原是否可以转阴。
    2023-08-03
  • 酒精性肝病哪种酶升高最明显(视频)

    酒精性肝病哪种酶升高最明显
    酒精性肝病患者在检查肝功能时有两项酶与其他疾病不同,表现为明显增高,即谷草转氨酶也称AST,以及谷氨酰转肽酶也称γ-GT,部分地区化验单上也记为GGT。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是对线粒体造成损害及氧化应激异常,而上述两种酶是通过肝细胞内的线粒体所产生,因此线粒体受损时二者会出现明显升高。此外,实验室检测指标是血常规中的红细胞体积,通常酒精性肝病患者红细胞体积会出现增大,是由于患者饮酒导致营养吸收障碍,使得叶酸以及维生素B12吸收受到影响,进而造成患者贫血并引起红细胞体积增大。但多数酒精性肝病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与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肝脏疾病差异较小,故而也可引起肝细胞酶ALT增高,即谷丙转氨酶增高。而病情较重患者同样可引起胆红素增高、胆管受损、碱性磷酸酶和γ-GT同时增高,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和其他异常改变。除化验检查外还可通过超声、CT或核磁等影像学检查帮助诊断,均可显示出患者肝脏相应的异常表现。
    2023-08-03
  • 乙肝表面抗体47需要加强吗(视频)

    乙肝表面抗体47需要加强吗
    乙肝表面抗体47mIU/ml,通常无需进行加强注射。但是乙肝表面抗体47mIU/ml,因为滴度并不高,所以这时再注射一支加强针并无坏处。一般乙肝表面抗体滴度<10mIU/ml,需要重新注射乙肝疫苗,可以按照0、1、6方式进行注射。乙肝表面抗体47mIU/ml的病人,需要动态观察,若经过3-6个月再查,表面抗体滴度逐渐下降,甚至降至10mIU/ml以下,需要重新注射乙肝疫苗。若乙肝表面抗体47mIU/ml,是未完成乙肝疫苗全疗程注射之间的检查结果,需要动态观察。由于乙肝表面抗体的产生,需要完成全程疫苗注射后,2-4个月再查乙肝表面抗体,才能较准确反映对乙肝疫苗有无反应。在这期间检查,需要动态观察,若抗体逐渐增高,无需加强注射。若注射乙肝疫苗后,乙肝表面抗体仍为47mIU/ml,需要动态观察。若逐渐上升,无需再进行疫苗注射,若下降,可以进行加强注射,或<10mIU/ml时,可以重新注射乙肝疫苗。
    2023-07-30
  • 黄疸型肝炎是什么疾病(视频)

    黄疸型肝炎是什么疾病
    黄疸型肝炎属于急性肝脏疾病,通常起病会较急,患者可表现为乏力、纳差、厌油腻,以及眼黄、皮肤发黄、尿液发黄、尿液加深,有时尿液呈浓茶水样颜色。如果患者进行查体会发现其皮肤、巩膜黄染,还可发现肝脏与脾脏轻度肿大,肝区可出现压疼或叩疼,检查肝脏功能会发现肝功能异常,会出现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的增高,可出现胆红素增高。胆红素增高以直接升高为主,也可为间接升高为主。如果进行B超检查,会发现肝脏可能存在B超下的急性改变,属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病因较多,不同病因其预后也存在差异,常见为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均可引起急性黄疸型肝炎表现。但以甲型、戊型肝炎多见,预后也较好,而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易慢性化。除上述肝炎病毒外,还有其他原因可造成黄疸型肝炎,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以及伤寒引起的中毒性肝炎等。还有部分肝炎属于其他原因造成的疾病,此时肝脏属于损害器官,如成人水痘、成人麻疹等,此外还有药物、自身免疫、遗传代谢疾病均可能引起黄疸型肝炎的表现。
    2023-07-30
  • 丙肝在什么时候传染性最高(视频)

    丙肝在什么时候传染性最高
    丙肝进入人体之后1-3周,可以在血清里查到HCV-RNA,只要RNA阳性,就具有传染性,而且比重越高,传染性越强。丙肝通常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传播:1、血液传播:大部分的丙肝都是在1993年之前,输过血或者献过血,特别是单采浆,有一个人感染,就会感染。现在国家对血源进行严格的筛查,目前通过血源感染的病例,越来越少;2、性传播:夫妻之间的性接触传播,如果是艾滋病的病人、性滥交,或者是同性恋,传播几率就大,夫妻之间的传播几率,相对要小;3、母婴传播:母亲是丙肝核酸阳性,可以通过胎盘、产时的皮肤破损、黏膜破损传给胎儿。如果是合并艾滋病的病人,母婴传播率比没有艾滋病的母亲,传播要高20倍;4、接触传播: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消毒不严格的医疗途径,比如针刺、穿刺、针灸、注射等。如果器械没有严格消毒,不是一次性的器械,都可能传播。还有静脉吸毒、纹身、修脚或者刮脸,如果消毒不严格,都可能引起传播。
    2023-08-01
  • 丙肝弱阳性有几种可能(视频)

    丙肝弱阳性有几种可能
    丙肝弱阳性即丙肝抗体弱阳性,通常可能有以下几种可能:1、在丙肝病毒感染早期,病毒抗体可能是弱阳性。但随着时间延长,抗体滴度会逐渐增高。因为丙肝病毒感染体内后,抗体产生需要一定时间,一般是在2周以上,或到1个月,最长可以到3个月,才可以出现阳性。此时采集血液,可能会出现弱阳性,解决办法是需要动态观察以及根据病情而定。如高危人群有感染可能,要同时查体内有无丙肝核酸,即HCV-RNA,因为出现几率比丙肝抗体早,一般感染后1-3周,即可出现阳性,判断体内是否已经感染丙肝病毒;2、经过抗病毒治疗后,可能部分病人抗体滴度会下降,呈弱阳性。但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或持续终身,不代表抗病毒后病毒复发,只代表感染丙肝病毒。因为丙肝病毒抗体,即抗-HCV没有保护性,不代表体内对丙肝病毒有免疫力,只代表感染过丙肝病毒。所以有无传染性、病毒是否复制,要查HCV-RNA;3、弱阳性可能是体内其他因素干扰导致,称为假阳性。某些疾病可能会干扰,如免疫相关疾病,包括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其他风湿免疫病。还有一些免疫功能紊乱疾病,可能会影响丙肝抗体产生,所以这时需要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另外,要复查、动态观察丙肝抗体滴度,以及证实是否为真正丙肝病毒感染,要查HCV-RNA,明确是否为真正的丙肝抗体阳性,是丙肝病毒感染。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