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贤

  • 拔罐的位置(音频)

    拔罐的位置
    讲解医师:黄秋贤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针灸理疗科
    一般来说,拔罐的部位应在患者疼痛、不适感较强的地方,也可以将拔罐部位定在俞穴上。拔罐一般选用身体肌肉比较肥厚的部位,比如项后背、腰部、大腿、腹部,最常用的是腰背部,因为这个部位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n膀胱经是人体阳气分布最多的一条经络,这条经络上分布有人体各个脏腑的俞穴,比如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胆俞、肾俞等。通过拔罐刺激这些穴位,能激发相应脏腑的阳气,从而达到祛除邪气或者增强体质、保健的目的。
  • 正营穴的准确位置(音频)

    正营穴的准确位置
    讲解医师:黄秋贤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针灸理疗科
    正营穴属于足少阳胆经,其位于头部,前发际上2.5寸,瞳孔直上,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取穴方法如下:\n第一、正坐位,穴位在头部瞳孔直上,前发际上约三横指处,按压有酸胀感。\n第二、正坐位,在头部瞳孔直上,目窗穴后,发际上一寸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本穴。\n第三、正坐位,在头部瞳孔直上,在前发际与百会穴连线的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n正营穴具有清头明目、疏风止痛的作用,临床主治偏头痛、目眩、神经病、癔病、齿痛、呕吐、视神经萎缩、脑梗死。
  • 拔罐印记怎么快速消除(音频)

    拔罐印记怎么快速消除
    讲解医师:黄秋贤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针灸理疗科
    拔罐后出现罐印应注意多休息,避免对拔罐部位造成创伤,通常罐印在一周左右可自行消失。如果想要快速消除,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n1、毛巾热敷:拔罐后的罐印多代表气血不足、体内有寒气、行经不畅,用毛巾热敷能促进气血通畅,加速瘀血的吸收,促进紫色或红色印记的消失。\n2、适度按摩:能促进瘀血的消散,但要注意按摩的力度轻柔,按摩前最好能涂一些精油,活血效果会更好。\n热敷和按摩都适用于12小时以后,患者要注意多休息,并避免风寒,六小时后再洗热水澡,但不能洗凉水澡。
  • 艾灸后皮肤变黄怎么回事(音频)

    艾灸后皮肤变黄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黄秋贤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针灸理疗科
    艾灸后皮肤变黄,是因为艾叶里面有艾叶挥发油,而艾条用的艾绒是艾叶所制作,所以艾绒里面也有艾叶挥发油,艾叶挥发油在热力的烘烤下就会让皮肤变黄。艾灸让皮肤变色是正常现象,有些人可能艾灸一次就会有这种情况,有些人可能艾灸一段时间之后会有这种现象。\n艾灸时,艾叶燃烧散发一种挥发油,熏到手上就会熏黄皮肤,通常在停止艾灸后3-5天就会慢慢淡去,无须担心其影响美观。另外,如果没有病,只是通过艾灸进行保健,不建议天天做艾灸,可以隔3-5天做一次,这样就不容易出现皮肤发黄的情况。施灸者如果被艾条熏到手部皮肤,最简单的改善办法就是戴手套。
  • 丘墟穴的准确位置与作用(音频)

    丘墟穴的准确位置与作用
    讲解医师:黄秋贤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针灸理疗科
    丘墟穴位于足背,处于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距跟关节间凹陷处。丘墟穴归属于足少阳胆经,是胆经的原穴,具有舒筋活络、疏肝利胆、消肿止痛的作用,临床运用广泛,是治疗胆病和足少阳胆经循行病变的常用穴。\n丘墟穴临床主治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疝气、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偏头痛、耳鸣、耳聋等。现代临床常用于清晰头脑、稳定情绪,治疗胆囊炎、胆石症、黄疸等。
  • 艾灸太溪穴的功效与作用(音频)

