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丽

  • 大型血小板比率偏低怎么回事(音频)

    大型血小板比率偏低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大型血小板比率是指的大血小板占总血小板的比例。血小板是由一种叫做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形成的,具体的形成机制不详。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很大,它经过一系列变化,成为许许多多小的血小板。大血小板就是没有被充分裁剪的血小板,见于临床医学常规检查项目,是一种血液方面的检查,用于临床参考诊疗。它的正常值为17.5%-42.3%,大血小板比例偏低,说明血小板的成熟度比较高。如果血小板数和大血小板比率同时减少,则说明可能存在出血等情况。机体正在动员大血小板形成小血小板,消耗大血小板比较多,导致大血小板比率下降。
  • 小儿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怎么治疗(音频)

    小儿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怎么治疗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小儿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按原因可以分为四大类,药物诱发的红细胞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诱发不稳定性血红蛋白的溶血性贫血,药物或毒物直接引起的溶血性贫血,药物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其中以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比较多见。药物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旦发现,应立即停药。对重症血管外溶血者,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贫血严重者,可输注洗涤红细胞。发生肾功能衰竭时,应按溶血尿毒症处理,禁用诱发溶血的药物。一般药物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比较轻,停药后预后良好,极少数因为严重溶血引起肾功能衰竭而致预后不好,多见于奎尼丁型。
  • 红细胞高怎么回事(音频)

    红细胞高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血液的红细胞高,分相对性增多和绝对性增多。相对性增多,指的是某些原因使血浆中的水分丢失,血液浓缩,红细胞相对增多,如连续、剧烈的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会引起红细胞的增多。绝对性红细胞增多,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中的红细胞增多,大多与机体循环及组织缺氧,血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有关系,可以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也可以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以上是血红细胞高的原因。尿红细胞偏高是指尿液中正常情况下没有红细胞,或者红细胞的数量极其稀少。由于肾脏、膀胱或者输尿管等原因,可导致血红细胞进入尿液,使尿液里的血红细胞数量增加,轻者形成尿潜血,重者形成肉眼血尿。
  • 溶血反应是怎么回事(音频)

    溶血反应是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溶血反应一般指红细胞膜破坏,出现多数小孔或由于极度伸展,致使血红蛋白从红细胞流出的反应,红细胞游离液随着溶血的同时透明度增加,呈深红色。溶血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作为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类型而特异性发生,此时称为免疫溶血反应。第二、由于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学的因素等非特异性发生,前者抗体和红细胞结合,在其复合体上有补体结合时,则发生溶血。非特异性溶血是由于机械的作用,比如强烈的震荡或者是加热冻结,游离液渗透压的降低等物理因素或由酸、碱、胆酸等化学因素所引起。此外,生物毒素如蛇毒、蓖麻毒等植物毒素,链球菌溶血素等细菌毒素均可引起溶血。如果溶血现象较重,则出现贫血和黄疸。呈现这种状况的疾病即为溶血性贫血,也称为溶血性黄疸。发生溶血时也会发生头痛、胸痛、心前区压迫感等症状,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 献血小板对身体有害吗(音频)

    献血小板对身体有害吗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献血小板跟献全血差不多,比献全血恢复得更快。如果是按规定的时间捐献,对身体是没有影响的。血小板的寿命一般为7-14天,每天大约更新总量的1/10。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脾脏中被清除,利用血细胞分离机,从健康者的体循环血液中,采集可供一位患者一次治疗剂量的血小板,而被采集者的其他血液成分即刻回输给本人,称之为机采血小板。机采血小板的捐献者,其间隔期为一个月,因为血小板的恢复比红细胞快,献血者机采血小板后,三天内其血液循环中血小板即可恢复到采前水平。因此机采血小板不会影响献血者的身体健康,一般程序为献血者取卧位,上肢充盈良好的静脉,所需时间为1-1.5小时。
  • 血瘤严重吗(音频)

