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

  • 骨肿瘤怎样确诊(视频)

    骨肿瘤怎样确诊
    骨肿瘤的确诊主要是放射检查,包括X光片、CT、核磁、PET-CT,还有造影技术,然后要经过临床表现,肿物所在部位,还有根据病理穿刺的切片,即临床、X光、病理各占1/3。一般情况下,肿瘤都能诊断清楚,对于特别是髓内的肿瘤,既没有症状也摸不着,有的时候各种仪器设备探起来比较麻烦,所以往往对这些肿瘤诊断起来比较难。但是现在深部穿刺也能将细胞取一点出来进行病理鉴定,也能诊断清楚,只是比别的难度较大,比体表难度稍大。
    2023-08-03
  • X腿矫正有什么方案(视频)

    X腿矫正有什么方案
    X型腿的矫正方案具体如下: 1、保守治疗:如果发现3-5岁小孩有X型腿时,可应用药物进行治疗,因为部分患儿是由于缺钙、维生素D、微量元素引起的。同时也可以应用支具、鞋进行矫正治疗,通常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手术治疗:对于5-7岁的患儿,如果进行保守治疗,如应用支具、鞋进行矫正后,再加上微创治疗,矫治仍不成功,则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即采取截骨的方式,微创截骨是很小的切口,截骨后,将骨头打断,然后把骨头固定在正常位置,X型腿即可矫正过来。 作为家长,如何掌握不同的治疗方法,关键在于: 1、到正规医院找矫形骨科医生进行正确诊断; 2、找正规医院按照非手术方法、微创治疗方法、手术方法进行统筹安排,然后才能获得非常好的效果。
    2023-08-03
  • 足内翻和马蹄足的区别(视频)

    足内翻和马蹄足的区别
    足内翻是由内侧韧带紧张或跟骨向内偏斜所致,随着足内翻逐渐加重,脚心逐渐朝向内侧,导致患者无法走路。 而马蹄足多半是由跟腱挛缩所致,脚尖着地,即跟骨和第一、第五跖骨着地才能平衡。所以马蹄足和足内翻不一样,马蹄足是跟腱挛缩后出现高弓所致。 一个是脚伸不直,无法伸到90°,而足内翻是脚心向内翻斜,它俩是有本质区别,是两个病,致病原理也不一样。
    2023-08-03
  • 马蹄足内翻治疗(视频)

    马蹄足内翻治疗
    马蹄内翻两个病的合并症,有些人又有内翻又有马蹄,多半是小儿麻痹后遗症。关于其治疗方法,首先需要延长跟腱来纠正马蹄,部分病人还需要切断跖筋膜,因为足底的筋特别紧也会出现马蹄。若患者又有内翻,即跟骨向内翻斜,首先分析原因,如果是跟骨向内偏斜,就要在外侧做个楔形,向外把跟骨头掰到正常位置,内翻即可纠正。若因为内侧颈后肌较紧所致,要进行松弛,切开后把它延长,然后把腓骨长短肌向外翻的动力加强紧缩。这样马蹄纠正了,内翻也可以得到纠正。
    2023-08-03
  • 先天性马蹄足内翻能治好吗(视频)

    先天性马蹄足内翻能治好吗
    先天性马蹄足内翻完全可以治疗。现今社会医疗技术比较先进,而且出现了微创方式。由于对疾病不了解,很多病人到40多岁才开始治疗,建议患者找三甲医院的医生诊断,诊断清楚后,可以采取手术方式,比如内侧肌腱的松解加外侧腓骨长肌的紧缩,以及跟骨矫形可解决足内翻。通过跟腱延长,跖筋膜切断,安装外固定架,再进行术后调整,马蹄病人基本都能达到接近正常人。
    2023-08-03
  • 高弓足的危害(视频)

