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常乐

  • 真性幻听什么意思(视频)

    真性幻听什么意思
    幻听分成真性幻听和假性幻听,真性幻听即对听觉感受的真实性更形象、更清晰;假性幻听有一种朦胧或者模糊感。从感觉器官上,真性幻听能够清晰的感受到由耳朵听到。 从声音的来源上,真性幻听患者能够很清楚地知道声音从客观世界来,有的病人会感觉到幻听来源于固定方向。 而假性幻听并不是来源于客观环境,可能来源于患者的主观意识,患者会告知医生,该声音不是从外而来,而是在大脑中出现。
    2023-08-03
  • 什么是机能性幻听(视频)

    什么是机能性幻听
    机能性幻听是一种虚幻听觉,即没有声音源时能够凭空听到声音。机能性幻听往往是听觉系统听到现实声音,比如流水声,但是这时会幻听到其他声音,如议论声,这种幻听称为机能性幻听。即感觉系统既接受到真实的声音来源,耳朵也听到虚幻声音。 机能性幻听要区别于错觉,错觉是错误的知觉,杯弓蛇影就是错误知觉,所以错觉是感受到的真实的声音源,但听错声音。而机能性是耳朵发生正常机能时,同时病理性的声音也产生。
    2023-08-03
  • 幻听的危害有哪些(视频)

    幻听的危害有哪些
    幻听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种精神症状,幻听是患者以第三人称出现时,而且是持续状态。幻听包括评论性、命令性的幻听,读心症以及思维冥想。幻听的具体危害如下: 1、作为一种感知觉的障碍,可继发其它症状,如继发出病态的思维内容、情绪、情感以及意志行为; 2、当幻听为负性评价,可产生被害的想法,继发出关系妄想; 3、命令性幻听出现时,患者可无原则执行,根据幻听指令做出危险的行为。
    2023-08-03
  • 经常出现幻听是怎么回事(视频)

    经常出现幻听是怎么回事
    幻听为精神科常见症状,幻觉是虚幻知觉,感受到本来不应该感受到的事物。精神科的症状仅单一出现或偶尔出现,可发生于正常人。但若持续出现,且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应给予重视,如凭空听到有声音在议论甚至于在命令自己,此类幻听具有临床意义。部分患者将心里的事公诸于众,称思维冥想或读心症,也具有诊断价值,属于精神分裂症的首级症状。 若幻听为持续出现的噪音,可为焦虑时听到的噪音,比如汽车喇叭声、吹哨声,可能与患者的心境、情绪有一定关系。
    2023-08-03
  • 精神病早期症状(视频)

    精神病早期症状
    所有精神障碍都可以被称为精神病,临床上精神分裂症和妄想相关障碍疾病均可称为精神病。精神病早期症状包括轻微精神病综合征的表现,即异常言行、感知觉异常、认知能力下降,如错觉、幻觉、古怪的想法等,部分患者可出现行为异常,有奇怪动作或者行为。 部分患者可有情绪症状,比如易激惹或者情绪低,患者会表现出敏感、多疑。此外,还有患者会出现躯体症状,如类神经衰弱综合征的症状。
    2023-08-03
  • 偏执型人格障碍如何治疗(视频)

    偏执型人格障碍如何治疗
    人格障碍干预的目的是人格重建,让他适应社会,因为很多人格障碍的人有社会适应不良。 但是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几乎很少看大夫,主要因为患者对自身状况没有认识,另外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对环境有一种广泛怀疑,他对生活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对周围环境有一种恶意的归因,他不相信你,认为你怀有恶意,这就是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心理特点。所以在上述情况下,除非患者在生活中遇到危机,一般不会看精神科大夫,即使来医院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于他的人格特征、怀疑和猜忌,也很难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建立良性的治疗关系,这就是该病治疗干预的难点。在治疗过程中最好是从患者关切的问题上切入,即动机强化,然后逐步深入地对其进行人格干预,对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还可以适当给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2023-08-03
  • 边缘型人格障碍治疗(视频)

    边缘型人格障碍治疗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中的类型之一,主要表现形式是情绪的不稳定,还有行为的冲动性。另外,患者对环境认知的敌对、鲁莽的行为,可能会出现违反常规的、给自己造成麻烦的行为。所以边缘型人格障碍会给他人或者自己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尤其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平时情绪也不稳定,有些人可能会有空虚感,情绪得不到良性宣泄的途径,也没有特别好的人际环境给予一定的社会支持,所以情绪控制是个很大的问题。在对边缘性人格障碍进行干预时,适当的心理干预行为治疗是必要的。如果患者持续出现不稳定的情绪可以使用辅助情绪稳定剂;如果突然出现兴奋和冲动还可以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2023-08-03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怎么治疗(视频)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怎么治疗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中的一类,主要特征是对他人权利的广泛漠视或者侵害。患者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往往会存在品行障碍,成年后可能诊断转归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人在社会上往往会出现违法或者犯罪行为,治疗比较困难,因为患者的人格形成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塑形因素的共同作用,到成年时人格已经固化,就像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所以如果患者人格发育异常偏离一旦成型,改变起来可能比较困难。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对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也可以进行一定干预,但可能是个长期、漫长的过程,需要整个社会环境共同关注,包括对患者行为的校正。如果患者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导致激惹攻击性异常情绪,可以给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或者情绪稳定剂,让其情绪趋于稳定。总体来讲,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可能比较困难。
    2023-08-03
  • 回避型人格障碍怎么回事(视频)

    回避型人格障碍怎么回事
    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中的类型之一,此类人对社会环境有种紧张不安的感觉,所以会尽可能地回避出现在此环境中。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往往对环境抱有一种怀疑和不信任感、不安全感,在社会环境中紧张不安,所以一般都是独来独往、独自开展工作。在环境中患者可能显得很自卑,由于自己社交能力的缺失会有一种自卑感或者无用感。 患者也可能对环境中的认可,就是对环境对他的评价和认可,也显得特别敏感,患者需要被承认、被接受,但在需求的同时又对环境抱有很大的距离感。患者的社交能力和社交恐怖症有些相似之处,治疗也可以采取和社交恐怖症共同的治疗措施,比如支持治疗、社交能力训练,对增强社交的自信心有一定帮助。
    2023-08-03
  • 什么是社交恐惧(视频)

    什么是社交恐惧
    社交恐惧是恐怖性神经症中的一类,恐惧症分为广场恐怖、社交恐怖。广场恐怖是指对特定社会环境的恐怖,从而极力回避,担心在这过程中出现不可预知的问题。还有一类就是社交恐怖,社交恐怖是指对人际交往的恐惧,患者往往极力回避社交环境,在直接的人际接触的过程中出现紧张、焦虑,甚至出现躯体症状,比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有的患者是在一对一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脸红、目光不敢直视、担心遇到熟悉的人、不敢和异性接触等不同的表现形式。还有部分患者是特定恐怖,属于另外一种类型,也属于社交恐怖表现。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