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姗

  • 预防精神疾病的方法(视频)

    预防精神疾病的方法
    目前现有资料提示,大部分的精神疾病可能与两类情况有关,遗传和环境。对于遗传,目前知之甚少,所以预防也比较困难。环境上,很多疾病的发生可以追溯到童年期的不良成长经历,比如被虐待,忽视,经历了创伤事件等,这些种子就埋在幼小心灵,长大之后会触发,进而产生问题。所以需要给孩子相对安全、稳定积极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获得足够的关爱、保护。 校园霸凌事件、欺凌事件等,会使被欺负的孩子长大之后容易罹患心理问题。保护好孩子,让他们尽可能的少受到身体、心灵的伤害,可以很大程度预防将来的精神障碍获得。此外除了孩子以外,成人环境里面也需要调节,比如避免压力过分大的生活,过分紧张的节奏。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有张有弛方能长久,如果一味的处在过分紧张的压力环境下,就会增加各种精神障碍的发病的风险与可能性。
    2023-08-03
  • 精神病前兆是什么(视频)

    精神病前兆是什么
    重性精神疾病或者精神分裂症这一类疾病的前兆可能每个人不一样,但多数能感到人格改变,比方人际交往变得退缩、孤僻,日常学习、工作效率下降或者懈怠,然后睡眠可能会变差,考虑问题会比较多疑,会有不合群或者喜好独处,过去喜欢的事情可能会有变化。整个人可能不积极,不乐观,然后会有脾气情绪的变化,可能容易急躁、容易烦躁,甚至可能会有特殊行为,比如会特别的关注某些事情,会特别喜欢某些事情,也不愿意与人交往,愿意沉浸在自己的独立的空间里面。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不短,这个时候家属可能要多关心个人不良的遭遇,困难,必要的时候可能要去了解情况,如果持续很长时间,还要尽早去就医。
    2023-08-03
  • 边缘型人格障碍测试方法(视频)

    边缘型人格障碍测试方法
    边缘型人格障碍和其他的人格障碍一样,目前没有特殊的检测仪器和检测手段可以测试。评估方法是与医生或者心理治疗师进行互动,由专业人士进行访谈、交流,了解其内心世界之后会作出的一个判断。同时,还需要外围的一些信息,比如旁观者、第三者的报告,如同学、家属、同事对这个人的汇报,才能更完整地了解这个人的情况,而不仅是自己的主诉,自己的说法可能没那么准确,需要三个方面,即本人、专业技术人员、重要知情人的了解,可能还需要信件、儿时重要文书、日记等更客观的信息,才能判断一个人到底有没有人格问题以及是哪一种人格问题。所以,需要的资料比较多、比较广泛,而且很难一次判断,可能需要相对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出结论。边缘型人格障碍是对自己的自我价值、自己的目标与人际交往中一种极度摇摆的特点,可能会在两个极端来回变化,比如对人有时候过分热情、亲密、友好,可能突然之间觉得这个人很不好,很贬低、排斥、疏远对方。对自己的目标也一样,可能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的目标设定为一个方向,突然之间会改变为另外的方向。情绪的波动也是如此,可能一段时间内非常温和,包括自己的情绪也是一样,可能会在两极摇摆,时而特别温和、温顺、有条理,时而很暴躁、易怒、激动,会在两极进行摇摆和变化,这些就是边缘型人格的特点。
    2023-08-03
  • 边缘性人格障碍吃什么药(视频)

    边缘性人格障碍吃什么药
    边缘性人格障碍与其他人格障碍一样,单纯的人格障碍并不一定需要吃药,单纯的人格障碍吃药,效果也并不一定好,但是人格障碍的病人一定要去评估其是否有其他的共病,是否同时患有其他的精神障碍,如边缘性人特别容易并发双相情感障碍。 如果评估病人是边缘性人格障碍,同时又合并了双相情感障碍,需要应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去治疗,而并不是用药物去治疗边缘性人格障碍。 对于人格障碍,药物的效果并不理想,更多、更有效的还是心理治疗,在心理层面上对人的行为模式、归因的方式、情感的处理方法、人际互动进行些改善跟建议,这样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很多时候并不需要药物治疗。
    2023-08-03
  • 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有用吗(视频)