    血瘤严重吗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血瘤是血管组织错构瘤样增生而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继发性主要是先天性血管免疫功能低下,后天所在的生活环境及习惯,情绪碰撞等因素形成引起,一般在婴幼儿期表皮比较多见,成年期发现在内脏及其它碰撞部位多见。原发性及先天性是人体胚胎期血管网状增生而形成。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及孕妇期间受到环境污染、药物刺激及不良因素导致胚胎3个月内血管网异常增生扩张,出生时即可以见到,或者在1-2个星期内形成,且生长比较快,生长到一定的程度可以自行停止。治疗主要以凉血活血,滋阴抑火为主,效果还是比较好。所以血瘤不是恶性肿瘤,相对来说后果并不是很严重。
  • 红细胞正常值(音频)

    红细胞正常值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红细胞是人体中最多的一类细胞,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过细胞内所含有的血红蛋白,进行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每天都有许多红细胞因为衰老而死亡,另外又有许多新生的红细胞取代衰老的红细胞,使红细胞数量保持动态平衡,以保持身体新陈代谢的正常需要。有多种原因可以造成红细胞生成和破坏的平衡失调,结果一方面使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者是增多,从而引起贫血或者是红细胞增多症;另一方面使红细胞在质量上发生改变。通过对红细胞数量和形态学及生化改变的检查,对鉴别和诊断某些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红细胞的正常值男性为(4.5-5.5)×10^12/L,女性为(4-5)×10^12/L,婴儿为(6-7)×10^12/L,儿童为(4.2-5.2)×10^12/L。增高时可以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各种原因导致的脱水、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等。减少可以见于各种贫血、白血病、产后和化疗等。
  • O型血好吗(音频)

    O型血好吗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O型血属于常见血型的一种,是指在红细胞表面上既不含A抗原,又不含B抗原的血型。O型血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血型,约占全世界总人口的45%-46%左右。含带O型血基因的人具有多面的性格和单面的气质,曾经被误认为是万能输血者,但是因为在血浆中含有抗A抗体与抗B抗体,可能会导致授血者不同程度的红细胞溶血,O型血也是不可以随便输给其他人的。血型可以分为O型、A型、B型和AB型。这是按A、B、O血型的分类。如果是RH血型分类,还可以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所以如果是O型血RH阳性,不可以输给RH阴性的任何血型,只可以少量地输给RH阳性的任何血型。因为O型血的红细胞上没有AB抗原,O型血洗涤红细胞,可以在主侧配型相合时,给A、B、AB型血的患者输注。但是O型血的血浆中含有抗A、抗B,如果将含有O型血的血浆红细胞制剂输入A、B、AB型患者的体内,将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性、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所以无论是O型还是A型、B型、AB型,它只是A、B、O血型当中的一种,没有好坏,只是各自的特性不同而已。
  •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音频)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是体积最小的白细胞,有淋巴器官产生,是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淋巴细胞是一类具有免疫识别功能的细胞,按其发生迁移表面分子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淋巴细胞正常的参考值20%-40%,绝对值为0.8-3.5×10^9/L。如果出现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主要考虑以下的疾病。第一、感染性的疾病,而且多是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第二、某些血液病,比如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第三、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第四、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期,也可以出现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偏高。
  • 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危害(音频)

    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危害
    讲解医师: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中性粒细胞是血常规化验其中的一项。一般情况下,此项升高可以分为几种情况。一种是体内有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伴中性粒细胞均高于正常值很多。临床多根据病情采用对症的抗生素治疗。另一种情况是体内有病毒感染,白细胞总数不高,或者是略高于正常,伴中性粒细胞也略高于正常。但是这种情况中,淋巴细胞多高于正常值很多。临床多采用抗病毒治疗,但是在病毒感染的后期,由于继发细菌感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也会异常升高。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机体有过敏的时候,中性粒细胞略高,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高。如果在后期继发细菌性感染,也会出现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的异常升高。所以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主要还是考虑有炎症有感染的存在,可以造成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感冒发烧等。