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鹏

  • 肺结核诊断的标准(音频)

    肺结核诊断的标准
    讲解医师:康鹏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分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其中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例须符合下列三项之一:\n1、两份痰标本直接涂片抗酸杆菌镜检阳性。\n2、一份痰标本直接涂片抗酸杆菌镜检阳性加肺部影像学检查,符合活动性肺结核影像学表现。\n3、一份痰标本直接涂片抗酸杆菌镜检阳性,加一份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培养阳性肺结核需同时符合下列两项:1、痰涂片阴性;2、肺部影像学检查符合活动性肺结核影像学表现加一份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n临床诊断病例,也称为涂阴的肺结核,即三次痰涂片阴性,同时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n1、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与活动性肺结核相符的病变,且伴有咳嗽、咳痰、咳血等肺结核可疑症状。\n2、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与活动性肺结核相符的病变,且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n3、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与活动性肺结核相符,且肺外病灶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为结核病变者。\n4、三次痰涂片阴性的疑似肺结核病例,经诊断性治疗或随访观察,可排除其它肺部疾病者。
  • 败血症遗传吗(音频)

    败血症遗传吗
    讲解医师:康鹏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败血症不是遗传病,而是一种感染性疾病。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遗传基因所控制的疾病,包括先天愚型、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败血症是指各种病原菌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病原菌进入血液循环后能否引起败血症,取决于人体的免疫功能和细菌种类、数量、毒力等多种因素。机体免疫功能缺陷或下降是败血症的重要诱因,防御功能受损时,局部或全身屏障功能丧失等也容易诱发败血症。病原菌的入侵人体种类主要包括如下几种:\n1、病原菌可通过黏附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处的黏膜上皮细胞后,再侵入血液循环;\n2、病原菌可从自然的定植部位因创伤、炎症或恶性肿瘤等原因,突破局部皮肤黏膜屏障,侵入血液循环;\n3、从局部化脓性病灶通过肉芽创面进入血液循环;\n4、静脉内置管、安装起搏器、针刺、动物咬伤、创伤等直接将细菌带入血流,或细菌在局部创口繁殖后再侵入血流。
  • 伤寒传播途径(音频)

    伤寒传播途径
    讲解医师:康鹏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本病的传染源是伤寒患者或伤寒带菌者。伤寒杆菌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水源污染是本病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可引起暴发性流行。食物污染也是传播伤寒杆菌的主要途径,可引起食物性的暴发流行。另外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也是伤寒散发流行的传播途径,苍蝇和蟑螂等媒介可机械性携带伤寒杆菌引起散发流行。伤寒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但一般以夏季和秋季多见,伤寒主要在亚洲和非洲等地流行,尤其是饮水和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流行较为严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伤寒的发病率很低,近年来我国伤寒整体发病水平呈下降趋势。
  • 布鲁氏杆菌病的症状(音频)

    布鲁氏杆菌病的症状
    讲解医师:康鹏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布鲁菌病又称波状热,是由布鲁菌所导致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布鲁菌病在临床上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两种过程。病程在六个月以内是急性感染,超过六个月以上是慢性感染。急性感染主要症状为发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睾丸肿痛等,发热多为不规律者,只有少数患者出现典型的波状者,是指发热2-3周后,间歇数天至两周左右再次发热,反复多次。多汗也是本病的突出表现之一,通常于夜间和凌晨热退时大汗淋漓,患者肌肉和关节疼痛比较剧烈,主要表现为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腰痛。慢性患者多由急性期发展而来,也有的没有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表现为慢性,本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没有特别突出的特点。
  • 布病多长时间能治好(音频)

    布病多长时间能治好
    讲解医师:康鹏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布氏杆菌病又称布鲁氏菌病,本病预后良好。一般情况下,经6-9周的系统规范治疗后,大多患者能痊愈。\n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对于成人以及8岁以上儿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首选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的口服治疗,或者是多西环素联合链霉素的治疗,连续用药6周即可治愈。其中多西环素口服6周,链霉素肌内注射2-3周。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病情发展,有必要时应该适当延长疗程,以防止复发或转为慢性。另外,临床上可能有10%急性感染者,经抗菌治疗后会出现复发。通常在初次治疗结束后3-6个月后出现,主要与细菌的耐药性以及治疗不规范有关。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必须严密配合医生,出现状况时随时沟通,不可自己擅自减量或中断治疗。\n布氏杆菌病患者应卧床休息,除上厕所外,不宜下床活动。饮食上应增加营养,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并给足够水分及电解质。另外,需要每日温水擦浴并更换衣裤1次。
  • 颈部淋巴结核治疗方法(音频)