    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有用吗
    人格障碍最有用的方法是心理治疗,即目前并没有发现除了心理治疗以外的更好的方法去治疗人格障碍。人是复合体,生活在大千世界里,人格障碍并不一定单独存在,很可能合并其他的疾病,如强迫症、焦虑症。 当一个人格障碍的患者,同时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情况下,这是非常常见的情况,治疗的重点并不一定要纠正人格障碍,而是要把共病改善好。如果其合并了强迫症,则重点要把强迫障碍控制住、改善好,再对人格障碍去做工作。人格障碍的改善、纠正或者治疗,没有治疗共病重要。
    2023-08-03
  • 神经性厌食症的表现(视频)

    神经性厌食症的表现
    神经性厌食症的表现有两个层面,具体如下:1、行为层面:一个人通过刻意的减少热量摄入和增加消耗,来实现明显的不健康的低体重,刻意通常表现为节食、过度运动、使用导泻药、利尿剂,来实现体重的下降,这是最核心的行为表现;2、精神心理层面:主要表现为人对于体型、体重,持久的歪曲认知,这种认知不能通过科学知识、健康宣教来纠正。这类人对于胖有病理性的恐惧,对于瘦有无止境的追求,他们恐惧、拒绝维持健康的正常体重;所以在临床上会呈现一个人由病前正常的持续体重,通过一系列措施,如节食、运动消耗,导泻药的使用等,得到了不健康的低体重,并且伴发了饥饿的相关躯体症状,如脱发、闭经、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等,这些是神经性厌食的主要表现。
    2023-08-03
  • 孩子不上学怎么办(视频)

    孩子不上学怎么办
    孩子不上学是困扰家长的很大问题。不上学最开始要找到原因。原因上分为两种情况: 1、孩子的自身情况,比如有些孩子可能是罹患某些疾病,比如抑郁症,社交恐惧症,适应障碍等,很难愿意上学; 2、除了孩子本身以外,跟外界环境有关系,比如有没有伙伴关系的问题,有校园的欺凌事件。因为很多孩子可能很难把内心的想法讲得很清楚,在学校被人家欺负或者不良事件也会导致不爱上学;此外外界环境还包括师生的关系,比如有些老师可能跟孩子的互动中有不顺畅或者不顺利,也会导致孩子不上学。综上建议应该先到学校了解情况,孩子的学习、交往、日常生活有无变化,有没有外界因素影响。如果没有,回到孩子自身的情况,根据临床,最多见的一种情况是适应不良,孩子比如换班级,上新的学校,小升初、初升高,换学校之后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节奏、老师的教学方法,这种情况最多见。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家长应该积极的关注疏导,帮助适应新环境,如果不能,要及时的就诊。
    2023-08-03
  • 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视频)

    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
    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个体差异性非常大,不同人对不一样的打击呈现的表现有很大不同。通常一般在遭遇急性打击后,先是盲人阶段,如有不知所措的发呆状况,对环境退缩,比如逃跑、不讲话,还伴自主神经紊乱,比如心动加速、出汗、手抖,到了第三个阶段,活动增加,突然走来走去、讲很多话、做很多家务等等,一般持续2-3天就会逐渐消失,也有人持续一个月,事情过后病人会部分或全部遗忘,不会完全回忆起当时情况。急性应激障碍特别严重时,可能出现幻觉、妄想、讲话没有逻辑等严重精神病性症状,称为急性应激性精神病,可能达到精神病程度,这也是比较严重的急性应激症表现。
    2023-08-03
  • 每天做噩梦是什么原因(视频)

    每天做噩梦是什么原因
    如果每天做噩梦,先要考虑是不是有睡眠的器质性疾病,这个时候建议做睡眠监测,看有没有器质性的睡眠障碍,如果没有可能与精神障碍或心理问题有关。最常见的是应激之后的障碍,比如PTSD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以频繁的噩梦为主要表现的病,或者是急性应激障碍,比如经历战争、地震,经历的犯罪、抢劫经历情况之后就会频繁噩梦,这一类统称为应激障碍。 如果某个人恰好经历过应激事件,然后出现频繁的噩梦,这应激事件可能就跟噩梦有关系。大部分情况可以随着时间推移应该会有缓解,如果持续很长时间,生活睡眠质量明显受影响,可能还要合并药物治疗。应激事件之后建议做心理治疗,平复应激事件导致的心理冲击。
    2023-08-03
  • 失眠和环境有关吗(视频)

    失眠和环境有关吗
    失眠和环境有关,尤其是境遇性失眠。例如换了地方住,出差住酒店周围很吵,或者是外面过于亮,比如换了新的国家,有新的时差,比如周围的环境温度,湿度不合适,都会导致睡不好。人的大脑中有生物钟来调节睡眠,这是个规律性的行动。生物钟对于环境的变化,是...
    202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