    高弓足的危害
    高弓足足底筋膜是挛缩的,前脚第一跖骨头和第五跖骨头的着力和跟骨的着力尤为突出,所以有时候患者会出现足底疼痛,肌腱挛缩,走路不稳定、不平衡,这种危害维持时间久了,步态和脚的生理弧度都会发生严重畸形,这种严重畸形会导致走路力量的分布发生变化,可能会出现跟形足。上部的力线传导到跟骨时,应该有一个弧度,跟骨直接着地,走路就会疼痛,走不了太远。前脚掌着地时,第一和第五跖骨底着力非常突出,不是一个弧形,即脚的纵弓弧度过大,着力不稳,会发生一系列的骨的变化。
    2023-08-03
  • 心绞痛危险分级(视频)

    心绞痛危险分级
    加拿大心脏病协会CCS将心绞痛分级为四级,具体如下: 1、Ⅰ级:多数患者没有心绞痛,部分患者剧烈活动后比如登山、跑1000m,才会出现胸痛,为CCSⅠ级,即剧烈活动出现胸痛,为心绞痛Ⅰ级; 2、Ⅱ级:日常活动可以出现心绞痛,比如买菜,走500m,提水壶、爬楼梯为CCSⅡ级; 3、Ⅲ级:患者轻微活动如走20m、起身倒水等,即可出现疼痛症状,称为心绞痛Ⅲ级; 4、Ⅳ级:称为静息性心绞痛,患者坐着说话聊天,就会出现心绞痛。 此外,如果患者伴有心绞痛时间较长,超过20分钟的心绞痛较危险,若同时伴有其他剧烈头晕、黑蒙、冷汗,程度剧烈,则为较危险的心绞痛信号。
    2023-07-31
  • 心脏跳的慢是什么病(视频)

    心脏跳的慢是什么病
    心律失常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跳慢基本属于心动过缓,即缓慢性心动过缓,但并非所有缓慢性心动过缓都需进行治疗。心脏有传导系统,相当于心脏工作有窦房结发放指令,沿着房间束到达房室结。在房室结延迟后继续下传,分为左、右束支到达浦肯野纤维,类似电线发放信号传到远端,引起心脏收缩。 心跳频率小于50次/分时,会引起心动过缓症状,患者会出现头晕、胸闷、黑蒙,即眼睛忽然发黑近乎晕厥,患者站立时经常头晕,扶着桌子才不至于晕倒,甚至出现晕厥即完全倒地。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则需及时就医,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以及普通心电图查明心动过缓原因、类型,采取相应治疗,如植入起搏器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
    2023-07-31
  • 血管支架的种类(视频)

    血管支架的种类
    血管内支架主要分为金属裸支架、药物涂层支架,以及最新一代生物可降解支架,常见情况如下: 1、金属裸支架:支架在80年代时最早植入金属裸支架,即管状结构金属。由于当时冠心病治疗早期采用球囊扩张,单纯狭窄血管用球囊扩张血管时,发现血管闭塞风险较高,因此发明金属裸支架。金属裸支架为单纯金属管状结构,不带有药物涂层。缺点是晚期支架内再狭窄可能性大,植入后0.5年或者1-2年支架内长斑块,植入支架的血管会重新再狭窄,需要再次重建; 2、药物涂层支架:在金属裸支架基础上发展第二代支架,即药物涂层支架,即在金属网梁表面涂一层药物,抑制细胞增生、防止其再狭窄; 3、生物可降解支架:毕竟上述两种支架均有异物植入,因此多数患者、医生都在探索新型支架。最新出现生物可降解支架,植入机体体内经过2-3年支架可被吸收,从而达到使血管恢复,没有异物残留目的。
    2023-08-01
  • 心跳每分钟55次正常吗(视频)

    心跳每分钟55次正常吗
    早期对正常心率定义为60-100次/分,医学上认为心跳60-100次/分为正常心跳范围。但两年前美国心脏病协会重新定义人类心率,即50-100次/分为正常,普通人为60-70次/分,经常锻炼人群,比如运动员、每天慢跑的人群,心率会减慢,如40次/分左右。 运动员经过长期锻炼,心脏做功的功率加大,只要50次/分或者40次/分左右的心脏搏动即可满足机体需要。如同汽车发动机,一般大功率汽车发动机转速较慢,而经常锻炼的人,50次/分的心跳可满足身体需要。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