    艾灸太溪穴的功效与作用
    讲解医师:黄秋贤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针灸理疗科
    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输穴,是肾精重要的养生穴位,也是肾经中精气最足的穴位,能激发人体肾经的活力。艾灸太溪穴不仅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还有壮阳、强腰、滋阴补肾、安神、清热等功效,可以缓解肾虚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比如哮喘、腰酸、头晕、耳鸣等症状,肾气不足引起的疾病,如阳痿、早泄、不孕不育等疾病,对泌尿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有尿频、尿急的患者,就可以艾灸太溪,还可以治疗足部的损伤,以及手脚冰凉、足跟痛等。\n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每天艾灸太溪穴的时间不易太长,15分钟左右即可。
  • 支沟穴的准确位置与作用(音频)

    支沟穴的准确位置与作用
    讲解医师:黄秋贤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针灸理疗科
    支沟穴归属于手少阳三焦经,位于人体前臂背侧,当阳池穴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侧远端横纹上三寸,尺骨与桡骨之间。支沟穴具有清热理气、降逆通便的作用,是治疗气机失调所致诸疾的要穴,尤其善于治疗便秘和胁肋痛,临床主治头痛、胁肋痛、肘臂痛、肩背酸痛、呕吐、耳鸣、耳聋、中耳炎、乳汁分泌不足、产后晕血、便秘等。\n日常保健时,患者可以以一侧拇指的指腹按住支沟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一分钟,共两分钟,支沟穴是治疗便秘的特效穴。
  • 聚泉的准确位置和作用(音频)

    聚泉的准确位置和作用
    讲解医师:黄秋贤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针灸理疗科
    聚泉穴位于口腔内,当舌背正中缝的中点处,本穴属于经外奇穴。临床取穴方法,患者正坐,张口伸舌,医者用消毒纱布牵住舌尖,在舌背正中缝的中点处取穴。聚泉穴具有清散风热、祛邪开窍的作用,临床治疗哮喘、消渴、舌肌麻痹、吐舌、中风、舌强不语,现在主要用于治疗舌强、舌缓、舌肌麻痹、味觉减退、食不知味、久咳不愈、支气管哮喘等。\n针刺方法,直刺0.1-0.2寸,或者用三针点刺出血。保健按摩,患者常用舌头向上唇内侧顶,刺激聚泉穴可使口唇润泽、舌体灵活,维护口腔的正常功能。
  • 大钟穴的准确位置与作用(音频)

    大钟穴的准确位置与作用
    讲解医师:黄秋贤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针灸理疗科
    大钟穴位于内踝后下方,太溪穴下0.5寸稍后,跟腱附着部内侧凹陷中,按压有酸胀感,即为大钟穴。大钟穴归属于足少阴肾经的络穴,临床具有益肾平喘、调理二便的作用。\n大钟穴临床主治神经衰弱、精神病、痴呆、癔病、尿潴留、淋病、哮喘、咽痛、咳血、足跟痛、便秘、口腔炎、食道狭窄、疟疾。如果采用大钟穴进行养生按摩,可以用拇指指腹按揉大钟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可缓解胸痛、腰膝寒冷,还可以治疗气喘、支气管炎。
  • 三伏灸什么时候做(音频)

    三伏灸什么时候做
    讲解医师:黄秋贤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针灸理疗科
    三伏灸是在初伏、中伏、末伏,每个伏天做一次,在伏天前后各做一次加强灸,总共五次治疗,每次间隔为10天。三伏天是一年四季当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这个时候做三伏灸可以达到温经散寒的作用,提高机体抵抗能力,还能起到温肾壮阳的作用,可以将身体里面瘀积的湿寒之气排出体外。\n三伏灸临床上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咳嗽等,对其疗效最佳,对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痛经,以及儿童反复长期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虚弱多病、体质偏寒等,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预防作用,可以说是冬病夏治的一种方式,也是中医治未病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