    颈部淋巴结核治疗方法
    讲解医师:康鹏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颈部淋巴结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常表现为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有时会出现坏死液化、破溃,形成瘘管等,目前临床上对于颈部淋巴结结核首选治疗方法为应用抗结核化学药物进行治疗。强化治疗阶段,通常采取四联药物持续治疗两个月,即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采用这种方案的目的在于尽量降低原发性耐药的产生。\n继续治疗阶段,通常采取二联药物,异烟肼和利福平治疗至少四个月,因此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总疗程为六个月,具体疗程可根据治疗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患有淋巴结核的病人一定要注意合理饮食,增加营养,多吃高蛋白以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同时进行全身抗结核杆菌的治疗,如果有破溃,要向腔内注入抗结核药物待伤口愈合,必要时可进行手术切除。
  • 什么是肾出血热综合征(音频)

    什么是肾出血热综合征
    讲解医师:康鹏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叫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其传染源主要为多种啮齿类动物,以鼠类为多见,我国最常见的有黑线姬鼠、褐家鼠,其次为小家鼠、黑线仓鼠和实验大白鼠等。本病的传播途径包括多种,主要有如下几点:\n1、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气溶胶,能通过呼吸道而感染人体;\n2、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或胃肠道黏膜感染;\n3、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可导致感染;\n4、垂直传播。\n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典型的病例具有三大主症,也就是出血热最明显的症状,即发热、出血和肾损害,并依次出现五期经过,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轻型和治疗及时的患者往往五期过程不明显,或出现越期现象。典型的重症病例,病情严重、来势凶猛、预后差。本病的病死率与病情的轻重、治疗是否及时、措施是否得当有很大关系。目前病死率已由以前的1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1%-3%,降低本病病死率的关键是早发现、早休息和早治疗。
  • 乙型肝炎是母婴传播吗(音频)

    乙型肝炎是母婴传播吗
    讲解医师:康鹏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在中国乙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母婴传播,中国人群中大概有1/3的人是由母婴传播导致的乙型肝炎。母婴传播主要包括宫内感染、分娩过程中感染和分娩后的传播。宫内感染的主要是通过胎盘感染,大概占了表面抗原母亲的5%,可能在妊娠过程中胎盘的剥离有关。分娩过程也是母婴传播最主要的方式,婴儿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接触母体的血液、羊水和阴道分泌物而传染,分娩之后的传播最主要通过母婴间的密切接触感染。其他乙型肝炎的传播方式还有血液、体液传播和其他传播方式。
  • 狂犬病会学狗叫吗(音频)

    狂犬病会学狗叫吗
    讲解医师:康鹏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
    狂犬病患者不会学狗叫,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狂犬病毒主要通过动物咬伤、抓伤等方式进行传播,本病的潜伏期多在1-3个月左右。\n典型狂犬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极度恐惧、怕水、怕风、怕声、怕光,尤其是极端的恐水,患者极度口渴却不敢饮水,见到水、听到流水的声音、喝水或仅是提到喝水这个词语都会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挛甚至全身抽搐,所以狂犬病也叫恐水症。\n另外,患者还可表现为心率加快、大汗淋漓、唾液大量分泌又不能咽一下,而是从嘴角流出,喉舌肌肉痉挛,痛苦发出呻吟声,听起来有时像狗的声音,再加上手指疼痛痉挛、乱抓乱拍,所以传说狂犬病人像狗一样,其实只是病人不自主的呻吟和抖动。这种状态持续1-3天后,患者体力消耗殆尽,痉挛停止,全身瘫软,最终可因呼吸肌麻痹、循环衰竭而死亡。
  • 疟疾发热的热型(视频)

    疟疾发热的热型
    疟疾发热的热型是间歇热,指体温骤升达到高峰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即间歇期,可持续一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地交替出现,除了疟疾外,急性肾盂肾炎也可出现此种热型。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由雌性的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先侵入肝细胞发育繁殖,再入侵红细胞繁殖,引起红细胞成批破裂而发病。疟疾的典型症状为突发的寒战、高热和大量出汗,寒战长持续20-60分钟,随后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可达到40℃以上,患者还可出现头痛、全身酸痛、疲乏,但神志清楚。发热常持续2-6小时,随后开始大量出汗、体温骤降,持续时间为30-60分钟,此时患者自觉明显好转,但常感乏力、口干。各种疟疾的两次发作之间都有一定的间歇期,病程早期的间歇期可不规则,但经数次发作后逐渐变得规则。间日疟和卵形疟的间歇期约为48小时,三日疟约为72小时,恶性疟为36-48小时,反复发作造成大量的红细胞破坏,可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脾大,疟疾明确诊断后,应及时开始正规治疗。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